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班思维数学教案》,以趣味游戏导入,借实物认知数与形,引导简单加减,互动操作强化理解,培养
《托班思维数学教案》
课程目标
(一)认知目标
- 初步感知数量的概念,能区分多与少,认识简单的数字1 5。
- 学会按物体的颜色、形状或大小进行分类。
- 理解一一对应的关系,如一个物品对应一个数字标记。
(二)技能目标
-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和手眼协调能力,通过操作教具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 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根据指令完成简单的排序、配对任务。
- 鼓励幼儿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想法,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目标
- 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乐趣。
-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愿意与同伴一起参与数学活动。
- 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当取得进步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与安排
周次 | 主题 | 具体活动内容 | 教学资源准备 | 教学方法建议 |
---|---|---|---|---|
第1周 | 认识数字1 3 | 利用实物(如苹果、积木等)展示数量1、2、3,引导幼儿点数并说出总数。 玩“找朋友”游戏,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幼儿找出相应数量的物品与之匹配。 绘画练习,让幼儿画出指定数量的物体(如画两个太阳)。 |
数字卡片、各类实物若干、画纸、彩笔 | 直观演示法、游戏教学法、操作练习法 |
第2周 | 比较多少与大小 | 准备两组不同数量的物品(如一组有4个杯子,另一组有3个勺子),让幼儿观察并判断哪组多、哪组少。 拿出不同大小的玩具,让幼儿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进行“分饼干”情境模拟,将适量饼干公平地分给几个小熊玩偶,体会平均分配的概念。 |
大小不一的玩具、餐具模型、小熊玩偶、饼干道具 | 对比观察法、情境创设法、实践操作法 |
第3周 | 颜色分类与形状认知 | 提供彩色串珠、积木等材料,要求幼儿按照颜色将它们分开放置。 展示各种形状的图片(圆形、方形、三角形),让幼儿指认并在身边寻找相同形状的物品。 组织拼图游戏,使用不同形状和颜色的拼图块组成简单图案。 |
彩色串珠、多形状积木、形状图片、拼图套装 | 探索发现法、游戏互动法、小组合作法 |
第4周 | 巩固数字4 5及排序 | 重复上周的数字认知方法,引入数字4和5的学习,结合更多生活实例加深印象。 开展“排队上车”游戏,给标有数字的小动物卡片按顺序排队,练习序数概念。 根据幼儿能力设置难度递增的排序任务,如按数字大小或物体长短排序。 |
带有数字的小动物卡片、交通工具模型、长短不同的木棒 | 复习巩固法、游戏竞赛法、分层指导法 |
教学过程示例——以“认识数字1 3”为例
(一)导入部分(约5分钟)
教师微笑着走进教室,手里拿着一个装满神秘礼物的盒子:“小朋友们好呀!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好玩的礼物藏在这个盒子里哦,你们想不想知道是什么?”慢慢打开盒子,拿出三个鲜艳的大苹果放在桌上,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提问:“有几个苹果呀?”引导孩子们一起用手指数一数,引出数字“3”,接着再依次拿出两个香蕉和一个橘子,分别引导孩子认识数字“2”和“1”。
(二)基本部分(约20分钟)
- 实物操作:给每个孩子分发一小筐积木,让他们自己搭建出数量为1、2、3的造型,比如一座房子(代表1)、两座桥(代表2)、三棵树(代表3),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的搭建方式,并鼓励孩子们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
- 数字卡片配对:将写有数字1 3的大卡片贴在黑板上,然后把相应的实物图片打乱顺序发给孩子们,请他们上台将图片贴到对应的数字下面,其他小朋友作为小裁判检查是否正确,对于答对的孩子给予掌声奖励。
- 儿歌强化记忆:教唱简单的数学儿歌《数字歌》:“1像铅笔细又长,2像小鸭水上漂,3像耳朵听声音……”边唱边配合动作表演,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记住每个数字的形状特点。
(三)结束部分(约5分钟)
归纳本次活动所学内容:“今天我们认识了三个新的数字朋友——1、2、3,还知道了可以用它们来表示不同数量的东西。”布置课后小任务:“回家后找一找家里有哪些东西的数量是1、2或者3,明天来幼儿园告诉老师和其他小朋友哦!”
教学评价
- 过程性评价:在课堂上密切观察幼儿的表现,包括参与度、专注度、操作准确性等方面,及时给予正面反馈,如表扬积极回答问题的孩子、鼓励尝试新方法的孩子等,记录下每个孩子的亮点时刻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以便后续个性化指导。
- 结果性评价:定期进行小测验,如让幼儿独立完成一份简单的数学练习册,内容包括看图写数字、按要求圈出相应数量的物品等,根据测试结果了解幼儿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也可以参考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中的学习情况和应用能力。
家园共育建议
- 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渗透数学教育,比如吃饭时让孩子摆碗筷、分水果时讨论数量等。
- 利用周末时间带孩子去超市购物,让他们帮忙计算商品的价格或者挑选一定数量的商品,增加实际运用数学的机会。
- 鼓励孩子玩一些数学相关的亲子游戏,如搭积木比赛谁搭得高且稳(涉及平衡感和空间认知)、玩扑克牌比大小等。
相关问题与解答
问题1:如果有些孩子总是分不清数字的大小怎么办?
解答:对于这种情况,可以采用多种感官协同的教学方式,除了视觉上的观察比较外,还可以让孩子们用手触摸不同厚度的代表数字大小的卡片(例如用较厚的卡纸制作大数字,薄一点的做小数字),通过触觉辅助记忆;或者设计跳跃游戏,在地上贴上不同大小的数字脚印图案,让孩子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跳过去,将身体的运动与数字概念相结合,加深理解,多进行反复练习也很关键,利用碎片时间随时巩固,比如在排队等候的时候玩猜数字大小的游戏。
问题2:如何提高托班孩子在数学活动中的注意力?
解答:一方面要营造有趣的学习氛围,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如故事导入、角色扮演等,比如把数学知识融入到一个小动物们盖房子的故事里,让孩子扮演不同的角色参与到测量木材长度、分配房间等情节中来,合理控制活动时长,避免过长时间单一内容的灌输导致孩子疲劳走神,每次集中授课不超过15分钟为宜,中间穿插一些轻松愉快的互动环节,如唱首歌、做个小游戏等,重新唤起孩子的兴趣和注意力,保证教室环境的整洁有序,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