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化学氯思维导图怎么画?核心考点和易错点有哪些?

化学氯思维导图的核心在于系统梳理氯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体系,涵盖结构、性质、制备、应用及实验安全等多个维度,帮助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以下从基础概念、核心性质、制备方法、重要化合物、实际应用及安全防护六个方面展开详细阐述,并通过表格对比关键信息,最后附相关问答。

氯元素的基础概念

氯(Cl)位于元素周期表第3周期ⅦA族,原子序数17,最外层电子数7,易得电子形成Cl⁻,具有强氧化性,自然界中氯主要以NaCl、CaCl₂等形式存在于海水和盐矿中,单质氯(Cl₂)是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有毒,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1体积水溶解约2体积Cl₂),实验室常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Cl₂,试纸变蓝是因为Cl₂氧化I⁻生成I₂,I₂遇淀粉变蓝。

氯气的核心性质

氯气的化学性质活泼,表现为典型的非金属性和强氧化性,具体反应如下:

  1. 与金属反应:多数金属(如Na、Fe、Cu)在加热或点燃条件下与Cl₂反应生成高价态金属氯化物。

    • 2Na + Cl₂ = 2NaCl(产生白烟)
    • 2Fe + 3Cl₂ = 2FeCl₃(生成棕褐色固体,Fe³₃具有氧化性)
    • Cu + Cl₂ = CuCl₂(生成棕黄色烟,溶于水呈蓝绿色)
  2. 与非金属反应

    • H₂ + Cl₂ = 2HCl(光照或点燃均剧烈反应,HCl溶于水得盐酸)
    • P + 3Cl₂ = 2PCl₃(无色液体,Cl₂过量生成PCl₅白色固体)
  3. 与水反应:Cl₂与水发生歧化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HClO):
    Cl₂ + H₂O ⇌ HCl + HClO
    HClO是弱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漂白,见光易分解:2HClO = 2HCl + O₂↑,因此氯水需保存在棕色瓶中。

  4. 与碱反应:Cl₂与冷、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次氯酸钠和氯化钠(用于制漂白液):
    Cl₂ + 2NaOH = NaClO + NaCl + H₂O
    与热、浓NaOH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氯酸钠(用于制漂白粉的有效成分):
    3Cl₂ + 6NaOH = 5NaCl + NaClO₃ + 3H₂O

  5. 与还原性物质反应:Cl₂可氧化I⁻、SO₃²⁻、Fe²⁺等,
    Cl₂ + 2NaI = 2NaCl + I₂(溶液从无色棕褐色)
    Cl₂ + SO₂ + 2H₂O = H₂SO₄ + 2HCl

氯气的制备方法

实验室制取Cl₂通常用浓盐酸与MnO₂共热,反应原理为:
MnO₂ + 4HCl(浓) = MnCl₂ + Cl₂↑ + 2H₂O
装置选择:固液加热型,发生装置用分液漏斗和圆底烧瓶,除杂装置(饱和食盐水除HCl)、干燥装置(浓硫酸除水)、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尾气处理(NaOH溶液吸收Cl₂)。
工业制法:电解饱和食盐水(氯碱工业),阳极产生Cl₂:2NaCl + 2H₂O = 2NaOH + H₂↑ + Cl₂↑。

氯的重要化合物

氯化物

物质 性质与用途
盐酸(HCl) 强酸,具有酸的通性,用于除锈、制药物、化工原料。
NaCl 食盐的主要成分,生理盐水(0.9%)医疗用途,工业上制NaOH、Cl₂、H₂。

次氯酸盐与氯酸盐

物质 性质与用途
NaClO(漂白液) 有效成分NaClO,具有强氧化性,用于漂白、消毒(84消毒液主要成分)。
Ca(ClO)₂(漂白粉) 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与CO₂、H₂O反应生成HClO,用于漂白、消毒:Ca(ClO)₂ + CO₂ + H₂O = CaCO₃↓ + 2HClO。
KClO₃ 强氧化剂,受热分解制O₂(MnO₂催化):2KClO₃ = 2KCl + 3O₂↑,用于炸药、火柴。

氯的实际应用

  1. 消毒与杀菌:自来水常用Cl₂或漂白粉消毒,利用HClO的强氧化性破坏微生物细胞结构。
  2. 化工原料:Cl₂是制备PVC塑料(聚氯乙烯)、盐酸、农药(如DDT)、有机溶剂(如氯仿)的重要原料。
  3. 冶金工业:TiCl₄在Ar气中与Mg反应制Ti(Kroll法):TiCl₄ + 2Mg = Ti + 2MgCl₂。
  4. 纺织品漂白:Cl₂或次氯酸盐用于棉、麻纤维的漂白,破坏色素分子。

氯的安全防护

Cl₂有毒,吸入会刺激呼吸道,严重时导致肺水肿,实验时需在通风橱中进行,操作人员佩戴防毒面具,若发生Cl₂泄漏,可用湿毛巾捂口鼻,向上风向转移,并用NaOH溶液吸收泄漏的Cl₂,储存Cl₂钢瓶应远离易燃物,避免阳光直射。

相关问答FAQs

Q1:如何区分氯水、液氯和次氯酸?
A:氯水是Cl₂的水溶液,含Cl₂、H₂O、HClO、H⁺、Cl⁻、ClO⁻等微粒,呈黄绿色,具有漂白性和酸性;液氯是纯净的Cl₂分子,液态形式,无色(低温下),具有强氧化性;次氯酸(HClO)是弱酸,仅存在于氯水中,不稳定,见光分解,是氯水漂白、消毒的主要成分,三者状态、成分和性质均不同,可通过颜色、稳定性及漂白性区分。

Q2:实验室用MnO₂与浓盐酸制Cl₂时,为什么不用稀盐酸?如何判断反应是否完成?
A:MnO₂与浓盐酸反应需氧化剂(MnO₂)的氧化性和浓盐酸的还原性,稀盐酸中H⁓浓度低,还原能力弱,不反应;且MnO₂与稀盐酸常温下不反应,需加热才能缓慢进行,但加热会加速HCl挥发,降低Cl₂纯度,判断反应是否完成:观察圆底烧瓶中固体MnO₂是否完全溶解(若溶解完全,反应结束),或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靠近导管口,若试纸不变蓝(表明无Cl₂产生),则反应完成。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