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训练教师培训方案
培训目标
本培训旨在帮助参训教师达成以下目标:

- 理念内化: 深刻理解思维训练的核心理念、价值与重要性,树立“为思维而教”的信念。
- 知识掌握: 系统掌握核心思维模型与工具,如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系统思维、设计思维等。
- 技能提升: 熟练运用思维训练的教学策略与课堂活动设计方法,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
- 实践转化: 能够独立设计并实施思维训练课程/活动,将思维训练无缝融入现有学科教学。
- 反思成长: 培养自身作为“思考者”和“引导者”的反思习惯,持续提升个人思维品质与教学能力。
培训对象
- K-12各学科教师
- 校外培训机构教师
- 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有浓厚兴趣的教育工作者
- 学校管理者、教研组长
培训时长与形式
- 总时长: 建议为 40-60学时(可根据实际情况拆分为集中培训+工作坊+线上课程)。
- 培训形式: 采用 “理论讲解 + 案例分析 + 实战演练 + 小组研讨 + 成果产出” 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强调参与性和实践性。
培训核心内容模块
思维训练的核心理念与价值(6学时)
- 单元1:什么是“好”的思维?
- 思维的可塑性与成长型思维模式
- 21世纪核心素养与思维能力的关联
- 从“知识传授”到“能力培养”的教育范式转变
- 单元2:为什么思维训练是教育的核心?
- 思维训练对学生学业成就和终身发展的影响
- 克服思维惰性,培养主动探究精神
-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文化
- 单元3:教师作为“思维教练”的角色定位
- 从“知识的权威”到“思维的引导者”
- 提问的艺术:如何用问题激发思考
- 营造安全、开放、鼓励思辨的课堂氛围
核心思维模型与工具(20学时)
-
单元1:批判性思维
- 核心概念: 信息的辨别、论证的分析、证据的评估、逻辑的审视。
- 关键工具:
- 5W1H分析法: 对事物进行全面、系统的提问。
- 逻辑谬误识别: 常见谬误(如稻草人、滑坡谬误、人身攻击等)的识别与应对。
- PMI思维法: Plus(优点)、Minus(缺点)、Interesting(有趣点)三栏分析。
- 苏格拉底诘问法: 通过连续追问引导学生澄清概念、检验假设。
- 实践演练: 针对一个社会热点新闻或科学结论,进行批判性分析。
-
单元2:创造性思维
- 核心概念: 突破常规、产生新颖且有价值的想法。
- 关键工具:
- 头脑风暴: 原则、流程与变式(如6-3-5法)。
- SCAMPER法: 替代、组合、调整、修改、其他用途、消除、重新排列。
- 思维导图: 放射性思考的可视化工具。
- 六顶思考帽: 从不同视角(信息、感受、批判、乐观、创意、控制)审视问题。
- 实践演练: 设计一个新产品/新活动,运用SCAMPER法进行优化。
-
单元3:问题解决与决策思维
- 核心概念: 结构化地解决复杂问题,做出明智决策。
- 关键工具:
- 问题解决五步法: 定义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方案、选择最佳方案、执行与复盘。
- 5Why分析法: 追溯问题根本原因。
- 决策矩阵: 列出选项、设定权重、打分、量化决策。
- 实践演练: 分析一个班级管理或教学中的难题,并制定解决方案。
-
单元4:系统思维
- 核心概念: 看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动态变化,而非孤立、静止的片段。
- 关键工具:
- 冰山模型: 区分事件、模式、结构和心智模式。
- 因果循环图: 分析系统中相互影响的反馈回路(增强回路、调节回路)。
- 系统基模: 认识常见的系统陷阱(如“成长上限”、“舍本逐末”)。
- 实践演练: 分析“学生拖延症”背后的系统性原因。
思维训练的教学设计与课堂实施(12学时)
- 单元1:思维训练课程的设计原则
- 如何设计有“思维深度”的教学目标
- 如何选择与匹配适合的思维工具与教学内容
- 设计思维挑战性任务
- 单元2:引导式教学的课堂技巧
- 提问的艺术: 开放式问题 vs. 封闭式问题;高阶问题设计(基于布鲁姆认知分类学)。
- 有效倾听与反馈: 如何捕捉学生的思维过程,给予建设性反馈。
- 小组讨论的组织与引导: 避免讨论流于形式,促进思维碰撞。
- 单元3:思维训练的课堂活动设计
- 思辨式辩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
- 项目式学习中的思维训练融入
- 利用游戏化、可视化工具激发思维活力
- 实战工作坊:
分组选择一个学科知识点,设计一节融入特定思维工具的微型课(15-20分钟),并进行模拟授课与互评。
思维训练的评价与教师自身成长(4学时)
- 单元1:如何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
- 从“答案正确”到“思维过程”的评价转向
- 使用思维评价量规
- 通过学生的作品、反思日志、口头报告进行过程性评价
- 单元2:教师的思维成长与反思
- 教师自身的思维模式如何影响教学
- 如何通过“教学日志”进行教学反思
- 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持续研讨与分享
- 单元3:培训总结与行动计划
- 回顾培训核心内容,分享学习心得
- 制定个人未来3-6个月的思维教学实践行动计划
- 建立长期交流与支持平台
培训评估
- 过程性评估(40%):
- 课堂参与度、小组讨论贡献度。
- 实战演练中的表现(如模拟授课)。
- 课后作业与反思日志的质量。
- 终结性评估(60%):
- 最终成果: 提交一份完整的“思维训练教学设计方案”,包含教学目标、思维工具、教学流程、活动设计、评价方式等。
- 教学展示: 进行15-20分钟的模拟教学,展示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特定思维工具。
培训成果
- 学员层面:
- 获得结业证书。
- 掌握一套可立即应用于教学的思维工具箱。
- 产出一份高质量的个人教学设计方案。
- 学校/机构层面:
- 培养一批具备思维教学能力的骨干教师。
- 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优秀思维训练教学案例。
- 推动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