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2025二本录取多少人?计划数和实际人数差多少?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但答案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因为它取决于您问的是哪个国家哪个省份以及“二本”这个概念本身在2025年是否还适用

2025二本录取多少人?计划数和实际人数差多少?-图1

我将为您详细拆解这个问题,并提供最相关的数据。

无法给出全国统一的总数

最重要的一点是:中国没有全国统一的“二本录取总人数”,原因如下:

  1. 高考分省录取:中国的高考是“分省命题、分省阅卷、分省录取”的模式,每个省份的考生只能报考本省或外省在该省份有招生计划的大学,录取数据是按省份统计的。
  2. “二本”概念的变迁:这是最关键的一点。从2025年开始,全国绝大多数省份已经正式取消了“本科一批”和“本科二批”的划分,实行统一的“本科批次”招生。

2025年已经没有“二本”这个录取批次了,我们通常所说的“二本”,在2025年实际上指的是在旧高考制度下原本属于二批次的院校,以及在“新高考”省份中录取分数线相对较低的本科院校


如何理解2025年的“二本”录取?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两个角度来看:

从“招生计划”看本科录取规模

虽然没有了“二本”批次,但我们可以看全国本科层次的招生总数,这个数字包含了所有原本的一本、二本院校,以及新升格的本科院校。

根据教育部官方数据:

  • 2025年,全国普通本专科共招生1001.32万人。
  • 本科招生444.60万人

60万 就是2025年全国所有本科层次(包括原一本、二本、三本等)的招生总人数,这个数字可以看作是“广义上”的“二本及以上”录取人数,因为它包含了所有本科院校。

从“院校类型”看原“二本”院校的体量

为了更精确地回答您的问题,我们可以分析一下哪些院校在2025年可以被看作是“二本”的主力军。

  1. 地方性普通本科院校(主力军)

    • 这些大学通常是各省、市、自治区举办的高校,不隶属于教育部等中央部委。
    • 它们是原“二本”批次中数量最庞大、招生人数最多的群体。
    • 各省的省属师范大学、省属财经大学、省属理工大学、地方医学院等(如浙江工商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南京工业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等,这些学校在不同省份的定位可能不同,但在多数省份录取分数线属于原二本或二本边缘)。
  2. 独立学院和转设院校

    • 很多独立学院在2025年正处于转设的关键时期,根据教育部要求,大部分独立学院需要在2025-2025年完成转设,成为独立的普通高等学校。
    • 这些转设后的院校,办学定位和录取分数线通常也处于原“二本”层次。
  3. 部分新升格的本科院校

    一些之前是专科的高职院校,升格为本科后,其招生和培养也主要面向原“二本”分数线附近的考生。


分省数据示例(以部分省份为例)

为了给您更直观的感受,我们来看几个2025年高考大省的数据,这些数据是本科批次的总招生人数,它已经包含了原一本和二本院校。

省份 2025年本科批次招生人数(约) 说明
河南省 约43万人 全国高考第一大省,本科录取人数也最多。
山东省 约29.1万人 新高考“3+3”模式,本科线划得较高。
四川省 约29.3万人 西部人口大省,招生规模巨大。
广东省 约37.5万人 经济发达,高校资源丰富,招生人数多。
河北省 约23.3万人 新高考“3+1+2”模式,竞争激烈。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每个省份的“本科层次”招生规模都非常庞大,动辄几十万人,这些学生被录取的院校,绝大多数就是我们传统观念中的“二本”院校。


  1. 没有全国总数:2025年没有“二本”录取的全国总人数,因为高考是分省录取,且“二本”批次已取消。
  2. 核心数据是“本科招生总数”:2025年全国本科共招生约444.6万人,这可以理解为所有“原一本、二本”院校的总招生规模。
  3. “二本”的主体是地方院校:这444.6万人中,绝大部分被各省的地方性普通本科院校(省属高校)录取,这些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二本”院校。
  4. 看具体省份:如果您想了解某个特定的情况,最好的方法是查询该省份教育考试院发布的《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统计公报》,上面会有最精确的本科批次招生人数和各高校的详细录取数据。

希望这个详细的分析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