益智教育网

婴儿思维发展有哪些关键阶段?

婴儿的思维发展是一个神秘而迷人的过程,它并非成人思维的缩小版,而是一种独特的、具有质的飞跃的认知建构过程,从出生到两岁左右,婴儿的思维经历了从原始反射到符号表征的巨大转变,这一阶段被称为前运算思维阶段的前期,其核心特征是感知运动思维,理解婴儿的思维,需要我们摒弃“成人中心主义”的视角,真正走进他们那个以感官和动作为主导的世界。

婴儿思维发展有哪些关键阶段?-图1

婴儿思维的起点并非一片空白,而是带有先天生物学基础的原始反射,吸吮反射、抓握反射等,这些看似简单的本能反应,实际上是婴儿与环境最初的“互动方式”,当一个奶嘴触碰婴儿的嘴唇,他会自动开始吸吮,这并非有意识的“想吃”,而是神经系统的固有模式,正是这些看似被动的反应,为后续的主动探索和学习埋下了伏笔,在生命最初的几个月里,婴儿的思维主要局限于感知和当前的动作,他们的世界是“此时此地”的,一个看不见的物体就等于“不存在”,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将这一阶段称为“练习期”(1-4个月),婴儿通过重复自己的身体动作(如踢腿、挥舞手臂)来感受身体与环境的联系,逐渐形成对自身能力的初步认知,即“图式”的雏形。

随着婴儿运动能力的发展,他们的思维开始进入一个质的飞跃阶段,大约在4-8个月,皮亚杰称之为“初级循环反应期”,婴儿开始有重复那些能带来有趣结果的动作,他偶然踢到了床边的玩具架,玩具发出声响,这个结果让他感到愉悦,于是他会不厌其烦地重复踢腿的动作,他的思维已经超越了纯粹的生理反射,开始将动作与结果联系起来,这是一种最简单的“因果关系”的探索,这个阶段的婴儿仍然对物体的“恒常性”缺乏理解,如果你当着他的面用一块布遮住他心爱的玩具,他会很自然地转头去玩别的东西,仿佛那个玩具从未存在过,他的思维被当前感知到的信息所束缚,无法在头脑中构建一个关于“隐藏物体”的心理表象。

8-12个月是婴儿思维发展的关键转折期,即“二级循环反应期”,婴儿开始有意识地重复那些能引发外界环境变化的行为,他不再只是偶然踢到玩具,而是会主动伸出小手去拍打、摇晃它,以观察不同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这一阶段的婴儿开始发展出“客体永久性”(Object Permanence)的萌芽,当物体被部分隐藏时,他会开始寻找,因为他开始意识到物体依然存在,只是看不见了,这是一个巨大的认知进步,标志着婴儿的思维开始能够处理“不存在”的信息,为日后想象力和符号思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的世界不再局限于眼前所见,而是开始延伸到过去和未来。

从12个月到18个月,婴儿的思维进入“二级循环反应的协调期”,他们开始能够将两个或多个图式结合起来,以解决简单的问题,一个婴儿想要拿到放在毯子另一端的玩具,他不再是无目的地乱抓,而是会先拉动毯子,让玩具靠近自己,然后再伸手去拿,这表明他能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计划”:拉动毯子是手段,拿到玩具是目的,他的思维开始具备初步的“目标导向性”和“问题解决能力”,语言的出现为这种思维插上了翅膀,当婴儿说出“妈妈”这个词时,他不仅仅是在发出一个声音,而是在用一个符号(语音)来指代一个具体的人或概念,这种“符号功能”的出现,是婴儿思维从感知运动水平向更高水平迈进的最重要标志。

18个月到两岁左右,婴儿的思维进入“三级循环反应期”和“心理表征期”,他们变得像一个个小小的“科学家”,通过尝试新的、不同的方法来探索物体的属性,他会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敲击一个鼓,观察声音的变化;或者把一块积木扔进不同的容器里,看会发生什么,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空前高涨,他们的客体永久性也基本建立,即使物体被完全隐藏,他们也能准确找到,语言能力也飞速发展,他们能用简单的词语和短句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甚至在头脑中进行简单的“假装游戏”,比如用一块积木假装是电话,这表明他们的思维已经能够脱离具体事物的束缚,开始运用符号和表象进行思考。

婴儿的思维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从被动到主动、从零散到系统的动态发展过程,它以感官和动作为基础,通过不断的探索、尝试和与环境的互动,逐步构建起对世界的认知框架,从最初对“此时此地”的感知,到理解“客体永久性”,再到运用符号进行思考和想象,婴儿的每一步成长都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作为养育者,理解这一发展规律至关重要,这意味着我们需要为婴儿提供一个安全、丰富的探索环境,鼓励他们的好奇心,尊重他们独特的认知节奏,并通过高质量的互动(如亲子阅读、游戏、对话)来支持和促进他们思维能力的自然发展,认识到婴儿的“思考”方式与成人截然不同,我们才能更好地解读他们的行为,回应他们的需求,从而帮助他们建立起坚实而健康的认知基础,为未来更复杂的思维活动铺平道路。

相关问答FAQs

婴儿那么小,他们真的会“思考”问题吗?还是说他们的所有行为都只是出于本能?

解答: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它触及了婴儿思维的核心,婴儿的行为并非完全出于本能,虽然本能(如反射)是他们最初的起点,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看,婴儿确实会“思考”,只是他们的思考方式与成人有本质区别,他们的思维是“感知运动思维”,即通过感官(看、听、摸、尝)和身体动作(抓、握、爬、敲)来认识世界并解决问题,一个8个月的婴儿会反复扔东西,这并非“调皮捣蛋”,而是一种主动的思考和探索,他在思考“当我松手,东西会怎么样?”“它每次都会掉下去吗?”“掉下去后会有声音吗?”他通过重复这个动作来验证自己的假设,建立对“重力”和“因果关系”的初步认知,婴儿的行为是他们主动探索和学习世界的方式,是他们在用自己的“逻辑”进行思考和建构。

如何判断一个婴儿的思维发展是否正常?有哪些关键信号可以关注?

解答:判断婴儿的思维发展是否正常,主要依据一些关键的发展里程碑,虽然每个婴儿都有自己的发展节奏,但通常会遵循一个大致的时间表,家长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信号:是“感觉与反应”能力,比如新生儿是否能追视移动的物体,对声音(尤其是妈妈的声音)有无反应,是“探索行为”,比如4-6个月时是否会主动抓握、啃咬玩具,对周围环境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是“客体永久性”的发展,通常在8-12个月时,当玩具被遮住,婴儿会开始寻找,如果超过一岁半仍然对隐藏的玩具没有反应,可能需要咨询医生,第四,是“问题解决能力”,比如1岁左右是否会用手指向想要的物品,或者通过拉动毯子来获取远处的玩具,是“语言和象征游戏”的出现,比如1岁左右能叫“爸爸”“妈妈”,1岁半以后开始有简单的假装游戏(如喂娃娃吃饭),如果家长发现婴儿在多个关键年龄段持续落后于上述里程碑,或者表现出与年龄严重不符的行为(如对任何刺激都无反应、不会互动等),建议及时寻求儿科医生或儿童发展专家的专业评估,以便及早发现并给予适当的干预和支持。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