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笔公考思维导图总览
公考主要包括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和 《申论》 两大科目。

- 《行测》:客观题,考察速度与准确率,分为五大模块。
- 《申论》:主观题,考察阅读理解、综合分析、解决问题和文字表达能力。
第一部分:《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思维导图
言语理解与表达
- 核心目标:快速、准确地理解文字材料,把握作者意图。
- 细分题型:
- 逻辑填空
- 考点:实词辨析、成语辨析、关联词。
- 方法:
- 语境分析:找对应关系(解释、反对、并列)。
- 词语辨析:从语义(轻重、范围、侧重点)、色彩(感情、语体)、搭配三方面入手。
- 固定搭配:记住常见搭配。
- 片段阅读
- 考点:主旨概括、意图判断、细节理解、标题添加、下文推断。
- 方法:
- 找重点:关注首尾句、转折词(然而)、因果词(所以)、并列词(同时)。
- 排除干扰:避免无中生有、偷换概念、以偏概全。
- 区分“概括”与“引申”:主旨题找核心观点,意图题可能需要合理引申。
- 语句表达
- 考点:语句排序、语句填充(下文推断)。
- 方法:
- 排序题:找首句(背景引入、观点句),抓关联词(代词、连词),理逻辑顺序(时间、空间、因果)。
- 填充题:关注上下文的衔接和话题的一致性。
- 逻辑填空
数量关系
- 核心目标:运用数学知识和技巧快速解题。
- 细分题型:
- 数学运算
- 核心思想:代入排除、特值法、比例思想、方程法。
- 高频考点:
- 基础计算:多位数、因数倍数、公倍数/公因数。
- 行程问题:相遇、追及、流水行船。
- 工程问题:核心公式
工作总量 = 效率 × 时间,常赋值。 - 利润问题:成本、售价、利润、利润率。
- 排列组合与概率:分类分步、捆绑插空、对立事件。
- 几何问题:周长、面积、体积、几何特性(等比例、直角三角形)。
- 其他:牛吃草、容斥原理、年龄问题。
- 数字推理(近年较少,但仍需了解)
- 核心方法:多级数列(做差、做和、做商)、递推数列、分数数列、幂次数列。
- 数学运算
判断推理
- 核心目标:分析、推理、判断,是行测的“大头”。
- 细分题型:
- 图形推理
- 核心思路:先“看”后“想”。
- 观察维度:
- 数量:点、线、面、角、素、部分。
- 属性:对称性(轴对称、中心对称)、曲直性、开闭性。
- 位置:平移、旋转、翻转、叠加(相加、相减、求同、求异)。
- 样式:遍历、运算。
- 定义判断
- 核心方法:紧扣定义,逐字分析。
- 步骤:
- 拆解定义:找出主体、客体、条件、方式、目的。
- 对比选项:用定义的“拆解要素”去匹配选项,排除不符合的。
- 注意:不要加入自己的常识。
- 类比推理
- 核心关系:语义关系(近义、反义)、逻辑关系(全同、并列、包容、交叉、对应)、语法关系(主谓、动宾、偏正)。
- 技巧:造句子,看关系是否一致。
- 逻辑判断
- 必然性推理
- 翻译推理:翻译(..就...,只有...才...),推理(逆否命题是等价的)。
- 真假推理:找矛盾关系、反对关系,代入法。
- 分析推理:列表法、代入法、假设法。
- 可能性推理
- 题型:削弱、加强、前提、解释。
- 论证结构:论据 → 论证过程 →
- 削弱/加强方式:
- 削弱:否定论据、切断联系、另有他因、否定结论。
- 加强:肯定论据、建立联系、排除他因、举例支持。
- 必然性推理
- 图形推理
资料分析
- 核心目标:快速、准确地从图表和文字中提取数据并进行计算。
- 核心能力:查找数据、列式、速算。
- 高频考点:
- 概念:增长率(增长量/基期量)、增长贡献率、拉动增长、比重、平均数、倍数。
- 公式:
- 增长率 = 增长量 / 基期量
- 比重 = 部分 / 总体
- 平均数 = 总量 / 总份数
- 速算技巧:
- 估算法:首位法、有效数字法。
- 截位法:加减截位,乘除截位。
- 特征数字法:将分数化为常见的小数(如1/2=0.5, 1/4=0.25)。
- 错位加减法。
常识判断
- 核心目标:考察广泛的知识储备,重在平时积累。
- 知识模块:
- 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时事政治(重要会议、讲话)。
- 法律:宪法、行政法(行政许可、处罚、强制)、民法(总则、合同、侵权责任)、刑法。
- 经济:宏观经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微观经济(市场机制、供求关系)、常见经济名词。
- 人文历史:中国历史(朝代、事件、人物)、世界历史、文化常识(文学、艺术、节日)。
- 地理科技:中国地理(地形、气候、河流)、世界地理、科技常识(前沿科技、生活科技)。
第二部分:《申论》思维导图
核心目标:归纳概括、综合分析、提出对策、贯彻执行、文章论述。
归纳概括题
- 本质:从给定材料中提炼要点,并分类整合。
- 答题结构:总括句 + 具体要点(分条罗列)。
- 方法:
- 审题:明确概括对象(问题、原因、影响、做法等)、范围、字数。
- 找点:关键词(问题词、原因词、影响词、对策词)、关键句(首尾句、观点句)、数据案例。
- 加工:合并同类项(按主体、领域、层面等逻辑分类),用精炼的语言概括。
综合分析题
- 本质:对一个词、一句话或一个现象进行深入阐释和评价。
- 常见题型:
- 解释型分析:“A是什么” → “为什么是A” → “怎么办(启示)”。
- 评论型分析:“亮明观点” → “分析论证(理由+影响)” → “对策”。
- 启示型分析:“从A中得到的启示” → 分析A的做法/原因/影响 → 提炼普适性对策。
- 方法:观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清晰、条理分明。
提出对策题
- 本质:针对问题,提出具体、可行、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 对策来源:
- 直接对策:材料中直接给出。
- 间接对策:根据问题、原因、经验教训反推。
- 对策要求:
- 针对性:针对具体问题。
- 可行性:符合实际,能操作。
- 具体性:避免空话套话(如“加强领导”、“加大宣传”)。
- 身份感:以政府工作人员的身份作答。
贯彻执行题
- 本质:模拟机关单位工作场景,撰写一种应用文。
- 常见文种:倡议书、宣传稿、讲话稿、报告、通知、简报等。
- 答题结构:
- 发文事由 + 文种。
- 称谓:对发文对象的称呼。
- 开头:介绍背景、目的、依据。
- 主体:概括材料内容,阐述具体做法或意义。
- 发出号召、提出希望或总结。
- 落款:发文单位和日期。
- 方法:格式规范、内容全面、语言得体。
文章论述题(大作文)
- 本质:围绕给定主题,写一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结构完整的议论文。
- 核心步骤:
- 审题立意:
- 抓关键词:找到材料核心话题。
- 明关系:分析关键词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列、递进、因果)。
- 定中心:确定文章总论点(核心观点)。
- 搭建框架:
- 总论点:清晰、深刻、有高度。
- 分论点:支撑总论点,3个左右,逻辑清晰(如并列式、递进式)。
- 总论点式、比喻式、对仗式。
- :
- 开头:引出话题,亮明观点。
- 分论点段落:论点 + 阐释 + 论据(理论/事实) + 分析 + 小结。
- 总结全文,升华主题,发出号召。
- 语言表达:使用规范、书面、有气势的语言,适当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
- 审题立意:
如何使用这份思维导图
- 学习初期(打基础):按照这个框架,把每个节点的具体知识点填充进去,形成自己的知识树。
- 学习中期(刷题提升):每做完一类题目,回到导图中,回顾对应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查漏补缺。
- 冲刺阶段(快速回顾):每天花少量时间看一遍整个导图,尤其是自己薄弱的环节,强化记忆和逻辑。
- 个性化定制:根据你自己的学习情况,在导图上标记重点、难点和易错点,让它成为你独一无二的备考利器。
希望这份详细的思维导图结构能对你的公考备考有所帮助!祝你成功上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