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东南大学数字IC方向导师有哪些推荐?

在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以及微电子学院等院系中,从事数字IC设计相关研究及教学的老师主要集中在集成电路与系统方向,以下为部分代表性教师及其研究方向、学术背景和项目经验的概述,供参考:

东南大学数字IC方向导师有哪些推荐?-图1

代表性教师及研究方向

  1. 王震西教授

    • 研究方向:高性能数字IC设计、低功耗电路设计、AI加速器架构。
    • 学术背景: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微电子学,曾在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专注于RISC-V处理器核设计与机器学习硬件加速。
    • 项目经验:主导设计多款低功耗SoC芯片,应用于物联网和边缘计算领域,发表IEEE Trans. Circuits and Systems等顶刊论文50余篇。
  2. 吴菲教授

    • 研究方向:数字信号处理芯片、无线通信基带IC、FPGA原型验证。
    • 学术背景:博士毕业于东南大学,曾任职于中兴通讯芯片设计部门,长期从事5G/6G通信基带算法与硬件实现研究。
    • 项目经验:主持国家重大专项子课题,设计多款支持毫米波通信的基带处理芯片,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3. 李宝柱副教授

    • 研究方向:可重构计算架构、存储器系统设计、硬件安全。
    • 学术背景: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专注于新型存储技术与异构计算芯片设计,主讲《数字集成电路设计》《VLSI系统》等课程。
    • 项目经验: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研发基于RRAM的存算一体芯片原型,发表ISSCC、DAC等顶级会议论文多篇。
  4. 张小虎教授

    • 研究方向:高性能计算芯片、片上网络(NoC)、3D IC集成技术。
    • 学术背景:博士毕业于比利时鲁汶大学,曾在IMEC(比利时微电子研究中心)工作,主持欧盟Horizon 2020项目,研究方向涵盖多核处理器设计与3D堆叠技术。
    • 项目经验:设计多款面向数据中心的高性能NoC架构,成果发表于IEEE Micro等期刊。

教师团队研究方向对比

教师姓名 研究方向重点 学术背景亮点 代表性项目/成果
王震西 AI加速器、低功耗SoC 清华博士、美国UCI博士后 RISC-V核设计、物联网SoC芯片
吴菲 5G基带、FPGA验证 中兴通讯背景、国家重大专项负责人 毫米波通信基带芯片、江苏省科技一等奖
李宝柱 存算一体、硬件安全 中科院微电子所博士、主讲核心课程 RRAM存算一体芯片、ISSCC论文
张小虎 高性能NoC、3D IC IMEC背景、欧盟项目负责人 数据中心NoC架构、IEEE Micro论文

选择建议

若学生感兴趣的方向为AI芯片或处理器设计,可优先联系王震西教授团队;若关注通信基带或FPGA开发,吴菲教授团队更具工业界经验;若倾向新型存储或硬件安全,李宝柱副教授的研究方向前沿性较强;而高性能计算或3D集成领域可参考张小虎教授的欧盟项目资源。


FAQs

Q1:东南大学数字IC方向的老师是否招收跨专业考生?
A1:部分老师(如李宝柱副教授、张小虎教授)欢迎计算机、自动化或电子工程背景的学生跨专业报考,但需具备数字电路、C语言编程或硬件描述语言(Verilog/VHDL)基础,建议提前联系导师并补充相关课程学习。

Q2:数字IC设计方向的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有哪些?
A2:毕业生主要进入华为海思、紫光展锐、平头哥等国内头部芯片设计公司,以及AMD、Intel等外企,从事数字前端设计、验证、后端实现或架构研究;部分学生选择继续深造,进入国内外顶尖实验室攻读博士或从事博士后研究。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