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非常经典且重要的问题,要回答“哪个研究生比较好考”,我们不能简单地给出一个学校或专业名字,因为这取决于你的个人背景、目标、专业领域等多种因素。

“好考”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理解:
- 国家线/复试线低:招生名额多,报考人数少,导致竞争不那么激烈。
- 相对简单:不考数学,或者专业课是学校自主命题且难度不高。
- 对本科背景要求不严:不歧视跨考生,对本科院校(双非/985)没有隐形门槛。
- 复试比例友好:复试淘汰率低,或者更注重初试成绩。
下面我将从专业、学校、地区三个维度,为你详细分析哪些研究生“相对好考”,并提供一个决策框架。
按专业维度分析(最关键的因素)
专业的选择直接决定了你的竞争池大小和考试难度,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梯队:相对“好考”的专业(竞争激烈程度较低)
这类专业通常不考数学,或者数学是数学(农)、经济类联考等相对简单的科目,且就业面广,导致跨考生众多,但内部竞争可能不如理工科激烈。
-
哲学、历史学、法学(非法学)
- 特点:
- 不考数学:对数学基础差的同学非常友好。
- 国家线低:哲学、历史学的国家线是所有学科中最低的之一,通常比文学、管理学低几十分。
- 跨考门槛高:虽然国家线低,但由于其学科特殊性,真正想学好需要兴趣和基础,所以跨考者相对较少,内部竞争不算“卷”。
- 法学(非法学):这是一个“热门中的冷门”,虽然法学很热门,但“非法学”硕士要求本科必须是非法律专业,这天然地筛选掉了大量科班竞争者,跨考者之间在同一起跑线竞争。
- 适合人群:对文科有浓厚兴趣,数学基础薄弱,想通过考研实现学历提升或进入体制内(如考公、考编)的同学。
- 特点:
-
农学
- 特点:
- 国家线最低:农学的国家线常年稳居所有学科门类榜首,是考研的“性价比之王”。
- 招生名额多:很多农业类院校或综合性大学的农学院都有大量招生计划。
- 就业相对冷门:由于就业环境等因素,报考人数相对较少,竞争压力小。
- 适合人群:追求“上岸”成功率,对农业、生命科学等领域有一定兴趣,不介意未来工作地点可能偏向基层或科研院所的同学。
- 特点:
-
**部分管理学门类(如图书情报、旅游管理)
- 特点:
- 不考数学(部分):像图书情报、物流工程与管理等专业,部分学校考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含初等数学),难度远低于高数。
- 招生稳定:这些专业属于应用型硕士,社会有一定需求,招生名额相对稳定。
- 适合人群:想考管理类硕士但数学是短板,未来想从事图书馆、档案馆、企业信息管理等相关工作的同学。
- 特点:
第二梯队:热门但“曲线救国”的专业(需特定策略)
这类专业本身非常热门,但可以通过选择特定方向或学校来降低难度。
-
马克思主义理论(马理论)
- 特点:
- 国家线适中:比文学、法学低,但比哲学、农学高。
- 招生规模大:几乎所有大学都设有马理论学院,招生名额非常多。
- “旱涝保收”:由于是公共课,各校专业课内容有相似性,备考资料相对容易获取,且不歧视跨考生。
- 策略:避开顶尖名校(如清北复人),选择一些普通一本或“双非”院校,成功率会大大增加。
- 特点:
-
部分教育硕士(学科教学)
- 特点:
- 就业导向明确:目标是培养中小学教师,深受师范生和想当老师的同学青睐。
- 竞争两极分化:顶尖师范大学(如北师大、华东师大)的竞争极其惨烈,但很多地方师范院校或综合大学的师范学院,竞争压力相对较小。
- 策略:如果目标是当老师,可以考虑家乡或目标就业地的师范大学,而非追逐最顶尖的几所。
- 特点:
第三梯队:难度极大的“热门”专业(谨慎选择)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分数线高、报考人数多、神仙打架、复试要求高。
- 经济学、金融学:数学难,对本科背景(数学、统计)要求高,名校报录比惊人。
- 法学(法学学硕):对本科是法学的同学竞争,内卷严重。
- 新传、汉语言文学:不考数学,但报考人数爆炸,分数线极高,专业课阅卷严格。
按学校维度分析
在同一专业内,学校的层次直接决定了难度。
-
顶尖名校(C9、985、顶尖211)
- 特点:难度极大,神仙打架,复试刷人比例高,对本科背景、科研经历、英语能力要求苛刻,除非你实力超群,否则不建议作为“求稳”的选择。
-
普通211院校
- 特点:性价比最高,这些学校有一定知名度,平台不错,但竞争压力远小于顶尖名校,很多211院校的王牌专业竞争也很激烈,但一些非热门专业或新开设的专业,机会很大。
-
“双非”院校(非985、非211)
- 特点:最容易“上岸”的选择,尤其是那些拥有国家级/省级重点学科的“双非”院校,其王牌专业的实力不输于普通211,但报考人数和分数线要低得多。
- 如何选择:去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研招网)查询目标专业的学科评估排名,找到那些在B类或C类学科评估中表现优异的“双非”院校。
按地区维度分析
-
“B区”省份
- 包括: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共10省区)。
- 特点:国家线比A区(东部和大部分中部省份)低10分左右,很多B区的“211”或“双非”院校由于地理位置原因,报考人数较少,竞争压力小。
- 代表院校:云南大学、广西大学、新疆大学、贵州大学、海南大学等。
-
A区的非省会城市或普通城市
- 特点:避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一线和新一线城市,选择一些省会城市或普通地级市的大学,这些地方的生活成本低,学校竞争压力也相对较小。
给你的行动建议与决策框架
不要只问“哪个好考”,而要问“哪个最适合我,并且我能考上的”。
第一步:明确自身定位
- 我的优势是什么?(数学好/英语好/记忆力强/逻辑思维强)
- 我的劣势是什么?(数学差/本科院校普通/没有科研经历)
- 我的考研目标是什么?(为了就业/为了学术/为了换个专业/为了一个研究生文凭)
- 我的兴趣在哪里?(毕竟研究生要读2-3年,不喜欢的专业会很痛苦)
第二步:选择专业方向
- 数学是硬伤:优先考虑不考数学的专业,如哲学、历史、法学(非法学)、教育学、部分管理学等。
- 追求“上岸”:可以考虑农学、马理论等国家线低、招生多的专业。
- 想进热门行业:如果数学不错,可以挑战计算机、金融,但要做好充分准备,并选择合适的学校层次。
第三步:筛选目标院校
- 初步筛选:根据选定的专业,在研招网上查找开设该专业的所有学校。
- 分层次:将学校分为“冲刺”、“稳妥”、“保底”三个梯度。
- 冲刺:比自身水平略高一点的211或顶尖双非的王牌专业。
- 稳妥:与自己水平匹配的普通211或实力强的双非院校。
- 保底:100%能考上的B区211或普通双非院校。
- 深度调研:去目标院校的研究生院官网,查看近3年的招生简章、专业目录、复试分数线、报录比、复试方案,这是最关键的一步,能让你对难度有最直观的认识。
第四步:制定备考计划 一旦确定了2-3个目标院校,就可以根据其考试科目(专业课、公共课)开始准备了。
- 如果追求极致的“好考”:可以考虑B区的农学类院校,或者A区普通院校的哲学、历史学、马理论等专业。
- 如果想在热门领域“上岸”:可以考虑普通211或实力强的双非院校的计算机、新传等,避开顶尖名校。
- 如果本科是普通院校:不要妄自菲薄,很多“双非”院校的王牌专业同样值得你为之奋斗,而且成功率更高。千万不要歧视自己的本科,复试时自信和表现更重要。
记住“没有绝对好考的研究生,只有最适合你的选择”,结合自身情况,做好信息搜集,理性决策,然后全力以赴,祝你成功上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