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易象思维究竟是什么?

什么是易象思维?

“易象思维”是一种独特的、源自《易经》的、象征性、关联性和整体性的思维方式,它的核心在于“象”

易象思维究竟是什么?-图1

我们可以把“象”理解为“符号”“意象”,但它比单纯的符号要丰富得多,这个“象”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对宇宙万物形态、态势、关系和变化规律的模拟、概括和象征。

易象思维就是:通过观察和捕捉天地万物(包括自然现象、社会人事、人体脏腑等)所呈现出的“象”,来理解其内在的“理”(道理、规律),并据此进行推演、判断和决策的一种认知模式。


“象”的三个核心层次

要理解易象思维,首先要明白“象”并非单一概念,而是包含三个相互关联的层次,由浅入深:

物象 / 自然之象

这是最基础的层面,指自然界中具体可见的事物和现象,它们是“象”的直接来源。

  • 例子
    • 天上的太阳(离卦 ☲),代表着光明、温暖、附丽。
    • 地上的雷(震卦 ☳),代表着震动、奋起、行动。
    • 山(艮卦 ☶),代表着静止、稳重、阻碍。
    • 水(坎卦 ☵),代表着危险、流动、智慧。
    • 云、雨、风、雷、电等,都是构成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基本“象”。

意象 / 心理之象

这是物象在人心中引发的联想、感受和意义,它将客观的物象与主观的情感、状态联系起来。

  • 例子
    • 看到“离卦 ☲”(太阳),不仅仅是看到一个发光体,还会联想到光明磊落的品格、热情、美丽的文采,或是被依附的处境
    • 看到“坎卦 ☵”(水),不仅仅是看到液体,还会联想到内心的忧虑、人生的险境、或是流动不居的智慧
    • 看到“坤卦 ☷”(地),会联想到包容、柔顺、承载、以及迟缓的行动

卦象 / 符号之象

这是“象”的最高抽象形式,是用一套符号系统(八卦和六十四卦)来对前两种“象”进行编码和模拟,它是一种高度凝练的“模型”。

  • 八卦:由三个爻(-- 或 —)组成,是宇宙万物最基本的八种模型或“代码”,乾(☰)代表天,坤(☷)代表地,震(☳)代表雷,巽(☴)代表风等。
  • 六十四卦:由两个八卦重叠而成,是对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六种不同阶段或情境的精细描述,每一卦都有其特定的卦名、卦辞、爻辞,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情境模型”或“意义包”。

这三者的关系是:自然之象 → 心中之象 → 卦中之象。 这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应用的循环过程。


易象思维的主要特征

象征性

这是最核心的特征,它不追求逻辑上的“是什么”,而是追求“像什么”、“意味着什么”,一个卦象,如“泰卦(䷊)”,上面是坤(地),下面是乾(天),象征着“地天交”,引申为亨通、和谐、交流,这种思维方式不问“天为什么会跑到地下面”,而是关注这个组合所象征的“意义”。

关联性与整体性

易象思维不把事物看作孤立、静止的个体,而是看作一个相互关联、动态变化的整体网络中的一环,这个网络被称为“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宇宙生成模式。

  • 万物关联:天、地、人、自然、社会、家庭等所有事物,都在这个“象”的体系中存在着内在联系。“乾为天,为君,为父;坤为地,为臣,为母”,天象的变化可以对应人事的吉凶。
  • 天人合一:人是这个网络的一部分,人的行为可以影响“象”的变化,“象”的变化也预示着人事的走向,人需要“观象”,顺应自然规律(道),以达到和谐。

动态性与过程性

《易经》的本质是“变易”,它的思维不是对静态事物的描述,而是对变化过程的模拟,六十四卦本身就代表了一个事物从始到终的完整流程。

  • 时位观念:判断吉凶,不仅要看“什么象”,更要看“在什么时间(时)”和“在什么位置(位)”,同一个“象”,在不同的时位下,意义完全不同。“潜龙勿用”(乾卦初爻)在初期是明智的,但在后期就是保守不前。
  • 爻变:卦中的六个爻,从下往上代表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爻的变动(阴变阳,阳变阴)象征着事物性质的根本转变,是“易象思维”进行推演预测的核心机制。

取象比类

这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方法,即选取一类事物的“象”,去类比和推演另一类事物的“理”

  • 例子
    • 树木的生长过程来类比人生的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对应于《易经》中的不同卦和爻)。
    • 自然界的“水火不容”,来类比人际关系或团队内部的严重冲突。
    • 中医的“藏象学说”是“取象比类”的典范:将肝脏的功能比作“将军”(主疏泄、藏血),其特性如木之生发、条达,故“肝属木”。

易象思维的应用与价值

  1. 占筮与决策:这是《易经》最古老的功能,通过蓍草或硬币得到一个卦象,就是捕捉到了当前事态的“象”,解读这个卦象,就是理解其背后的“理”,从而做出更符合规律的决策。

  2. 哲学与世界观:易象思维构建了一个“天人合一”的宇宙观,认为宇宙是一个有机的、充满生命力的整体,人可以通过“观象”来领悟宇宙的终极大道。

  3. 文化艺术:对中国文学、艺术、美学影响深远。

    • 文学:诗歌中的“意象”(如“柳”象征离别,“月亮”象征思乡)就是易象思维的体现。
    • 书法:字的结构、笔画的力度,被认为可以“象”其书写者的品格和心境。
    • 山水画:画中的山、水、云、树,不仅仅是景物,更是画家心中“道”的“象”的呈现,追求“气韵生动”。
  4. 科学与技术:古代中国的天文学、历法、农学、医学(尤其是中医)等,都深深植根于易象思维,它们不是通过实验分析,而是通过观察天象、物候,建立模型(象),来指导实践。

易象思维是一种根植于中国文化土壤的、极具智慧的认知方式,它不同于西方逻辑分析思维那种“主客二分”、追求精确因果的模式,它是一种“主客交融”的直觉体悟和象征模拟。

  • 它不是“是什么”的科学,而是“意味着什么”的哲学。
  • 它不提供唯一的、标准化的答案,而是提供一种情境、一种可能性、一种智慧。

在今天,面对复杂多变的系统和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易象思维的整体观、动态观和关联性依然闪耀着独特的智慧光芒,为我们理解世界、应对挑战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