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2025考研,马原和马哲,哪个更易拿高分?

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问题,也是很多大学生在面临考研或公共课考试时最纠结的地方。

2025考研,马原和马哲,哪个更易拿高分?-图1

没有一个绝对的“哪个更好考”,因为“马原”和“马哲”是两个不同维度的概念,它们的难度取决于你参加的考试类型。

为了让你彻底明白,我们先来理清这两个概念的区别:


概念辨析:马原 vs. 马哲

  • 马哲 (马克思主义哲学)

    • 内容范围:它是“马原”的一部分,马哲主要研究的是世界观和方法论,包括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内容相对抽象,理论性强。
    • 考试定位:通常出现在哲学类、政治学类、马克思主义理论类等专业的专业课考试中,如果你考的是这些专业,马哲”就是你的核心专业课,分值占比极高,需要深入钻研。
  • 马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内容范围:这是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是绝大多数高校非政治类专业学生的公共必修课,它包含三大部分:
      1.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哲):世界观和方法论。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等,偏向经济分析。
      3. 科学社会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共产主义的理论。
    • 考试定位:这是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研)政治科目核心组成部分,通常占24分左右,它也是绝大多数高校本科生《思想道德与法治》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期末考试内容。

不同考试类型下的难度分析

我们根据不同的考试场景来比较“哪个好考”。

如果你是考研学生

你的选择不是“考马原还是考马哲”,而是“考政治这门课,它里面的马原部分难不难”。

  • :你考的是“政治”,其中包含“马原”、“毛中特”、“史纲”、“思修法基”和“时政”五大部分。
  • 难度分析
    • 马原:在考研政治中,公认是最抽象、最难理解、得分率相对较低的部分,因为它概念多、逻辑链条长,需要你真正理解才能做题,死记硬背效果很差。
    • 毛中特多,但和时事结合紧密,很多考点有现实依据,相对容易找到记忆的抓手。
    • 史纲:是记忆性的内容,只要时间线、重大事件、会议、文献背熟了,拿分相对容易。
    • 思修法基:贴近生活,理解起来不费劲。
  • 在考研政治中,马原是公认最难啃的骨头,如果你问的是考研,马原”这部分不好考,需要投入更多精力去理解哲学原理。

如果你是本科生,期末考试

你的选择是“我的《马原》课难,还是《马哲》专业课难”。

    • 公共课《马原》:考察的是基础知识的广度,题目通常比较直接,简述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简述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等,重点是“是什么”
    • 专业课《马哲》:考察的是知识的深度和思辨能力,题目会非常深入,试论马克思的实践观及其当代意义”、“分析‘异化劳动’理论的内在逻辑与局限”等,重点是“为什么”“运用”
  • 难度分析
    • 公共课《马原》:对于非专业的学生来说,难度相对较低,因为不要求深入的理论功底,只要把老师划的重点背熟,应付考试问题不大,它更像一个“知识普及”课程。
    • 专业课《马哲》难度非常高,它要求你阅读大量原著(如《德意志意识形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具备强大的逻辑分析能力和理论写作能力,这是为专业学生准备的,是真正的学术训练。
  • 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公共课《马原》的期末考试,远比专业课《马哲》的期末考试好考得多

总结与建议

| 对比维度 | 马原 (考研政治/公共课) | 马哲 (专业课) | | :--- | :--- | :--- |范围 | 广:哲、经、社三大部分 | 窄:仅哲学部分,但深度大 | | 考察重点 | 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 理论深度、逻辑思辨、学术写作 | | 学习难度中等偏上 (抽象难懂) | 非常高 (需要专业训练) | | 考试难度考研中较难,公共课中较易非常高,是专业能力的体现 | | 适用人群** | 所有非政治类专业本科生、考研生 | 哲学、马理论等相关专业学生 |

最终结论:

  • 对于考研学生:你无法回避“马原”,它是政治科目里最难的部分,必须下功夫攻克。
  • 对于本科生期末考试:如果你只需要上公共课《马原》,那恭喜你,这比专业课《马哲》好考太多了,好好背重点就能过。
  • 对于选择专业的学生:如果你想选择“马哲”作为你的专业,请做好迎接高强度、高难度理论学习的准备,这和你上公共课《马原》完全是两个世界。

下次再有人问你这个问题,你可以反问他:“你参加的是什么考试?” 答案自然就清晰了。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