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2025高考语法填空思维导图怎么用才提分?

语法填空思维导图

中心主题:高中英语语法填空解题策略

2025高考语法填空思维导图怎么用才提分?-图1


第一部分:解题总流程 (宏观步骤)

这是你拿到一道语法填空题时,应该遵循的思考路径。

graph TD
    A[拿到题目] --> B{判断空格处词性};
    B -- 名词 --> C[考虑单复数、所有格];
    B -- 代词 --> D[考虑主宾格、反身代词、指示代词等];
    B -- 形容词/副词 --> E[考虑原级、比较级、最高级];
    B -- 动词 --> F{判断是否缺谓语};
    F -- 是 --> G[考虑时态、语态、主谓一致];
    F -- 否 --> H[考虑非谓语动词形式];
    B -- 连词/介词/冠词 --> I[考虑其在句中的功能];
    C & D & E & G & H & I --> J[代入句子,检查逻辑与语法];
    J --> K[确定最终答案];

流程详解:

  1. 通读全文,把握大意

    • 目的:理解文章主题、时态基调(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人物关系和事件逻辑。
    • 作用:为后续判断时态、代词指代、连词选择等提供宏观语境。
  2. “瞻前顾后”,分析空格

    • 核心技巧:仔细观察空格前后的单词、短语和句子结构。
    • 判断词性:根据空格在句中的位置,初步判断它需要填入哪种词性的词。
      • 作主语/宾语 → 名词、代词、动名词
      • 作谓语 → 动词
      • 作定语 → 形容词、名词、介词短语
      • 作状语 → 副词、介词短语、不定式等
      • 作表语 → 形容词、名词、介词短语等
      • 连接句子/成分 → 连词、连接副词
  3. “对症下药”,锁定考点

    • 根据上一步的词性判断,结合上下文,具体到某个语法知识点。
    • (详见第二部分:核心考点)
  4. “代入验证”,确保正确

    • 将你选择的词代入空格,通读整个句子或段落。
    • 检查:语法是否正确?(如主谓一致、时态是否匹配)逻辑是否通顺?(如代词指代是否明确)

第二部分:核心考点详解 (微观知识)

这是思维导图的“肉”,是具体的知识点。

动词类 (Verb-related)

  • 有谓语动词

    • 时态:根据全文时态基调和时间状语判断。
      • 一般现在时 (习惯、真理)
      • 一般过去时 (已发生)
      • 一般将来时 (will / be going to)
      • 现在进行时 (表正在发生或将来计划)
      • 过去进行时 (表过去某时正在发生)
      • 现在完成时 (表过去发生对现在有影响,或持续到现在的动作)
      • 过去完成时 (表“过去的过去”)
    • 语态:判断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还是承受者。

      主动语态 vs. 被动语态 (be + 过去分词)

    • 主谓一致:主语和谓语在人称和数上保持一致。
      • 就近原则 (either...or..., not only...but also...)
      • 意义一致 (a number of / the number of)
      • 倒装句 (Here comes the bus.)
  • 无谓语动词

    • 非谓语动词:动词不定式 (to do)、动名词 (doing)、现在分词 (doing)、过去分词 (done)。
      • to do
        • 表目的 (in order to do / so as to do)
        • 作主语/宾语/表语/定语/状语
        • 固定搭配 (decide to do, hope to do)
      • doing
        • 作主语/宾语/表语/定语/状语/补语
        • 固定搭配 (enjoy doing, avoid doing, practice doing)
        • 表主动、进行
      • done (过去分词)
        • 作定语/表语/宾语补足语/状语
        • 表被动、完成
        • 构成完成时/被动语态
      • doing vs. done:关键看逻辑主语和动词的关系。主动doing被动done

名词类 (Noun-related)

  • 单复数:根据 a/an, the, some, many, a number of 等判断,或根据谓语动词的单复数形式判断。
  • 所有格:表示“……的”。
    • 有生命:'s (Tom's book) / s' (the students' books)
    • 无生命:of 结构 (the leg of the table)
  • 词性转换:有时需要将动词或形容词转换为名词形式。
    • 动词 → 名词:decidedecision, failfailure
    • 形容词 → 名词:difficultdifficulty, happyhappiness

形容词/副词类 (Adjective/Adverb-related)

  • 词性判断:是修饰名词(用形容词)还是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用副词)。
  • 等级变化:根据 than, the most, much/even/far 等判断比较级或最高级。
    • 原级 → 比较级 (-er / more) → 最高级 (-est / most)
    • 不规则变化:goodbetterbest, badworseworst
  • 词性转换:有时需要将名词或动词转换为形容词或副词。
    • 名词 → 形容词:carecarefulcarefully
    • 动词 → 形容词:interestinteresting (物) / interested (人)

代词类 (Pronoun-related)

  • 人称代词:根据空格在句中的成分(主语/宾语)和指代的对象判断主格 (I, you, he) 或宾格 (me, you, him)。
  • 物主代词:判断是形容词性物主代词 (my, your, his) 还是名词性物主代词 (mine, yours, his)。
  • 反身代词:表示“……自己”,常与 by, for, to oneself 连用,或作宾语主语同位语。
  • 指示代词this, that, these, those,注意 this 指代下文,that 指代上文。
  • 不定代词one, ones, it, that, those,注意 one 替代可数名词单数,ones 替代复数;that 替代不可数名词或单数名词,those 替代复数名词。

连词类 (Conjunction-related)

  • 并列连词:连接并列的词、短语或句子。
    • and (和,, but (, or (或者,否则), so (, for (因为)
  • 从属连词:引导名词性从句或状语从句。
    • 状语从句
      • 时间:when, while, as, before, after, since, until
      • 原因:because, since, as
      • 条件:if, unless
      • 让步:though, although, even if
      • 结果:so...that..., such...that...
      • 目的:so that, in order that
    • 名词性从句
      • 主语从句:that, whether, what, who
      • 宾语从句:that, if, whether, what, when
      • 表语从句:that, whether, what
      • 同位语从句:that (解释抽象名词 fact, news, idea 的内容)

介词/冠词类 (Preposition/Article-related)

  • 介词:表示时间、地点、方式、原因等。
    • 固定搭配:这是最重要的考点。
      • 动词+介词:look at, listen to, depend on
      • 形容词+介词:be interested in, be good at, be famous for
      • 名词+介词:on time, in trouble, by mistake
  • 冠词a/an, the, 或 零冠词
    • a/an:泛指,单数可数名词前,第一次提到。
    • the:特指,上文已提过,或双方都知道的人或物。
    • 零冠词:泛指的复数名词或不可数名词前,专有名词前,三餐、球类等前。

第三部分:实用技巧与注意事项

  • 首字母提示:如果空格在句首,首字母通常要大写。
  • 上下文复现:有时答案在前文或后文有原词或近义词复现。
  • 逻辑关系词:注意 however, therefore, in addition 等表示转折、因果、递进的词,它们能帮你判断句子逻辑。
  • 警惕熟词僻义:有些常见单词在特定语境下可能有特殊含义或用法。
  • 书写规范:确保拼写正确,特别是 -ed, -ing, -s 等后缀不要漏写。
  • 检查时态一致性:如果全文是过去时,突然出现一个一般现在时的谓语动词,很可能是错的。

语法填空的本质是在语境中考查语法,这个思维导图的核心在于引导你从宏观(文章大意)微观(空格分析),再从微观(具体考点)回到宏观(逻辑验证)的完整思考闭环,通过反复练习,将这些步骤和考点内化成自己的本能反应,就能在考场上游刃有余。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