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三年级数学思维题怎么解?

好的!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思维题,重在培养孩子的观察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这类题目通常不会超纲,但会换个角度考察基础知识。

三年级数学思维题怎么解?-图1

下面我为您准备了几个不同类型的经典三年级数学思维题,并附有详细的解题思路和答案,希望能帮助到您和孩子。


找规律填数

能很好地锻炼孩子的观察力和归纳能力。 1:** 找规律,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 4, 9, 16, 25, ( ), 49

【解题思路】

  1. 观察数字变化:我们先看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差。
    • 4 - 1 = 3
    • 9 - 4 = 5
    • 16 - 9 = 7
    • 25 - 16 = 9
  2. 发现规律:差值是 3, 5, 7, 9... 这是一个连续的奇数,每次增加2。
  3. 应用规律:下一个差值应该是 9 + 2 = 11。

    括号里的数是 25 + 11 = 36。

  4. 验证规律: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观察,1=1×1, 4=2×2, 9=3×3, 16=4×4... 这是一列连续自然数的平方数,第6个数应该是 6×6=36,第7个数是 7×7=49,与题目给出的数一致,规律完全正确。

【答案】 括号里应填 36


周期问题

在生活中很常见,比如星期几、重复出现的图案等。 2:** 公园里的一排彩灯,按照“红、黄、蓝、绿、紫”的顺序依次排列,请问第28盏灯是什么颜色?

【解题思路】

  1. 理解周期:彩灯的颜色是按照“红、黄、蓝、绿、紫”这5种颜色不断重复的,一个完整的周期是5。
  2. 计算余数:用28除以周期5,看看有几个完整的周期,以及余数是多少。

    28 ÷ 5 = 5 ... 3

  3. 分析余数
    • 商“5”表示有5个完整的“红、黄、蓝、绿、紫”循环。
    • 余数“3”表示第28盏灯是第6个循环的第3个颜色。
  4. 确定颜色:我们按照顺序数第3个颜色。
    • 第1个:红
    • 第2个:黄
    • 第3个:

【答案】 第28盏灯是 蓝色


植树问题

考察孩子对“间隔”概念的理解,是经典的数学模型。 3:** 学校在一条长100米的小路的一边从头到尾植树,每隔5米种一棵,一共需要种多少棵树?

【解题思路】

  1. 分析关键:首先要理解“从头到尾”和“每隔5米”的含义,这意味着起点和终点都要种树。
  2. 计算间隔数:把100米的小路分成若干个5米长的间隔。
    • 间隔数 = 总长度 ÷ 每个间隔的长度
    • 间隔数 = 100 ÷ 5 = 20 (个)
  3. 计算棵数:对于“两端都栽”的情况,棵数比间隔数多1。
    • 可以想象一下:种1棵树,有0个间隔;种2棵树,有1个间隔... 棵数 = 间隔数 + 1。
    • 棵数 = 20 + 1 = 21 (棵)

【答案】 一共需要种 21 棵树。


和差倍问题

这是三年级非常重要的思维模型,锻炼孩子的逻辑推理能力。 4:** 甲、乙两个仓库共存粮320吨,如果从甲仓库运出40吨到乙仓库,那么两个仓库的存粮就一样多了,原来甲、乙两个仓库各存粮多少吨?

【解题思路】

  1. 画图辅助理解:我们可以画两个方框代表甲、乙两个仓库。
    甲:|=====================================|
    乙:|===============================|

    从甲仓库运出40吨到乙仓库后,两者相等。

    甲:|================| +40吨  ->  乙:|================| +40吨

    运完后,两个仓库的存粮一样多。

    甲:|=====================================| (少了40吨)
    乙:|=====================================| (多了40吨)
  2. 分析数量关系
    • 运完之后,两个仓库的存粮相等,这说明原来甲仓库比乙仓库多 40 + 40 = 80 吨。
    • 现在我们知道了两个数的和(320吨)和差(80吨)。
  3. 利用和差公式求解
    • 较大数(甲) = (和 + 差) ÷ 2
    • 较小数(乙) = (和 - 差) ÷ 2
  4. 代入计算
    • 甲仓库原有存粮:(320 + 80) ÷ 2 = 400 ÷ 2 = 200 (吨)
    • 乙仓库原有存粮:(320 - 80) ÷ 2 = 240 ÷ 2 = 120 (吨)

【答案】 原来甲仓库存粮 200 吨,乙仓库存粮 120 吨。


给家长的建议:

  1. 鼓励思考,而非直接给答案:当孩子遇到难题时,多问“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会这么想?”,引导他自己说出思路。
  2. 允许犯错:思维题的解答过程本身就是一种锻炼,错了没关系,重要的是分析错误原因,找到正确的思路。
  3. 联系生活:把数学问题和孩子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比如购物、分东西、看日历等,让数学变得有趣和有用。
  4. 一题多解:对于一些题目,可以鼓励孩子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拓展他的思维广度。 和思路对您有帮助!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