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思维格局如何应对当下快速变化的时代?

“思维格局”这个词,虽然听起来有些抽象,但它其实是理解个人成长、社会发展和文明演进的一个核心概念,我们可以从字面拆解、历史演进、哲学根基、现代应用提升路径五个维度来全面理解它的背景。

思维格局如何应对当下快速变化的时代?-图1


字面拆解:什么是“思维格局”?

我们把这个词拆开来看:

  1. 思维:指我们思考的方式、过程和模式,它包括我们的认知、信念、价值观、逻辑推理、想象力等,思维是内在的、动态的。
  2. 格局:原指物体的结构、格式和布局,如“棋局”、“布局”,它引申为一种视野的广度、认知的深度和境界的层次,格局是相对静态的、框架性的。

结合起来,“思维格局”可以理解为:一个人看待世界、理解事物、做出决策时所依赖的内在认知框架和视野边界**。

  • 低格局思维:视野狭窄,只关注眼前利益和个人得失,容易陷入情绪化和细节纠缠,如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 高格局思维:视野开阔,能洞察事物本质和长远趋势,善于从整体、系统和发展的角度看问题,能够超越个人情感,做出更优的决策。

核心比喻: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场下棋,思维格局就是你棋盘的大小、你能预见棋步的远近,以及你脑海中拥有多少棋谱(模型和规律),格局越大,棋盘就越大,能走的棋路就越多,赢面也越大。


历史演进:从“术”到“道”的跨越

“思维格局”的重视,是人类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

  1. 古代:格局是“君子”的修行

    • 东方:儒家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格局提升路径,从关注自我(修身),到家庭(齐家),再到社会(治国),最后到天下(平天下),视野不断扩大,道家讲“道法自然”,追求与宇宙规律合一的更高境界,格局则更为宏大。
    • 西方:古希腊哲学家如亚里士多德探讨形而上学,试图理解世界的终极构成和运行法则,斯多葛学派强调关注自己能控制的(内在),接纳自己不能控制的(外在),这是一种强大的内在格局。
    • 背景:在那个时代,格局的讨论主要局限于精英阶层和哲学家,它是一种关于“道”(如何为人处世、安身立命)的哲学思考,而非一种可普及的“术”(具体技能)。
  2. 近代:格局与科学、工业革命

    • 科学革命:哥白尼的“日心说”打破了人类“地心”的自我中心格局,让我们意识到宇宙的浩瀚和人类位置的渺小,这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认知格局。
    • 工业革命:社会分工和大规模生产,要求人们具备系统化、流程化的思维,工程师和管理者需要从整体上看待工厂的运作,这催生了系统思维的雏形。
    • 背景:格局开始与理性和系统性结合,不再是纯粹的哲学思辨,而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
  3. 现代:格局成为核心竞争力

    • 信息爆炸与全球化:在信息过载、全球互联的今天,个体每天要处理海量信息,如果缺乏高格局思维,很容易被碎片化的信息牵着鼻子走,陷入“认知茧房”和“信息焦虑”。
    • 复杂性与不确定性:无论是商业决策、科技创新还是个人发展,所面临的问题都越来越复杂,充满了不确定性,线性、单点思维的“专家”越来越难解决问题,而具备跨界、系统、动态思考能力的“通才”和“领导者”则备受青睐。
    • 背景:在今天,思维格局不再是奢侈品,而是个人和组织在复杂世界中生存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它直接决定了一个人能走多远,一个组织能做多大。

哲学根基:支撑“高格局”的思想基石

高格局的思维并非空中楼阁,它建立在一些深刻的哲学和科学思想之上:

  1. 系统论:这是现代高格局思维最重要的基石,它认为,世界是由一个个相互关联的系统构成的(个人、家庭、公司、生态系统等),高格局思维者不孤立地看待问题,而是能看到系统中的要素、连接、目标和反馈,理解“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道理。
  2. 第一性原理:由马斯克等人推崇,它要求我们打破类比和经验的束缚,回归事物最基本的、不可分割的真理(公理/第一性原理),然后从那里开始向上推理,这是一种“归零思考”的能力,能帮助我们摆脱旧有框架的束缚,实现颠覆式创新。
  3. 长期主义:与“短期功利”相对,它强调在做决策时,不仅考虑眼前的得失,更要考虑这件事在5年、10年、50年后可能带来的长期影响,这是一种延迟满足、着眼未来的格局。
  4. 成长型思维:由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提出,它认为,人的能力和智力是可以通过努力和学习不断提升的,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把挑战看作成长的机会,从失败中学习,其格局是动态和开放的,而非固定和僵化的。

现代应用:思维格局体现在哪里?

思维格局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它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应用领域 低格局思维的表现 高格局思维的表现
个人成长 抱怨环境,总怪别人;追求“速成”,渴望捷径;害怕失败,固守舒适区。 反求诸己,从自身找原因;相信复利效应,持续积累;把失败看作反馈,拥抱挑战。
职业发展 只关心薪水,把工作当任务;部门墙严重,不愿协作;害怕担责,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思考工作如何创造价值,追求个人能力提升;主动协作,成就团队;主动承担责任,把平台当成自己的事业。
商业决策 只看竞争对手在做什么,陷入同质化竞争;追求短期利润,牺牲长期价值;营销靠“忽悠”,产品靠“炒作”。 思考行业本质和用户未被满足的需求;构建生态,创造共赢;坚持产品主义,建立品牌信任。
人际交往 嫉妒心强,见不得别人好;喜欢八卦,搬弄是非;圈子小,只和“同频”的人交往。 为别人的成功而高兴,懂得欣赏和合作;真诚待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能和各种不同背景的人交流,拓展认知边界。
看待问题 非黑即白,情绪化;只看表面,不究根源;抱怨问题,提出的是“问题”,而非“方案”。 看到事物的复杂性和多面性,保持客观;探究问题的根本原因;提出建设性的解决方案。

如何提升思维格局?(背景下的实践路径)

理解了背景,最终要落实到行动,提升思维格局是一个刻意练习的过程:

  1. 拓宽信息输入的“带宽”

    • 阅读经典:读历史、哲学、传记、科学,经典作品是前人智慧的结晶,能帮你构建宏大的认知框架。
    • 跨界学习:了解不同领域的知识,如生物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等,能让你获得更多看待世界的“透镜”。
    • 高质量社交:与比你优秀、格局比你大的人交流,听他们分享思考和见解。
  2. 训练深度思考的“肌肉”

    • 凡事多问“为什么”:练习“5Why分析法”,探究问题的根本原因。
    • 练习“第一性原理”思考:对一个你习以为常的结论,试着去解构它,看看它的基本假设是什么。
    • 写复盘和反思日记:定期回顾自己的决策和经历,分析成功与失败的原因,提炼模型。
  3. 建立长期视角的“坐标系”

    • 设定长期目标:思考你未来5年、10年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过什么样的生活,这会为你当下的决策提供方向。
    • 关注趋势而非热点:花时间去研究那些缓慢而深刻的长期趋势(如人口结构、技术发展、环境变化),而不是追逐转瞬即逝的八卦新闻。
    • 学习历史:历史是最好的“望远镜”,能让你在更长的时间尺度上理解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周期。

思维格局的背景,是人类从蒙昧走向理性、从局部走向整体、从短期走向长期的认知进化史。

在今天这个VUCA(易变、不确定、复杂、模糊)的时代,一个人的思维格局,几乎定义了他的命运,它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而是每个希望提升自我、创造价值的人都需要刻意修炼的核心能力,提升思维格局,本质上就是打破自身认知的“天花板”,不断拓展生命的边界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