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宋代文学思维导图,核心脉络如何构建?

宋代文学思维导图

中心主题:宋代文学

宋代文学思维导图,核心脉络如何构建?-图1


总体特征

  • 承前启后,集大成者
    • 继承唐代文学的辉煌,并在新领域(如词、散文)取得突破性发展。
    • 为元明清戏曲、小说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 雅俗共赏,文体繁荣
    • 雅文学:诗、文、词继续发展,达到新高峰。
    • 俗文学:话本、诸宫调、南戏等市民文学兴起,为后世通俗文学开辟道路。
  • 理学思想的影响
    • 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强调“文以载道”,深刻影响了散文(古文运动)和诗歌的创作思想。
    • 既有积极影响(充实内容),也有消极影响(部分作品说教化、概念化)。
  • 城市经济与市民文化的繁荣

    汴京、临安等大城市成为文化中心,市民阶层壮大,催生了适应其审美的词和话本小说。

  • 爱国主义与悲情基调

    民族矛盾尖锐(宋、辽、金、蒙元),导致文学中普遍存在忧患意识、爱国情怀和悲壮沉郁的风格(如南宋爱国诗词)。


主要文学体裁

  • 特点
    • “以文为诗”:将散文的笔法、议论、才学融入诗歌,打破了唐诗的格律束缚,使诗风更加自由、散文化。
    • “以才学为诗”:强调用典、掉书袋,追求学问的渊博。
    • 题材广泛:从个人情怀到社会现实、哲理思辨、咏史怀古,无所不包。
  • 流派与发展
    • 北宋初期
      • 白体:效仿白居易平易诗风,代表人物王禹偁。
      • 晚唐体:模仿贾岛、姚合,追求清苦幽僻,代表人物林逋、魏野。
      • 西昆体:模仿李商隐,辞藻华丽,用典繁复,代表人物杨亿、刘筠。
    • 北宋中期(高峰)
      • “苏黄”:苏轼、黄庭坚,开创了宋诗的独特风貌。
      • 江西诗派:以黄庭坚为领袖,主张“点铁成金”、“夺胎换骨”,是宋代影响最大的诗歌流派,代表人物: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 南宋时期
      • 中兴四大诗人:陆游、范成大、杨万里、尤袤。
        • 陆游:伟大的爱国诗人,诗风雄浑豪放,充满激情。
        • 杨万里:独创“诚斋体”,风格活泼自然,语言通俗,善用比喻。
        • 范成大:以田园诗和使金纪行诗闻名。
      • 永嘉四灵:反对江西诗派,晚唐体。
      • 江湖诗派:风格多样,反映社会现实。

  • 地位: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有“宋词”之称,与唐诗并称“双绝”。
  • 特点
    • “诗庄词媚”:诗言志,词言情,词多写个人情感,尤其是离愁别绪、闺怨情思,风格细腻婉约。
    • 合乐可歌:词本是配乐歌唱的歌词,因此又称“曲子词”、“乐府”、“诗余”。
    • 长短句:句子长短不一,形式灵活,富有音乐美。
  • 流派与发展
    • 婉约派(主流)
      • 北宋: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开拓词境,语言通俗)、秦观(情韵兼胜,被誉为“婉约之宗”)、李清照(“千古第一才女”,语言清丽,音律和谐,前期明快,后期悲凉)。
      • 南宋:姜夔(格律精严,风格清空骚雅,注重音律)、吴文英(“梦窗词”,辞藻华丽,结构复杂)。
    • 豪放派(革新)
      • 开创:苏轼(“以诗为词”,突破词的传统题材和风格,将怀古、感时、说理等宏大主题写入词中,使词风为之一变)。
      • 高峰:辛弃疾(“以文为词”,继承并发展了苏轼的豪放风格,词作气势磅礴,充满爱国主义情怀,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
      • 其他:张孝祥、陈亮等。

散文

  • 背景:唐代“古文运动”的延续和发展,以欧阳修为领袖,旨在反对西昆体的浮靡文风,提倡质朴、流畅的散文。
  • 特点
    • “文以载道”:强调文章的社会功能和教化作用。
    • 平易自然,流畅婉转:文风清新,富有情致。
    • 叙事、议论、抒情结合:表现手法多样,艺术成就极高。
  • 代表作家与作品
    • 北宋古文运动领袖
      • 欧阳修:文风平易晓畅,纡徐委备,代表作《醉翁亭记》、《秋声赋》。
      • 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同为散文大家,尤以苏轼成就最高,苏轼散文汪洋恣肆,气势磅礴。
      • 王安石:政论犀利,逻辑严密,代表作《答司马谏议书》、《游褒禅山记》。
      • 曾巩:以“古文”名世,风格古雅、章法严谨,代表作《墨池记》。
    • 南宋散文
      • 议论文:以抗金救国为主题,气势如虹,代表人物陈亮、叶适。
      • 记叙文:文风更加沉郁悲壮,代表人物陆游、文天祥(《指南录后序》是千古名篇)。

俗文学

  • 话本小说
    • 来源:宋代“说话”(说书)艺人的底本。
    • 分类:“小说”(短篇,讲爱情、公案、神怪等)、“讲史”(长篇,说前代历史故事)。
    • 特点:语言通俗生动,情节曲折,开始注意人物性格的刻画。
    • 意义:是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雏形,为明清《三言》、《二拍》等白话小说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 诸宫调
    • 形式:一种有说有唱、以唱为主的大型说唱艺术。
    • 代表作:《西厢记诸宫调》(董解元),是王实甫《西厢记》的直接蓝本。
  • 南戏
    • 形式:宋代起源于浙江温州(永嘉)的戏曲形式。
    • 特点:曲调轻柔,剧情较为简单,结构灵活。
    • 代表作:《张协状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完整戏曲剧本。

代表作家速查表

作家 朝代 主要体裁 代表作品/风格特点
柳永 北宋 《雨霖铃》、《望海潮》;慢词大师,婉约派
欧阳修 北宋 诗、文 《醉翁亭记》、《秋声赋》;古文运动领袖
苏轼 北宋 诗、词、文 《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豪放派词人,全才
李清照 南宋 《声声慢·寻寻觅觅》;婉约派大家,语言清丽
周邦彦 北宋 《兰陵王·柳》;格律派词人,精音律
陆游 南宋 《示儿》、《书愤》;伟大的爱国诗人
辛弃疾 南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豪放派词人,爱国主义
姜夔 南宋 《扬州慢》;格律精严,清空骚雅
关汉卿 元代 杂剧 《窦娥冤》;元曲四大家之一(跨代影响)

文学理论

  • “文以载道”:由周敦颐提出,经古文运动家们(尤其是欧阳修、苏轼)发扬光大,强调文章的社会功能和道德教化作用。
  • “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严羽《沧浪诗话》提出,强调诗歌的审美特质和艺术直觉,反对江西诗派的“以才学为诗”。
  • “词别是一家”:李清照提出,强调词作为一种独立文体的艺术特色,应与诗有明确的区别,注重音律和婉约风格。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