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图形类试题
这类试题通常提供一个简单的图形,要求你从尽可能多的角度去联想和解读。

试题 1:两个圆圈
** 请用“两个圆圈”作为基本元素,尽可能多地构想出不同的含义或代表的事物,至少想出10种。
思路引导与解析:
这类问题考验的是语义联想和功能联想能力,不要只局限于视觉本身,要思考它在不同领域、不同情境下的意义。
-
视觉与自然:
- 眼睛(瞳孔和虹膜)
- 太阳和月亮
- 面包圈/甜甜圈
- 气泡
- 分子结构(如苯环)
- 轮胎
-
文化与符号:
- 数字“8”或“88”(发发)
- 无限符号“∞”(如果两个圆相交或相切)
- 奥运五环中的两个
- 靶心
- 括号 或引号
-
抽象概念:
- 两个朋友/伙伴(手拉手)
- 输入与输出(流程图中的两个节点)
- 开始与结束
- 过去与未来
- 虚拟与现实
-
创意与想象:
- 两个世界(门、通道)
- 两个宇宙的碰撞
- 机器人/角色的眼睛
- 漩涡的中心
评分标准: 不仅仅是数量,更重要的是类别的多样性,既有具体实物,又有抽象概念,还有文化符号,这样的答案质量更高。
功能想象类试题
这类试题要求对一个普通物品进行“非常规”功能的想象,旨在打破“功能固着”的心理。
试题 2:回形针的一千种用途
** 除了用来夹文件,请尽可能多地想出回形针的其他用途,至少想出15种。
思路引导与解析:
关键在于转换视角,把回形针看作一个“金属丝弯成的、有一定弹性和硬度的物体”,而不是“夹子”。
-
物理属性应用:
- 导线: 在紧急情况下,可以连接断开的电路(需注意安全)。
- 掏工具: 用来掏出掉进窄缝里的小物件,如手机卡、钥匙。
- 天线: 掰直了,可以临时充当收音机或对讲机的简易天线。
- 鱼钩: 在极端求生情况下,磨尖了可以做成鱼钩。
- 清洁工具: 弯成特定形状,可以清洁键盘、指甲缝等。
- 尺子: 拉直了,可以当一把短尺子画直线。
- 开锁工具: 技术高超者可用来开一些简单的锁(注意:此为违法行为,仅作思维练习)。
-
艺术与手工:
- 雕塑材料: 多个回形针可以连接、焊接,制作成金属雕塑。
- 首饰: 可以做成耳环、项链、戒指。
- 画笔: 蘸上颜料,可以画出独特的线条和纹理。
- 书签: 夹在书页里,本身就是个书签。
-
生活应急:
- 拉链头: 如果拉链头掉了,可以用回形针临时替代。
- 牙签: 紧急情况下的替代品。
- 发夹: 固定头发。
- 绷带固定针: 固定绷带末端。
-
游戏与互动:
- 游戏道具: 在棋盘游戏中作为棋子。
- 手机支架: 将多个回形针巧妙组合,可以支撑手机。
- 弹弓的“子弹”: 搭配橡皮筋可以做成小弹弓。
评分标准: 答案的创意性和可行性,一个既新奇又能在特定情境下实现的答案,远比十个“夹纸片”的变体要好。
情境解决类试题
这类试题通常设置一个看似无解或荒谬的困境,要求你跳出框架,找到解决方案。
试题 3:如何用一只桶测量出一只圆形大湖的深度?
** 你手头只有一只普通的塑料水桶、一根足够长的绳子,以及一把尺子,旁边是一个巨大的圆形湖泊,湖面很开阔,你无法直接走到湖中心,请问,如何测出湖中心最深点的深度?
思路引导与解析:
这道题的关键在于“转换测量对象”和“利用物理原理”,直接测量湖心深度是不可能的,所以必须另辟蹊径。
-
常规思路(容易卡住):
- 想办法把桶和绳子扔到湖心?不行,无法固定。
- 爬到树上目测?不准,且无法测深度。
- 等水干了再测?不现实。
-
发散思维(解题关键):
- 核心原理: 水的深度 = 水的体积 / 湖底的面积,如果知道这两个量,就能算出深度。
- 测量湖底面积: 湖是圆形的,如果能测出半径,面积就知道了,如何测半径?
- 从湖岸边任意一点,向湖面扔一块石头,观察落水点,用绳子量出岸边点到落水点的直线距离,但这只是弦长,不是半径。
- 更聪明的办法: 在湖岸边,用绳子拉出一个直角三角形,找岸边一点A,向岸边延伸量出3米到点B,再垂直于AB的方向量出4米到点C,确保角ABC是直角,从点C向湖对岸看,调整位置,使得视线恰好经过点A,这时,测量点C到湖对岸的切点D的距离CD,根据相似三角形或勾股定理,湖的半径
R = CD * 3 / 4,这样,湖底面积S = πR²就算出来了。
- 测量水的体积: 这就是水桶和绳子能派上用场的地方。
- 用水桶和绳子,在湖中不同位置(尽量多取点,包括浅滩和深水区)取水,测量每次取水的体积(桶的容积是固定的,用尺子量出水桶的底面积和高,即可算出容积)。
- 计算所有取水位置的平均体积
V_avg。 - 估算整个湖泊的总体积
V_total ≈ V_avg * S(这是一个近似值,但足够用于估算)。
- 计算深度:
深度 ≈ V_total / S,你会发现,S在分子分母中被约掉了,深度 ≈ V_avg。
-
你其实不需要复杂的计算,最简单的办法是:用桶在湖中各处取水,测出这些位置的平均深度,这个平均值就可以近似作为整个湖泊的平均深度,尤其是湖心的深度。 为了更准确,可以在靠近湖心的区域多取几次水样。
评分标准: 能否识别问题的核心(无法直接测量),并巧妙地利用手边工具,通过转换思路(从“测深度”到“测平均深度”)或利用间接方法(通过体积和面积)来解决问题。
概念联想类试题
这类试题要求将两个看似毫无关联的词语联系起来,并构建一个有逻辑的故事或解释。
试题 4:建立“月亮”和“洗衣机”之间的联系
** 请用不超过100字,建立“月亮”和“洗衣机”这两个概念之间的联系。
思路引导与解析:
这考验的是类比思维和构建叙事的能力,寻找两者之间在形状、功能、神话、情感等方面的共通点。
-
形状类比:
“月亮”和“洗衣机滚筒”都是圆形的,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上,都做着“旋转”的运动。
-
功能类比:
月亮的引力(潮汐力)如同洗衣机搅动潮水,都在“搅动”着东西(地球上的水和衣物)。
-
神话与情感类比:
古人相信月亮上有嫦娥和玉兔,在捣药,这不就像一台古老的、需要人力操作的“洗衣机”在反复捶打衣物吗?月亮,是天空中最古老的洗衣机。
-
科技与想象类比:
未来的科技或许能将月球改造成一座巨大的太空基地,里面可能就包括一台为全月球居民服务的巨型洗衣机。
评分标准: 联系的巧妙性、新颖性和逻辑的流畅性,一个好的类比应该让人会心一笑,并觉得“嗯,有点道理”。
如何培养发散思维?
- 保持好奇心: 对日常事物多问一个“为什么”和“还能是什么”。
- 挑战假设: 遇到问题时,先列出所有默认假设,然后尝试逐一推翻它们。
- 跨界学习: 接触不同领域的知识(艺术、科学、历史、哲学),知识的交叉点是创意的温床。
- 思维导图: 以一个核心词为中心,向四周发散,写下所有相关的词汇和想法,不设限制。
- 逆向思考: 当所有人都想“如何获得”时,思考“如何失去”;当问题问“如何成功”时,思考“如何才能彻底失败”。
- 延迟评判: 在头脑风暴阶段,不要急于否定任何“疯狂”的想法,先把所有可能性都列出来,之后再筛选。
发散思维不是天马行空的胡思乱想,而是在广阔的思维空间中,进行有目的、有逻辑的探索,希望这些试题和方法能对您有所启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