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今年考研上岸人数创新高了吗?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但答案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字,因为它每年都在变化,并且取决于您关注的是哪个层面:全国整体、某个特定大学,还是某个特定专业

今年考研上岸人数创新高了吗?-图1

要回答“考研录取多少人上岸”,需要从以下几个维度来理解:


全国总体情况

每年,教育部会公布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总人数,这个数字是所有高校录取人数的总和。

  • 近几年的趋势: 报考人数激增,但招生名额的增长速度相对较慢,导致竞争异常激烈。
    • 2025年: 报考人数 474万,最终录取人数约为 110万 - 120万 左右(包含推免生和统考生),整体报录比大约在 4:1 左右。
    • 2025年: 报考人数 457万,最终录取人数约为 110万 左右,报录比约为 1:1
    • 2025年: 报考人数 377万,最终录取人数约为 110万 左右,报录比约为 4:1

从全国范围看,每年大约有 110万 - 120万 名考生能够成功“上岸”,这个数字在过去几年里相对稳定,但报考人数的快速增长使得上岸难度逐年加大。


特定大学的情况

每个大学的录取人数差异巨大,主要取决于学校的层次、类型和规模。

  • 顶尖名校(如“双一流”A类高校):

    • 招生规模大: 这些学校通常拥有更多的硕士点和博士生指标,因此招生名额也最多,像浙江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一些综合性大学,每年招收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总人数(含学硕和专硕)普遍超过7000人,甚至接近10000人
    • 推免生比例高: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名校中很大一部分名额(有时超过50%)被推荐免试研究生(推免生)占据,留给全国统考生的名额会相应减少。
  • 普通本科院校:

    • 招生规模较小: 招生人数通常在几百人到一两千人之间,具体取决于学校的硕士点数量。

如何查询: 如果你想了解某个特定大学的录取人数,最好的方法是:

  1. 访问该校研究生院官网。
  2. 查找 “硕士招生”“招生信息” 栏目。
  3. 寻找 “拟录取名单”“招生年度报告”,这些文件通常会公布最终录取的总人数,以及各学院、各专业的详细录取情况。

特定专业的情况

同一个大学的不同专业,录取人数也可能天差地别。

  • 热门专业(如计算机、金融、法学、新闻传播、教育学等):

    • 报考人数极多: 这些专业因为就业前景好,吸引了大量跨考生,竞争异常“内卷”。
    • 招生名额也可能较多: 为了满足社会需求,热门专业的招生名额通常比冷门专业多,一个大学的计算机学院可能招生500人,而某个冷门的历史专业可能只招10-20人。
    • 报录比极高: 即使招生名额多,但由于报考人数更多,报录比可能达到 20:130:1 甚至更高。
  • 冷门专业(如一些基础理学、哲学、历史学等):

    • 报考人数少: 报考者相对较少,竞争压力小一些。
    • 招生名额也少: 通常属于“小而精”的培养模式,招生人数很少。
    • 报录比相对较低: 可能只有 5:1 或更低,甚至可能出现需要调剂才能招满的情况。

核心概念:统考录取 vs. 推免录取

理解“上岸”人数,必须区分两个概念:

  1. 全国统考录取: 这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考研”,即参加12月底全国统一入学考试,达到国家线/学校线后,通过复试被录取的人数,这是大多数考生参与的途径。
  2. 推荐免试录取(推免): 指的是优秀本科生(通常是成绩排名前列的)获得本科学校的推荐资格,无需参加统考,直接参加目标院校的复试并被录取,这是保研的主要途径。

重要提示: 很多名校的热门专业,其推免生比例已经非常高(例如50%-70%),这意味着留给统考生的名额非常有限,即使一个专业看起来招生总数很多,但如果你是统考生,你需要关注的是其中“统考计划招生人数”这个更关键的指标。

要回答“大学考研录取多少人上岸”,你需要明确:

  1. 全国层面: 每年大约 110万 - 120万 人。
  2. 大学层面: 顶尖名校可达 7000-10000人,普通院校则从几百到几千人不等,请查阅目标院校研究生院官网的拟录取名单。
  3. 专业层面: 热门专业招生多但竞争惨烈,冷门专业招生少但竞争相对缓和,请查阅目标院校学院官网的招生简章和复试方案。
  4. 关键区别: 一定要分清楚“总录取人数”“统考录取人数”,后者才是大多数考研人需要争取的席位。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