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幸福课 (PSY 1504) 思维导图
中心主题: 幸福学 (Positive Psychology) - 学习如何更幸福

课程核心思想
- 
1 幸福的定义 - 不是:短暂的快乐、没有痛苦、享乐主义。
- 是:持续的投入、满足、意义和目标。
- 公式 (H = S + C + V):- H (Happiness):幸福的持久度。
- S (Set Point):幸福的“基点”(由基因和早期经历决定,约占50%)。
- C (Conditions):生活条件(财富、环境、外貌等,约占10%)。
- V (Voluntary Activities):自愿的活动(心态、行为、人际关系等,约占40%)。
 
- 核心启示:幸福很大程度上是可以由我们自己主动创造的。
 
- 
2 课程目标 - 从“知道”到“做到”,将理论内化为行动。
- 帮助学生建立“幸福肌肉”,通过刻意练习提升幸福感。
- 关注优势,而非仅仅弥补弱点。
 
基础理论:幸福模型
- 
1 PERMA 模型 (马丁·塞利格曼 提出) - P - Positive Emotion (积极情绪):感受快乐、愉悦、温暖、感激。
- E - Engagement (投入):完全沉浸在活动中,体验“心流”(Flow)。
- R - Relationships (人际关系):建立和维持积极、支持性的社会连接。
- M - Meaning (意义):归属于并服务于比自身更宏大的事业。
- A - Accomplishment (成就感):追求成功、掌握技能和实现目标。
 
- 
2 改变认知:从受害者到创造者 - 受害者心态:将幸福寄托于外部条件(“等我成功了/有钱了就会幸福”)。
- 创造者心态:主动选择和构建自己的幸福体验(“我现在就可以通过选择来让自己更幸福”)。
- 关键工具:改变对事件的解释方式。
 
实践方法:如何提升幸福感
- 
1 认知与心态 - 感恩练习- 方法:每天写下3件值得感恩的事,并思考原因。
- 效果:重塑大脑关注积极面的习惯。
 
- 积极心理学- 方法:主动寻找并记录生活中的积极事件和积极情绪。
- 效果:对抗“负面偏好”(Negativity Bias)。
 
- 重新框定- 方法:将挑战视为机遇,将失败视为学习。
- 例子:考试失利不是“我不行”,而是“我知道哪里需要改进”。
 
- 接受不完美- 核心:幸福追求的是“足够好”(Good Enough),而非“完美”(Perfect)。
- 应用:在工作和生活中设定合理期望。
 
 
- 感恩练习
- 
2 行动与习惯 - 锻炼- 重要性:是“最有效的抗抑郁药”,能显著提升情绪和精力。
- 建议: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的有氧运动。
 
- 冥想- 目的:训练专注力,觉察念头,减少反刍思维。
- 方法:从每天5-10分钟开始,专注于呼吸。
 
- 心流- 定义:完全沉浸在某项活动中,忘记时间、忘记自我的状态。
- 如何找到:选择一项与你的技能和挑战相匹配的活动。
 
- 助人行为- 核心:“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助他人是获得深刻幸福感的重要途径。
- 形式:志愿服务、简单的善举、倾听朋友。
 
 
- 锻炼
- 
3 关系与连接 - 投入高质量时间- 方法:与家人、朋友进行有意义的对话,而非心不在焉地共处。
- 关键:全身心在场,积极倾听。
 
- 建立支持系统- 重要性: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幸福感最强的预测指标。
- 行动:主动维系旧关系,勇敢建立新关系。
 
- 宽恕- 对象:宽恕他人,也宽恕自己。
- 目的:卸下怨恨的包袱,解放自己。
 
 
- 投入高质量时间
- 
4 目标与意义 - 设定有意义的目标- 标准:目标应与你的核心价值观一致,并能服务于更宏大的意义。
- 区分:内在目标(为了成长和乐趣) vs. 外在目标(为了金钱和名声)。
 
- 活在当下- 方法:减少对过去的悔恨和对未来的焦虑。
- 练习:正念饮食、正念行走。
 
- 寻找“最佳挫折” (Optimal Adversity)- 观点:适度的困难和挫折是成长的催化剂,能帮助我们发现内在力量和人生意义。
 
 
- 设定有意义的目标
应用领域
- 1 学习与工作- 应用优势:识别并发挥自己的“突出优势”(Signature Strengths)。
- 目标设定:使用SMART原则(具体、可衡量、可实现、相关、有时限)。
- 克服拖延:将任务分解,开始行动是关键。
 
- 2 人际关系- 有效沟通:使用“我”句式表达感受,而非指责。
- 处理冲突:将对方视为解决问题的伙伴,而非敌人。
 
- 3 个人成长- 拥抱脆弱:脆弱是建立深度连接和创造力的必要条件。
- 持续学习:保持好奇心,终身学习是保持年轻和活力的秘诀。
 
核心挑战与应对
- 1 拖延- 原因:对失败的恐惧、完美主义、任务令人不悦。
- 对策:5分钟法则(只做5分钟)、关注过程而非结果、自我同情。
 
- 2 焦虑与压力- 来源:对不确定性的恐惧、失控感。
- 对策:区分可控与不可控,专注于当下;深呼吸和身体放松技巧。
 
- 3 比较与嫉妒- 根源:社交媒体的放大效应,社会比较的天性。
- 对策:限制社交媒体使用;专注于自己的赛道;将他人的成功视为灵感和祝福。
 
总结与金句
- 幸福是一种能力,而非一种状态。 它需要像锻炼肌肉一样被刻意练习。
- 目标不是消除负面情绪,而是建立积极情绪的“免疫系统”。
- 幸福是追求,而不是终点。
- “The past is history, the future is a mystery, but today is a gift. That's why it's called the present.” (过去是历史,未来是谜团,但今天是礼物,这就是为什么它被称为“Present”。)
希望这份思维导图能帮助你系统地理解和应用哈佛幸福课的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