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2025高考地理气候思维导图最新考点有哪些?

高中地理气候思维导图 (总览)

中心主题:高中地理 - 气候

2025高考地理气候思维导图最新考点有哪些?-图1

一级分支 1:气候的基础概念

  • 1 气候的定义
    • 某地多年(一般指30年以上)的大气平均状态及其变化特征
    • 关键词:多年平均统计特征(与天气的瞬时性、多变性相对)。
  • 2 气候的两大要素
    • 气温:最基本的要素,决定了热量带。
    • 降水:重要的水分条件,决定了干湿状况。
  • 3 气候与天气的区别
    • 天气:短时间内(几小时到几天)大气状况的综合,变化快。
    • 气候:长时期内天气的统计平均,相对稳定。
    • 关系:天气是气候的基础,气候是天气的背景。

一级分支 2:气候的形成因素

  • 1 太阳辐射 (根本原因)
    • 作用:地球唯一的能量来源,决定了热量在地球表面的纬度分布,形成了温度带
    • 规律: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 2 大气环流 (热量与水汽的输送者)
    • 定义:全球范围的大气运动,促进了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汽交换。
    • 主要环流系统
      • 三圈环流:低纬环流(哈德莱环流)、中纬环流(费雷尔环流)、高纬环流(极地环流)。
      • 季风环流: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的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如东亚季风、南亚季风)。
      • 气压带和风带: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信风带、西风带、极地东风带。(注意其季节性移动)
  • 3 下垫面 (直接的热源和水源)
    • 海陆位置
      • 海洋:增温慢,降温慢,温差小,降水多,湿度大(海洋性气候)。
      • 陆地:增温快,降温快,温差大,降水少,湿度小(大陆性气候)。
    • 地形
      • 海拔:地势越高,气温越低(垂直递减率,约6℃/1000m)。
      • 坡向
        • 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多。
        • 背风坡:焚风效应,降水少,气温高。
      • 山脉走向:阻挡气流,形成雨影区。
    • 洋流
      • 暖流:增温增湿(如北大西洋暖流对欧洲西部气候的影响)。
      • 寒流:降温减湿(如秘鲁寒流、西澳大利亚寒流)。
    • 地表植被和水文:通过改变下垫面性质(反射率、热容量)影响局部气候。
  • 4 人类活动
    • 改变下垫面:城市热岛效应、水库调节气候、植树造林/毁林。
    • 改变大气成分:燃烧化石燃料、排放温室气体导致全球变暖。
    • 释放废热: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之一。

一级分支 3:世界气候类型

  • 分类依据:气温和降水的季节分配特征。

  • 分布规律:以纬度位置为基础,叠加海陆位置地形的影响。

  • 主要气候类型 (按“气温-降水”模式分类)

    • 1 热带气候 (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或雨季)

      •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多雨型,位于赤道附近,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 特征:全年高温多雨,无明显季节变化。
        • 分布: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
      • 热带草原气候夏雨型,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南北两侧。
        • 特征: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
        • 分布:非洲、南美洲、澳大利亚。
      • 热带季风气候夏雨型,南亚和东南亚。
        • 特征: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 分布: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少雨型,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和西岸。
        • 特征:全年高温,干旱少雨,昼夜温差大。
        • 分布: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内陆。
    • 2 亚热带气候

      • 亚热带季风气候/季风性湿润气候夏雨型,大陆东岸。
        • 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 分布:中国秦岭-淮河以南、美国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南部。
      • 地中海气候冬雨型,大陆西纬30°-40°。
        • 特征: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 分布:地中海沿岸、北美加利福尼亚沿岸、南美智利中部、非洲好望角。
    • 3 温带气候

      • 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均匀型,中纬度大陆西岸。
        • 特征:全年温和湿润,气温年较差小,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 分布:欧洲西部、北美太平洋沿岸、澳大利亚东南部、新西兰。
      • 温带季风气候夏雨型,大陆东岸。
        • 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雨热同期。
        • 分布:中国华北、东北、日本、朝鲜半岛。
      • 温带大陆性气候夏雨型或全年少雨型,大陆内部。
        • 特征: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大,降水稀少,集中在夏季。
        • 分布:亚洲内陆、北美内陆、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
    • 4 亚寒带气候

      •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夏雨型
        • 特征: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凉爽,降水较少。
        • 分布:亚欧大陆、北美大陆的北部。
    • 5 寒带气候

      • 苔原气候全年少雨型
        • 特征:全年严寒,最热月平均气温在0-10℃之间。
        • 分布:北冰洋沿岸。
      • 冰原气候全年酷寒、干燥型
        • 特征:全年酷寒,各月平均气温都在0℃以下。
        • 分布:南极洲、格陵岛。
    • 6 高山高原气候

      • 特征:海拔高,气温低,空气稀薄,风力大,太阳辐射强,垂直变化显著。
      • 分布:青藏高原、安第斯山脉等。

一级分支 4:气候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 1 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 对植被:决定植被的类型(森林、草原、荒漠)和分布(如森林的界限)。
    • 对水文:影响河流的流量汛期结冰期(如秦岭-淮河南北河流差异)。
    • 对土壤:影响土壤的形成过程类型(如南方红壤、东北黑土)。
    • 对地貌:通过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塑造地貌(如喀斯特地貌、风蚀地貌)。
  • 2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对农业
      • 决定农作物种类和熟制(如水稻、小麦;一年一熟、一年两熟)。
      • 影响农业地域类型(如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
    • 对聚落
      • 影响聚落的分布(如湿润地区多沿河、沿海分布;干旱地区绿洲是聚落点)。
      • 影响聚落的形态(如平原地区呈团块状,山区呈条带状)。
    • 对交通
      • 影响线路走向(如青藏铁路的选线需考虑冻土)。
      • 影响运输方式和时间(如多雾、多雪、大风天气影响航运和陆运)。
    • 对人类健康:影响某些疾病的传播(如疟疾与热带气候)。

一级分支 5:气候变化

  • 1 气候变化的含义
    • 长时期气候状态的变化,包括冷暖干湿等基本特征的变化。
    • 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周期性、长尺度的冷暖干湿交替(如冰期与间冰期)。
    • 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有文字记载以来的气候变化,如中世纪温暖期、小冰期。
    • 近代气候变化:近百年来,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
  • 2 全球变暖
    • 表现:全球平均气温上升,极端天气事件(暴雨、热浪、干旱)增多。
    • 原因
      • 自然原因:太阳活动、火山喷发等。
      • 人为原因(主要原因)
        • 燃烧化石燃料: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 毁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下降。
    • 影响
      • 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岛屿。
      • 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导致物种濒危、生物多样性减少。
      •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高纬度地区可能增产,低纬度地区可能减产。
      • 对水资源的影响:加剧水资源供需矛盾。
      •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疾病范围扩大。
  • 3 应对措施
    •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广清洁能源(太阳能、风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低碳经济。
    • 增加温室气体吸收:植树造林、保护湿地。
    • 适应气候变化:培育耐旱作物、加固海防设施。
    • 国际合作:如《巴黎协定》。

如何使用这份思维导图进行学习

  1. 构建框架:先理解这5个一级分支的逻辑关系:是什么(概念) -> 为什么(成因) -> 有哪些(类型) -> 有什么用(影响) -> 未来怎么样(变化)
  2. 填充细节:在每个一级分支下,回忆和填充二级、三级分支的具体内容,在“气候的形成因素”下,要能说出“大气环流”具体包括哪些系统,它们如何影响气候。
  3. 建立联系:这是关键!不要孤立地记忆知识点。
    • 因果联系:太阳辐射(因) -> 温度带(果);海陆位置(因) ->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果) -> 季风环流(果) -> 季风气候(果)。
    • 空间联系:在世界地图上,根据气候的分布规律(三圈环流、海陆位置)来定位和记忆气候类型。
    • 对比联系:对比地中海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降水季节差异及其成因;对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气温和降水差异及其成因。
  4. 案例应用:用具体的区域案例来验证和巩固知识,分析“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广布成因”(从纬度、地形、北大西洋暖流、海陆轮廓等方面入手),或分析“撒哈拉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副热带高气压带、寒流、海岸线平直)。

希望这份详尽的思维导图能帮助你系统地掌握高中地理气候知识!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