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高一必修一地理思维导图

地球为核心,涵盖宇宙环境、大气运动、水循环、地貌塑造及自然地理要素关联,构建高一必修一知识

高一必修一地理思维导图

高一必修一地理思维导图-图1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要素 详情
天体系统层次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地球位于地月系的中心天体位置,围绕太阳公转处于太阳系的适宜区域。
太阳辐射影响 为地球提供能量源泉,维持地表温度,促进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如大气运动、水循环都依赖其驱动;也是生物生长发育、繁衍的基础动力。
地球自转与公转特征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周期约为 24 小时,产生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异、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偏向;公转轨道椭圆,近日点速度快,远日点慢,黄赤交角存在导致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

(二)地球圈层结构

圈层名称 组成及特点 相互联系
大气圈 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组成,随高度增加密度减小;分层明显,对流层天气复杂多变,平流层利于高空飞行。 与水圈通过蒸发、降水实现水分交换;为生物呼吸供氧,受生物活动影响成分变化。
水圈 连续不规则分布,包括海洋、陆地水体等;处于不间断循环之中。 参与岩石圈物质搬运沉积塑造地貌;调节气候,是生命诞生演化场所。
岩石圈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合称,厚度不均,分为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其破碎成六大板块且不断运动。 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地质灾害;塑造地表形态,影响山脉走向、海陆格局。
生物圈 占有大气圈下层、水圈全部、岩石圈上部,是生命活动的舞台。 依赖其他圈层获取物质能量;反过来改造环境,如植被保持水土、净化空气。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一)大气热力环流

近地面冷热不均引发空气垂直升降运动,进而形成水平气压梯度力促使大气水平运动,构成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形式,像海陆风(白天海风、夜晚陆风)、山谷风、城市热岛效应下的局地环流皆基于此原理,深刻影响局部气候与污染物扩散路径。

(二)气压带风带分布

以北半球为例,受地转偏向力作用,从副热带高压吹出的信风带偏转为东北信风;盛行西风带控制中纬度地区,带来丰沛降水;极地东风寒冷干燥,这些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季节移动而南北摆动,使不同地区在不同时段受不同性质气流掌控,形成多样气候类型基础框架。

(三)全球性大气环流

三圈环流(低纬、中纬、高纬环流)叠加形成复杂的全球大气循环系统,赤道低压带上升气流旺盛降水多,副热带高压带下沉干燥少雨;西风带将海洋水汽输送至大陆沿岸滋润陆地,如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得益于常年受西风眷顾;季风环流则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在特定区域的突出表现,亚洲东部夏季东南季风带来雨季,冬季西北季风寒冷干燥。

(四)水循环过程及意义

包含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三种模式,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等环节紧密相连,使水资源不断更新再生;塑造地表形态,如瀑布侵蚀峡谷、河流冲积平原;促进物质迁移转化,携带泥沙养分在流域内重新分配;联系四大圈层,成为它们相互作用纽带。

(五)洋流分布规律与影响

按性质分暖流寒流,按成因有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北半球中高纬度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同理;赤道附近以暖流为主,洋流对沿岸气候起增温增湿或降温减湿作用,如日本暖流让北海道冬季相对温和;影响海洋生物栖息繁衍,渔场多分布在寒暖流交汇处及上升补偿流区域;还能携带污染物远距离扩散,但也利于不同海域间水质交换净化。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一)地理要素相互作用

地形起伏决定热量水分重新分配,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少;气候制约植被类型生长状况,热带雨林高温多雨对应茂密丛林,沙漠气候下植物稀疏耐旱;土壤发育受气候、生物、母质等因素综合作用,肥沃黑土孕育于温带草原环境;水文特征反映所在区域气候地形特点,河流流量汛期含沙量冰期长短皆有迹可循,各要素相互关联、彼此渗透,牵一发而动全身。

(二)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

由赤道向两极呈现纬度地带性,热量主导植被土壤动物逐次更替;沿海向内陆体现经度地带性,降水递减致使自然景观从森林过渡到草原再到荒漠;山地垂直自然带则因海拔升高水热组合变化迅速,类似缩小版纬度地带性,地方性分异因素如地形起伏、洋流性质也会干扰破坏宏观规律,使局部地区出现特殊生态景观。

相关问题与解答

为什么地球有适宜生命生存的温度条件? 解答:日地距离适中,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能量适度,既不像水星那样酷热难耐,也不像海王星那般严寒冰冷;地球大气层的保温作用功不可没,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像一层厚被褥锁住热量,再加上海洋巨大比热容调节昼夜温差、季节温差,使得地球表面平均气温稳定在利于液态水存在的区间,为生命的诞生与发展提供了理想的温控舱。

如何判断某一地区的气候类型? 解答:通常先观察气温曲线图判定所属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依据最冷月均温或最热月均温数值范围界定;再结合降水柱状图看降水的季节分配特点,若全年多雨可能是热带雨林气候,夏季多雨冬季少雨或许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等;还可参照典型植被景观辅助验证,如见到棕榈树可推测热带气候,针叶林暗示寒带气候,综合这些信息便能较为准确地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