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问题,也是很多考研学子在择校择专业时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普遍认为,专硕(专业硕士)比学硕(学术硕士)更好考,但这并不是绝对的,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为你详细拆解两者的“好考”程度,并给出选择建议。
核心区别与“好考”因素对比
为了更清晰地对比,我们先看一个表格:
| 对比维度 | 专硕 (专业硕士) | 学硕 (学术硕士) | 对“好考”的影响 |
|---|---|---|---|
| 培养目标 | 培养在特定职业领域具备扎实理论基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 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能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学术研究型人才。 | 专硕定位更“接地气”,不强调科研,对科研能力要求较低,对跨专业考生更友好。 |
| 考试科目 | 英语二 + 数学二/三(部分不考数学) | 英语一 + 数学一 | 专硕的英语和数学难度通常低于学硕,英语二比英语一简单,数学二/三比数学一简单或不考数学,这是专硕“好考”的最主要原因。 |
| 招生人数 | 普遍招生名额更多,尤其是在一些热门的应用型专业。 | 招生名额相对较少,更注重“精兵强将”。 | 名额多,意味着竞争相对较小,录取概率更高。 |
| 竞争热度 | 近年来热度持续攀升,但整体竞争烈度通常低于学硕。 | 作为传统研究生,一直是考研竞争的“主战场”,尤其是名校、热门专业的学硕。 | 学硕的“神仙打架”现象更普遍,专硕虽然也卷,但平均分和录取难度可能稍低。 |
| 调剂机会 | 调剂难度大,因为专硕本身应用性强,且招生多,学硕调剂到专硕可以,但专硕调剂到学硕或专硕其他方向都很难。 | 调剂机会多,学硕可以调剂到专硕,也可以在同门类下的其他学硕专业调剂,选择面广。 | 这是专硕的一大“风险”,一旦一志愿没上,调剂会非常困难,学硕则多了一道“保险杠”。 |
| 学费与学制 | 学费普遍较高(如MBA、MPA等动辄十几万),学制通常为2-3年。 | 学费较低,通常为8000元/年,学制通常为3年。 | 学费和学制不影响考试难度,但影响读研成本和时间投入。 |
| 读博方式 | 一般不能申请-考核制读博,通常需要毕业后参加统考,难度较大。 | 可以申请-考核制读博,读博路径更顺畅,适合立志从事科研工作的学生。 | 如果未来有读博打算,学硕是更优选择。 |
为什么普遍认为“专硕更好考”?
综合以上对比,我们可以总结出专硕“好考”的几个核心原因:
- 考试科目难度低:这是最硬核的“利好”,英语二比英语一简单,数学二/三比数学一简单,甚至很多专硕专业不考数学(如法律硕士、教育硕士、艺术硕士等),对于英语或数学基础不太好的同学来说,选择专硕可以大大降低备考难度。
- 招生名额多:专硕是近年来的扩招主力,尤其是在专硕点设立较多的院校,更多的名额意味着更低的报录比,这是“好考”的直接体现。
- 培养目标更灵活:专硕不强制要求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毕业要求更侧重于实践和实习,对跨专业考生没有学术背景的歧视,门槛相对更低。
不能忽视的“例外情况”和“新趋势”
虽然专硕整体更好考,但以下几种情况,学硕可能比专硕更容易,或者两者难度相当:
- 顶尖名校的热门专业:在清华、北大、复旦等顶尖名校,其王牌专业的专硕竞争激烈程度完全不亚于学硕,甚至更高,因为这些专硕项目(如金融专硕、新闻与传播专硕等)拥有顶尖的师资、强大的校友资源和极高的就业回报,吸引了大量高分考生报考。
- 特定专业的特殊性:
- 医学:在很多医学院校,临床医学的“专业型硕士”(专硕)和“学术型硕士”(学硕)在考试难度上几乎没有区别,甚至专硕因为能同时获得“规培”证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性价比更高,导致竞争异常激烈。
- 会计硕士(MPAcc):作为最火爆的专硕之一,其报录比和复试分数线常年居高不下,难度甚至超过很多学硕。
- 不考数学的学硕 vs. 考数学的专硕:如果你报考的专业,学硕不考数学(如大部分文科、历史、哲学、法学学硕),而专硕却要考数学(如很多经济类专硕),那么对于数学基础极差的同学来说,不考数学的学硕反而更好考。
- “反向调剂”现象:由于学硕可以调剂到专硕,导致一些院校为了“预留”优质生源给专硕,可能会在学硕的复试线上设置得更高一些,或者给学硕更少的复试名额,从而客观上增加了学硕的录取难度。
给你的选择建议
到底选专硕还是学硕,不能只看“哪个好考”,更要结合你的个人规划来决定。
你应该优先考虑【专硕】,
- 你的目标是就业:专硕的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实习安排都更贴近市场需求,能让你更快地适应职场。
- 你的英语或数学基础较弱:选择考英语二、数学二/三或不考数学的专硕,可以显著提高你的过线概率。
- 你希望尽快毕业:专硕学制通常为2-3年,比学硕的3年要短,能让你更早进入社会工作。
- 你跨专业考研:专硕对跨专业考生更友好,不要求你有深厚的学术研究背景。
你应该优先考虑【学硕】,
- 你有明确的读博、进高校或科研院所的打算:学硕的科研训练是读博的基石,申请-考核制读博也更方便。
- 你对某个学术领域有浓厚的兴趣,立志做研究:学硕的课程更偏理论,能让你在学术上走得更深。
- 你希望获得较低的读研成本:学硕的学费远低于专硕。
- 你报考的专业,其学硕竞争明显小于专硕(例如上文提到的某些不考数学的文科专业)。
- 从普遍规律和考试难度上看,专硕比学硕更好考。
- 但这种“好考”是相对的,在顶尖名校的热门专硕面前,这个优势会被大大削弱。
- 不要把“好考”作为唯一标准,它只是你决策时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你的职业规划、个人兴趣、学科基础才是决定你未来3年乃至更长远发展的关键。
建议你确定1-2个目标院校和专业后,去该校的研究生招生网站,仔细对比近2-3年学硕和专硕的招生简章、专业目录、报录数据、复试分数线,用真实的数据来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