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裁思维”并非一个严格的学术术语,而是一个在商界和企业培训领域被广泛使用的概念,它指的是企业最高决策者(总裁/CEO)所具备的、区别于普通管理者和员工的思考方式、认知格局和决策模型,它关乎“做正确的事”,而不仅仅是“正确地做事”。

苏引华先生作为一位知名的企业家和企业培训师,他的课程和著作核心就是帮助企业家、高管和创业者建立和提升这种“总裁思维”,他的理念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核心层面:
苏引华“总裁思维”的核心构成
苏引华的“总裁思维”体系,我们可以从以下五个维度来理解:
战略思维:从“做事”到“做局”
这是总裁思维的基石,普通员工关注如何完成任务,管理者关注如何优化流程,而总裁关注的是整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方向。
- 苏引华的观点:- 顶层设计:总裁必须是企业的“总设计师”,他要思考的是企业的商业模式、盈利模式、发展方向和长期目标,而不是陷入日常琐事。
- 做局者,不是做事者:他强调,总裁要懂得“布局”,整合资源,建立一个能自我运转的商业生态系统,他常说的“用别人的钱、别人的时间、别人的能力来为自己创造价值”,这正是典型的“做局”思维。
- 聚焦核心:总裁要能分清主次,将80%的精力投入到能产生80%价值的核心业务和战略决策上,而不是事必躬亲。
 
系统思维:从“点”到“面”和“体”
总裁不能只看到孤立的问题,而要看到问题背后的整个系统。
- 苏引华的观点:- 系统大于个体:一个部门的问题,往往是整个公司系统(如战略、文化、流程、薪酬)的体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无效的。
- 构建商业系统:他的课程中大量强调构建“赚钱系统”,即如何设计一套能让企业持续盈利、自动运转的流程和体系,从引流、成交、追销到裂变的客户运营系统。
- 全局观:总裁需要站在整个产业链、整个行业甚至整个社会经济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理解自己的企业在整个生态中的位置和机会。
 
人性思维:从“管事”到“理人”
企业是人的集合,总裁的核心工作是“通过别人来完成工作”,对人性的洞察和理解至关重要。
- 苏引华的观点:- 懂人性,才能驾驭人:他非常强调对员工、客户、合作伙伴心理需求的把握,懂得如何激励人、说服人、团结人,是总裁的核心能力。
- 分配价值:总裁不是最大的劳动者,而是最大的价值分配者,如何设计合理的分配机制(如股权、分红、晋升),让核心人才和团队与公司共同成长,是总裁的重要课题。
- 打造团队:总裁的首要任务之一是找到并留住核心人才,打造一支有战斗力的团队,而不是自己成为最辛苦的那个人。
 
财务思维:从“利润”到“现金流”和“价值”
不懂财务的总裁,不是合格的总裁,财务思维是衡量一切商业活动最终结果的标尺。
- 苏引华的观点:- 现金流是生命线:他反复强调,利润是观点,现金是事实,很多企业不是不赚钱,而是死于现金流断裂,总裁必须时刻关注公司的现金流状况。
- 一切用数字说话:总裁的决策必须基于数据,而不是感觉,要能看懂三张财务报表(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并从中洞察企业的健康度。
- 资产与负债:他引导学员思考,什么是真正的资产(能持续带来现金流入的东西),什么是负债(持续消耗现金的东西),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应该努力购买资产,减少负债。
 
成长思维:从“经验”到“迭代”
市场和环境在不断变化,过去的成功经验可能成为未来的陷阱,总裁必须具备持续学习和进化的能力。
- 苏引华的观点:- 老板是企业的天花板:企业的发展高度,取决于老板的认知水平,总裁必须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格局和思维。
- 拥抱变化,快速迭代:在VUCA(易变、不确定、复杂、模糊)时代,没有一劳永逸的战略,总裁要带领团队保持敏锐,快速试错,快速调整,小步快跑,持续迭代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
- 破除思维定式:他鼓励学员打破“打工者思维”、“小老板思维”,向真正的“企业家思维”和“投资家思维”转变。
 
如何培养“总裁思维”?(苏引华的建议)
苏引华不仅阐述理论,更提供实践路径,帮助学员实现思维升级:
- 换位思考:如果你是这家公司的老板,你会怎么做?每天用这个问题来审视自己的工作和决策。
- 多与高人交流:你的水平就是你最常接触的5个人的平均水平,多和比你更优秀的企业家、思想家交流,能快速打开你的认知边界。
- 学习商业经典:阅读《从优秀到卓越》、《基业长青》、《商业模式新生代》等经典著作,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思考。
- 复盘与反思:定期对企业的经营状况、项目成败进行复盘,总结经验教训,形成自己的决策模型。
- 走出去看世界:参加行业峰会、考察优秀企业、接触不同文化,开阔视野,避免坐井观天。
总结与评价
优点与价值:
- 实用性强:苏引华的“总裁思维”理论非常接地气,结合了大量中国民营企业的实战案例,易于理解和应用。
- 聚焦痛点:他精准地抓住了许多中小企业老板从“做事”到“做局”转型过程中的核心困惑,并提供了清晰的解决方案。
- 体系化:他将零散的商业智慧整合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思维框架,为学习者提供了清晰的成长路径。
潜在的争议与思考:
- “术”多“道”少:部分批评者认为,他的课程更侧重于“术”(具体的方法、技巧、套路),对于“道”(商业哲学、企业伦理、社会价值)的探讨相对较少。
- 过度强调“术”的风险:如果学习者只学到“如何整合资源”、“如何快速赚钱”等技巧,而忽略了企业的长期价值、社会责任和内在文化建设,可能会导致企业走偏。
- 个人色彩浓厚:其理论体系带有强烈的个人烙印,学习者需要结合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批判性吸收,而非全盘照搬。
苏引华所倡导的“总裁思维”,本质上是一种从“执行者”到“决策者”、从“管理者”到“领导者”的跃迁,它要求企业家跳出日常运营的泥潭,站在更高的维度去审视和经营企业,对于渴望突破瓶颈、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企业家和创业者来说,他的理念无疑是一面非常有价值的镜子,也是一个有力的助推器,但关键在于,要学习其思维内核,而非生搬硬套其具体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