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全册知识思维导图
中心主题:小学二年级数学

第一分支: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 核心概念: 熟练掌握两位数与一位数、两位数与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
- 子分支1:不进位加法
- 知识点: 个位与个位相加,十位与十位相加。
- 例子:
35 + 2 = 37,30 + 5 = 35
- 子分支2:进位加法
- 知识点: 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1”。
- 关键点: “个位相加,满十进一”。
- 例子:
37 + 8 = 45(个位7+8=15,写5进1;十位3+1=4)
- 子分支3:不退位减法
- 知识点: 个位与个位相减,十位与十位相减。
- 例子:
45 - 3 = 42,48 - 40 = 8
- 子分支4:退位减法
- 知识点: 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借“1”当“10”再减。
- 关键点: “个位不够,向十位借一当十”。
- 例子:
43 - 8 = 35(个位3不够减8,向十位借1,变成13-8=5;十位4借走1剩3)
- 子分支5: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 知识点: 从左到右依次计算,有小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 例子:
19 + 6 + 8 = 33,50 - 20 - 15 = 15,19 + (6 + 8) = 33
第二分支:表内乘法
- 核心概念: 理解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熟记乘法口诀。
- 子分支1:乘法的初步认识
- 知识点: 乘法是加法的简便形式。
- 例子:
3 + 3 + 3 + 3 = 12可以写成3 × 4 = 12或4 × 3 = 12。 - 各部分名称:
3(乘数)4(乘数)12(积)
- 子分支2:乘法口诀
- 知识点: 熟背并灵活运用1-9的乘法口诀。
- 技巧: 横着背、竖着背、拐弯背,理解口诀的来源(如“三八二十四”就是3个8相加或8个3相加)。
- 重点口诀:
1的乘法(任何数乘1都得它本身),0的乘法(任何数乘0都得0),2、5、9的乘法(有特殊规律)。
- 子分支3:乘法解决问题
- 知识点: 能根据问题情境,选择正确的乘法或加法。
- 关键: 找出“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
- 例子: 每个篮子有5个苹果,3个篮子一共有多少个? (
5 × 3 = 15个)
第三分支:角的初步认识
- 核心概念: 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比较角的大小。
- 子分支1:角的组成
- 知识点: 一个角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
- 图形:
顶点 /\ / \ 边 边
- 子分支2:角的分类
- 知识点:
- 直角: 像书本角一样,可以用三角板的直角来判断。
- 锐角: 比直角小的角。
- 钝角: 比直角大的角。
- 知识点:
- 子分支3:角的大小比较
- 知识点: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 方法: 可以用眼睛观察,或用重叠法比较。
第四分支:表内除法
- 核心概念: 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两种分法,熟记用乘法口诀求商。
- 子分支1:除法的初步认识
- 知识点: 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
- 例子:
- 平均分:
12个苹果,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12 ÷ 3 = 4个) - 包含分:
12个苹果,每4个一盘,可以装几盘?(12 ÷ 4 = 3盘)
- 平均分:
- 各部分名称:
12(被除数)3(除数)4(商)
- 子分支2:用乘法口诀求商
- 知识点: 这是除法计算的核心,想“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
- 例子:
12 ÷ 3 = ?想:三( )十二,所以商是4。
- 子分支3:除法解决问题
- 知识点: 能根据问题情境,判断是“平均分”还是“包含分”。
- 关键: 找出“总数”、“份数”和“每份数”。
第五分支:长度单位
- 核心概念: 认识厘米和米,学会用尺子测量,并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 子分支1:认识厘米
- 知识点: 厘米是较短的长度单位。
- 工具: 尺子。
- 重点: 从“0”刻度开始测量,尺子要放平。
- 子分支2:认识米
- 知识点: 米是较长的长度单位。
- 关系:
1米 = 100厘米。 - 工具: 米尺。
- 子分支3:线段
- 知识点: 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可以测量长度。
- 画法: 用尺子从0刻度开始画到指定长度。
第六分支:认识时间
- 核心概念: 认识钟面,会认读整时、半时、几时几分。
- 子分支1:认识钟面
- 知识点: 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有时针(短而粗)和分针(长而细)。
- 子分支2:认识整时和半时
- 知识点:
- 整时: 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 半时: 分针指向6,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半。
- 知识点:
- 子分支3:认识几时几分
- 知识点: 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分针从12走过几小格就是几分。
- 关键: “时针过了几,就是几时多”。
- 例子: 时针指向8和9之间,分针指向11,就是8时55分。
第七分支:数学广角——搭配
- 核心概念: 初步学习简单的排列和组合,培养有序思考的能力。
- 子分支1:排列(与顺序有关)
- 知识点: 交换位置,结果就不同。
- 例子: 用数字2、3能组成多少个两位数? (
23,32共2个)
- 子分支2:组合(与顺序无关)
- 知识点: 只要是同样的几个人或物,无论怎么组合,结果都相同。
- 例子: 从小明、小红、小丽3个人中,选2个人拍合影,有多少种选法? (
小明和小红,小明和小丽,小红和小丽共3种)
如何使用这份思维导图
- 打印出来: 将这份思维导图打印出来,贴在孩子的书桌前或课本上,方便随时查看。
- 课前预习: 在学习新单元前,先看一遍思维导图,对本单元要学什么有个大概的了解。
- 课后复习: 每学完一个知识点,就在思维导图上圈出来,或者用自己的话在旁边补充例子。
- 考前梳理: 考试前,对照思维导图,把所有知识点过一遍,检查自己哪些部分掌握得好,哪些部分还需要加强。
- 动手制作: 鼓励孩子自己动手画一份思维导图,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次非常有效的复习和总结。
希望这份详细的思维导图能帮助您的孩子在二年级数学的学习中更加得心应手,建立起清晰的数学知识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