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思维是属于心理活动

心理活动的核心奥秘 本文深入探讨了思维作为心理活动的本质、特点、类型、过程以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通过详细的阐述与分析,旨在全面揭示思维这一复杂而神奇的心理现象,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自身的认知过程,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和发展。

思维是属于心理活动-图1

思维的定义与本质

(一)什么是思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是认知过程的高级阶段,当我们看到天空中乌云密布,就会联想到即将下雨,这就是一种基于观察和经验的间接推断,体现了思维的间接性;而将不同形状、颜色的物体归类为“家具”“食品”等类别,则是运用了思维的概括性。

特征 解释 示例
间接性 不直接作用于感官,而是通过对其他信息的加工来认识事物 医生通过患者的症状、检查结果推断病情
概括性 抽取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和规律进行归纳 数学家发现数字之间的运算规律并形成公式

(二)思维与感知觉的区别联系

感知觉是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如看到苹果的颜色、摸到它的质地等;而思维则是在感知觉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从而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特征,二者相互依存,感知觉为思维提供原始材料,思维则对感知觉进行深化和拓展,我们先通过视觉感知到花朵的美丽色彩和形态(感知觉),然后思考为什么这种植物会开出这样的花,它的生长环境有什么特殊之处(思维)。

思维的类型

(一)根据内容分类

  1. 形象思维 以直观形象为主要支柱的思维形式,常表现为用具体的形象来代表概念进行思考,艺术家创作时多运用形象思维,如画家在脑海中构思画面,舞者想象身体的动态造型,儿童早期也主要依赖形象思维,他们通过摆弄玩具、观看图画来认识世界,小朋友玩过家家游戏时,会把积木当成房子、把玩偶当作家人,这是典型的形象思维体现。
  2. 抽象逻辑思维 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进行的思维活动,脱离了具体事物的束缚,具有高度的逻辑性和系统性,科学家研究自然规律、数学家证明定理都离不开抽象逻辑思维,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就是基于对时空概念的深刻理解和复杂的逻辑推导。
  3. 动作思维 伴随实际动作进行的思维,一般在操作过程中展开,幼儿在学习使用工具(如勺子吃饭)、搭建积木时,边做边想,不断调整动作以达到目的,一些手工艺人制作精美工艺品时,也会手脑并用,通过反复尝试不同的手法来实现创意。
类型 特点 适用场景 例子
形象思维 直观性、生动性
依赖具体形象
艺术创作、儿童早期认知发展 画家作画、幼儿玩玩具
抽象逻辑思维 逻辑性、抽象性
基于概念和符号
科学研究、数学计算 物理学家探索宇宙奥秘
动作思维 实践性、即时性
与身体动作紧密结合
技能学习、手工制作 木匠打造家具

(二)根据探索性程度分类

  1. 再造性思维 重复前人已经创造出来的思维方式和方法,遵循已有的模式解决问题,学生学习课本知识、模仿老师的解题步骤属于再造性思维,这种思维有助于传承知识和经验,但相对缺乏创新性,按照教材上的实验步骤进行化学实验,验证已知的反应原理。
  2. 创造性思维 打破常规,重新组合已有的知识经验,产生新的思想和成果的思维活动,发明家创造新产品、作家创作独特文学作品都体现了创造性思维,它具有新颖性、独特性和价值性等特点,像乔布斯设计出颠覆传统手机理念的iPhone,就是创造性思维的伟大成果。

思维的过程

(一)分析与综合

分析是将事物分解为各个部分、方面或因素分别加以考察的过程;综合则是把分解后的各个部分联合成一个整体进行研究的思维方法,拆解一台机器了解各个零部件的功能(分析),然后再组装起来理解整个机器的工作原理(综合),在学习一篇文章时,先分析段落大意、词汇用法等细节,再综合全文主旨思想。

环节 定义 作用 举例
分析 分解事物为组成部分考察 深入了解细节,找出关键要素 医生剖析人体组织结构诊断疾病
综合 整合各部分形成整体认知 把握全局,建立系统观念 建筑师规划建筑整体布局兼顾功能与美观

(二)比较与分类

比较是确定事物之间异同点的过程,通过对比可以更清晰地认识事物的特性;分类则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将事物划分为不同的类别,生物学家对各种生物进行分类研究,就是先比较它们的形态、习性等特征,然后按照界门纲目科属种的层级体系进行分类,我们在整理图书时,也会根据主题、作者等因素对书籍进行分类摆放。

(三)抽象与概括

抽象是从众多事物中抽取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舍弃非本质属性的过程;概括则是把抽象出来的属性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去,从各种具体的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中抽象出“三条边首尾相连围成的封闭图形且内角和为180度”这一本质特征,然后概括出所有符合该特征的都是三角形,数学中的公式、定律大多是通过抽象概括得出的。

(四)具体化与系统化

具体化是将一般原理应用到具体实例中的过程,使理论变得可操作;系统化则是把所学知识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组织起来,形成有机的整体,教师讲解物理规律后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就是具体化的体现;学生构建学科知识框架,梳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属于系统化的过程。

思维在生活中的应用与发展

(一)学习领域

良好的思维能力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在学习语文时,运用形象思维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意境描写,用抽象逻辑思维分析文章结构和论点论据;学习理科科目则需要较强的逻辑推理和抽象概括能力来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和科学实验设计,培养批判性思维还能让学生敢于质疑权威观点,深入探究知识的真相。

(二)职业发展

不同职业对思维类型有不同的要求,程序员需要严谨的抽象逻辑思维编写代码;设计师要具备丰富的形象思维创造新颖的设计作品;管理者则应兼具系统性思维统筹全局和创造性思维开拓新的业务领域,持续提升思维能力可以帮助职场人士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挑战,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三)日常决策

无论是购物时权衡利弊选择性价比最高的商品,还是规划旅行路线考虑时间、费用等因素,都需要运用到思维的各种过程,理性思维能帮助我们避免冲动消费和盲目跟风,做出明智的选择,培养发散思维可以让我们在面对问题时想出更多解决方案,增加成功的可能性。

相关问题与解答

问题1: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解答: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鼓励自由探索和好奇心,给孩子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和环境,让他们有机会尝试新事物;二是注重开放性问题的提出,引导孩子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而不是仅仅追求唯一答案;三是支持孩子的奇思妙想,即使想法看似不切实际也不轻易否定,帮助他们将想法转化为实际行动;四是开展创意活动,如绘画、手工制作、故事创编等,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五是营造宽松的家庭氛围,允许孩子犯错并从中学习。

问题2:为什么有些人在压力下会出现思维僵化的现象?

解答:当人处于高压状态时,体内的应激激素水平升高,会影响大脑的正常功能,特别是杏仁核过度活跃会导致注意力集中在威胁源上,抑制前额叶皮层的活动,而前额叶皮层负责高级认知功能如决策、创新思维等,长期的紧张焦虑会使人陷入固定的思维模式,害怕改变现状带来的不确定性,从而表现出思维僵化,缓解压力的方法包括运动、冥想、深呼吸练习等,这些都有助于恢复大脑的正常功能,提高思维灵活性。

思维作为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了解思维的特点、类型和过程,有意识地培养和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对于我们的学习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