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思维导图涵盖定义、性质(如半径相等)、弧弦关系、圆心角与圆周角定理、垂径定理
定义与基本概念
(一)什么是圆
在平面内,到一个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称为圆,这个定点叫做圆心,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通过圆心的弦称为直径,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两倍,以点O为圆心,OA为半径画圆,则所有满足OP=OA(P为平面内任意一点)的点P构成的图形就是⊙O。
(二)弧、弦、优弧与劣弧
- 弧: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作弧,按照所对圆心角的大小可分为优弧(大于半圆的弧)、劣弧(小于半圆的弧)和半圆(等于半圆的弧)。
- 弦: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作弦,经过圆心的弦就是直径,它是特殊的弦,也是最长的弦。
概念 | 定义 | 示例 | 备注 |
---|---|---|---|
圆 | 平面内到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 ⊙O,其中O是圆心,r是半径 | 决定于圆心位置和半径大小 |
弧 | 圆上两点间的部分 | 优弧AB、劣弧CD等 | 根据所对圆心角大小分类 |
弦 | 连接圆上两点的线段 | 弦EF,直径GH(特殊的弦) | 直径是最长的弦 |
性质
(一)旋转对称性
圆具有旋转不变性,即绕着圆心旋转任意角度后都能与自身重合,这意味着圆上的每个点都具有相同的地位,从圆心出发向各个方向延伸的距离都相等(均为半径),将一个圆形纸片绕其中心旋转90°、180°或任意其他角度,它看起来依然保持不变。
(二)轴对称性
圆关于任何一条过圆心的直线都是轴对称图形,这些直线也就是它的对称轴,有无数条,每条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它的一条对称轴,若直线l经过圆心O,那么沿直线l折叠圆,两边能够完全重合。
(三)垂径定理及其推论
- 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如果CD⊥AB于点E,且CD是直径,则AE=BE,弧AC=弧BC,弧AD=弧BD。
- 推论: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
定理/推论 | 文字表述 | 图形示意 | 应用场景 |
---|---|---|---|
垂径定理 |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及弦所对的两弧 | 如上图所示,CD⊥AB⇔AE=BE,弧AC=弧BC等 | 已知直径垂直弦时求线段长度、证明弧相等等问题 |
推论1 | 平分弦(非直径)的直径垂直弦且平分其对的两弧 | 若AM=MB,则OM⊥AB且弧AC=弧BC | 已知弦被某线段平分时判断该线段是否过圆心等 |
推论2 | 弦的垂直平分线过圆心 | 作弦AB的垂直平分线MN必过圆心O | 构造辅助线解决相关几何问题 |
(四)圆心角、弧、弦的关系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也相等;反之亦然,即若∠AOB=∠COD,则弧AB=弧CD,弦AB=弦CD,这一性质体现了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常用于证明线段相等、弧相等以及角度相等的问题。
重要的元素与量
(一)圆周率π
圆的周长C与直径d的比值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常数,记作π≈3.14,由此可得圆的周长公式C=πd=2πr,面积公式S=πr²,这两个公式是计算圆的相关度量的基础工具,已知一个圆的半径为5cm,则其周长C=2×3.14×5=31.4cm,面积S=3.14×5²=78.5cm²。
(二)扇形
由两条半径和一段弧围成的图形叫作扇形,扇形是圆的一部分,它具有自己的一些特性,扇形的弧长l=(n/360)×2πr(n为扇形圆心角的度数),面积S=(n/360)×πr²,在一个半径为6cm,圆心角为60°的扇形中,其弧长l=(60/360)×2×3.14×6=6.28cm,面积S=(60/360)×3.14×6²=18.84cm²。
元素 | 定义 | 计算公式 | 单位 | 举例 |
---|---|---|---|---|
圆周率π | 周长与直径之比 | 无特定单位,数值约为3.14 | 用于计算周长、面积等 | 计算各种大小不同的圆的相关量 |
扇形 | 两条半径加一段弧围成的图形 | 弧长l=(n/360)×2πr;面积S=(n/360)×πr² | 长度单位(弧长)、面积单位(面积) | 制作钟表指针转动轨迹形成的图形等 |
位置关系
(一)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设⊙O的半径为r,点P到圆心O的距离为d,当d<r时,点P在圆内;当d=r时,点P在圆上;当d>r时,点P在圆外,这种分类有助于判断一个给定点相对于圆的位置情况,若⊙O半径为4cm,点A到O的距离为3cm,则点A在圆内;若点B到O的距离为4cm,则点B在圆上;若点C到O的距离为5cm,则点C在圆外。
(二)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根据直线与圆公共点的个数可分为三种情况:相离(没有公共点)、相切(只有一个公共点)、相交(有两个公共点),对应的判定方法如下:设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d,圆的半径为r,若d>r,则直线与圆相离;若d=r,则直线与圆相切;若d<r,则直线与圆相交,特别地,当直线与圆相切时,这条直线称为切线,唯一的公共点叫作切点,切线具有重要的性质——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已知⊙O半径为3cm,直线l到圆心O的距离为4cm,则直线l与⊙O相离;若距离为3cm,则相切;若距离为2cm,则相交。
位置关系 | 公共点数量 | 判定条件(d与r比较) | 图示 | 性质特点 |
---|---|---|---|---|
相离 | 0个 | d>r | 直线在圆外不相交 | 无交点,无法形成割线等 |
相切 | 1个 | d=r | 直线刚好触碰圆于一点 | 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 |
相交 | 2个 | d<r | 直线穿过圆有两个交点 | 可形成弦、对应的弓形等 |
(三)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两圆之间存在多种位置关系,包括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它们取决于两圆圆心之间的距离d与两圆半径R、r(R≥r)之间的关系:外离时d>R+r;外切时d=R+r;相交时R−r<d<R+r;内切时d=R−r;内含时d<R−r,不同的位置关系下,两圆有不同的几何特征和相互作用方式,两个齿轮啮合可以看作两圆外切的情况;而一些装饰图案中可能会有两圆相交的设计。
相关问题与解答
问题1:如何证明一条直线是圆的切线?
解答:有两种常见方法,一是连半径证垂直,即先连接圆心和直线与圆的交点(假设该交点存在),然后证明这条半径与直线垂直;二是作垂线证半径相等,即过圆心作已知直线的垂线段,再证明这条垂线段的长度等于圆的半径,要证明直线l是⊙O的切线,可先作OP⊥l于点P(P为垂足),若能证明OP等于⊙O的半径r,则直线l就是⊙O的切线;或者已知直线l与⊙O有一个交点A,连接OA,若能证明OA⊥l,也可得出直线l是⊙O的切线。
问题2:在一个圆形花坛周围铺一条环形小路,已知花坛半径为5米,小路宽为2米,求小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解答:这是一个典型的圆环面积问题,大圆半径R=5+2=7米,小圆半径r=5米,根据圆环面积公式S=π(R²−r²),可得S=3.14×(7²−5²)=3.14×(49−25)=3.14×24=75.36平方米,所以小路的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