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非常经典且重要的问题,也是很多考研同学纠结的核心。没有绝对“好考”的研究生方向,只有“适合你”且“相对容易”的方向。

“好考”是一个相对概念,通常由以下几个核心因素决定:
- 报录比:报考人数与录取人数的比例,这是最直观的指标,报录比越低,竞争越小。
- 考试科目难度:专业课的难度、是否压分、公共课(数学、英语)的难度。
- 招生人数:招生名额越多,录取的概率相对越大。
- 学校/专业名气:名校、热门专业的竞争永远激烈。
- 你自身的背景:本科专业、学习能力、信息搜集能力等。
基于以上因素,我们可以从不同维度来分析哪些方向可能“相对好考”一些。
按学科门类划分:公认难度较低的方向
文科类和部分理学、农学专业,由于不考数学或数学难度较低,整体备考难度会低于需要考数学的工科、经管类专业。
文学、历史学、哲学、法学(部分方向)
- 特点:
- 不考数学:这是最大的优势,让很多数学基础不好的同学有了“逆袭”的可能。
- 专业课为主:备考重点在于背诵和理解,对于记忆力好、文字功底扎实的同学比较友好。
- 国家线相对较低:部分专业(如历史学、哲学)的国家线在所有学科门类中属于偏低的。
- 相对好考的方向举例:
- 历史学:中国古代史、专门史、考古学等冷门方向。
- 哲学:伦理学、逻辑学、美学等。
- 法学:法律硕士(非法学),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专业,专门面向本科非法学的学生,跨考门槛低,且不考数学,是文科跨考的热门选择,虽然近年来也很卷,但相比法学学硕,其竞争模式更公平。
- 文学:汉语国际教育、新闻传播学(新传虽然热门,但部分双非院校或冷门方向仍有机会)、中国古典文献学等。
- 挑战:
- 竞争激烈:不考数学意味着吸引了大量跨考生,导致部分热门文科专业(如新传、法学)的报录比非常高。
- 背诵量大:需要记忆的知识点非常多,非常考验毅力和方法。
- 对文笔要求高:复试和部分专业课考试对写作能力有要求。
理学、农学(部分方向)
- 特点:
- 数学难度较低:通常考数学(三)或数学(二),难度远低于工科的数学(一),部分专业甚至不考数学。
- 国家线低:农学和部分理学(如生物学、化学)的国家线是所有学科中最低的之一。
- 招生名额可能较多:尤其是在一些农林类院校,为了满足科研需求,招生名额相对充足。
- 相对好考的方向举例:
- 农学:作物学、园艺学、兽医学、林学等,农学是公认的好考“洼地”,但前提是你能接受其研究内容和未来的就业方向。
- 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等,这些专业是科研“大户”,对实验能力要求高,但考研竞争相对工科较小,部分地理信息科学等专业可能考数学(二)。
- 挑战:
- 对实验能力要求高:研究生阶段需要大量做实验,对动手能力和耐心有要求。
- 就业面相对较窄:相比于计算机、金融等热门专业,理学、农学的就业选择面可能更窄,需要读博深造或进入特定行业。
- 部分院校专业课压分:一些名校为了筛选生源,可能会在专业课上进行压分,导致总分不高,影响调剂。
部分管理学、艺术学
- 特点:
- 不考数学或数学简单:如图书情报、档案管理、部分艺术类专业。
- 交叉学科特性:一些新兴的管理类专业,如图书情报硕士(MLIS),不考数学,考两门专业课,且招生人数多,是近年来的“捡漏”热门。
- 相对好考的方向举例:
- 图书情报:不考数学,考试内容相对固定,适合跨考。
- 艺术学:如美术、音乐、设计等,对专业技能和作品集要求高,文化课分数线相对较低,适合有艺术特长的同学。
- 挑战:
- 图书情报热度上升:由于相对好考,近年来报考人数激增,竞争也在加剧。
- 艺术类投入成本高:学习艺术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且对个人天赋有要求。
按“名校情结”和“求稳”策略划分
除了专业本身,你的目标院校也决定了考研的难度。
普通院校的“冷门”专业
这是最稳妥的选择,没有之一。
- 策略:选择一个非顶尖的“双非”院校(非985、非211),然后在该院校里找一个招生人数较多、历年报录比不高的专业。
- 优势:竞争压力极小,只要初试分数达到国家线甚至该校的院线,上岸的概率非常大,非常适合以“获得一个研究生学历”为主要目标的同学。
- 例子:某省属师范大学的历史文献学专业、某工业大学的应用化学专业等。
顶尖名校的“冷门”专业
这是性价比最高,但需要“慧眼识珠”的选择。
- 策略:冲击985/211名校,但避开其王牌专业,选择一个相对弱势、招生人数尚可的专业。
- 优势:能获得名校光环,虽然专业不热门,但学校的平台、资源、校友网络都是普通院校无法比拟的,对长远发展有利。
- 挑战:即使是冷门专业,名校的门槛依然很高,对公共课(尤其是英语)的要求会更高,专业课也可能有难度。
- 例子:某顶尖综合性大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地质学、考古学等专业。
给不同背景同学的建议
-
数学基础差/不擅长数学的同学:
- 首选:不考数学的专业,如文学、历史、法硕(非法学)、哲学、艺术学、图书情报、部分农学和理学。
- 次选:考数学(三)的专业,如部分经济学、管理学专业(如企业管理、行政管理)。
-
跨专业考生:
- 门槛低:法硕(非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播学、社会工作、图书情报等,这些专业本身就是为了跨考设立的。
- 需要谨慎:跨考计算机、金融、法学等热门且专业性强的专业,风险极高,除非你本科有相关基础或付出了超乎常人的努力。
-
求稳、想一战成硕的同学:
- 首选:普通院校的冷门专业,不要好高骛远,先保证上岸。
- 次选:B区(如内蒙古、广西、云南、贵州、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西藏)的院校,这些地区的国家线通常比A区低10分左右,且竞争压力小。
总结与最终建议
| 维度 | 相对好考的方向 | 优势 | 挑战 |
|---|---|---|---|
| 学科门类 | 文学、历史学、哲学、法学(法硕)、农学、部分理学 | 不考数学或数学简单,国家线低 | 竞争激烈(尤其文科),背诵量大,就业面窄 |
| 院校策略 | 普通院校的冷门专业 | 竞争压力小,容易上岸 | 学校平台一般,专业不热门 |
| 院校策略 | 顶尖名校的冷门专业 | 能获得名校光环,平台好 | 门槛依然高,对公共课要求高 |
给你几点最重要的忠告:
- 兴趣是第一位的:不要为了“好考”选择一个自己完全不感兴趣、无法忍受的专业,读研是2-3年的深度学习,痛苦的专业会让你度日如年。
- 信息搜集是关键:所谓的“好考”专业信息差是致命的,一定要去目标院校的研究生院官网,查询近3-5年的报录比、复试线、拟录取名单,看最低分和平均分,不要只看招生简章。
- 结合自身情况:你的本科专业、学习能力、抗压能力、未来职业规划,都是选择的重要考量因素。
- 没有绝对的安全区:任何一个专业,只要变得热门,就会变得难考,考研是一场信息战+持久战,选择方向只是第一步,后续的坚持和努力才是上岸的根本。
祝你考研顺利,成功上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