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初二上册数学思维导图怎么画才高效?

初二上册数学全册思维导图

中心主题:初二上册数学

初二上册数学思维导图怎么画才高效?-图1

第一章 三角形

  • 1 三角形的边与角

    • 1.1 三角形的边

      • 定义: 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
      • 三边关系: 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 应用: 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
      • 三角形按边分类:
        • 不等边三角形 (三边都不相等)
        • 等腰三角形 (有两条边相等)
        • 等边三角形 (三条边都相等,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 1.2 三角形的角

      • 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等于 180°
        •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
      • 外角性质: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
      • 三角形按角分类:
        • 锐角三角形 (三个角都是锐角)
        • 直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
        • 钝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钝角)
  • 2 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

    • 内角和公式: (n-2) × 180° (n为边数,n≥3)
    • 外角和定理: 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都等于 360°
    • 正多边形: 各边相等,各角也相等的多边形。
  • 3 三角形的重要线段

    • 中线: 连接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 (三条中线交于一点:重心)
    • : 从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或对边的延长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 (三条高线或其延长线交于一点:垂心)
    • 角平分线: 三角形一个角的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 (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内心)
    • 垂直平分线 (中垂线): 过线段中点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 (三条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外心)
  • 本章重点与难点

    • 重点: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边关系、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
    • 难点: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利用三边关系解决复杂问题、理解“三线”的交点(重心、垂心、内心、外心)及其性质。

第二章 全等三角形

  • 1 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与性质

    • 定义: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 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 表示: △ABC ≌ △DEF (对应顶点字母要写对)
  • 2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 SSS (边边边):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SAS (边角边):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ASA (角边角):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AAS (角角边): 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HL (斜边、直角边):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仅限Rt△)
    • 重要提示:
      • SSAAAA 不能作为全等的判定条件。
      • 在写证明过程时,必须明确写出是哪个判定定理。
  • 3 角平分线的性质

    • 性质定理: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 判定定理: 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 本章重点与难点

    • 重点: 全等三角形的五个判定定理及应用。
    • 难点: 如何根据题目条件选择合适的判定方法;在复杂图形中找出全等三角形;角平分线性质与判定的灵活运用。

第三章 轴对称

  • 1 轴对称

    • 定义: 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 性质:
      •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 对称轴垂直平分连接两个对称点的线段。
    • 作轴对称图形: 找关键点(顶点、端点等)的对称点,再连接。
  • 2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 性质: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 判定: 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 3 等腰三角形

    • 性质:
      • 两腰相等,两底角相等 (等边对等角)。
      • 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三线合一)。
    • 判定: 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等角对等边)。
    • 等边三角形:
      • 性质: 三边相等,三个角都等于60°,具有等腰三角形的所有性质。
      • 判定: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
  • 4 最短路径问题

    • 模型: “将军饮马”问题。
    • 核心思想: 利用轴对称的性质,将两点之间线段和的问题,转化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问题。
  • 本章重点与难点

    • 重点: 轴对称的定义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 难点: 轴对称在坐标系中的应用、最短路径问题的建模与解决、理解“三线合一”并熟练应用。

第四章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

  • 第一部分:整式的乘法

    • 1 幂的运算

      • 同底数幂相乘: aᵐ · aⁿ = aᵐ⁺ⁿ (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 幂的乘方: (aᵐ)ⁿ = aᵐⁿ (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 积的乘方: (ab)ⁿ = aⁿbⁿ (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
      • 同底数幂相除: aᵐ ÷ aⁿ = aᵐ⁻ⁿ (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 零指数幂: a⁰ = 1 (a ≠ 0)
      • 负整数指数幂: a⁻ⁿ = 1/aⁿ (a ≠ 0)
    • 2 整式的乘法

      • 单项式 × 单项式: 系数相乘,同底数幂相乘,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 单项式 × 多项式: m(a+b+c) = ma + mb + mc (分配律)
      • 多项式 × 多项式: (a+b)(m+n) = am + an + bm + bn (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 乘法公式 (核心!):
        • 平方差公式: (a+b)(a-b) = a² - b²
        • 完全平方公式: (a±b)² = a² ± 2ab + b²
  • 第二部分:因式分解

    • 3 因式分解的定义

      • 定义: 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
      • 与整式乘法的关系: 互为逆过程。
    • 4 因式分解的方法

      • 提公因式法: 才各项都含有的公共因式。
      • 公式法:
        • 平方差公式: a² - b² = (a+b)(a-b)
        • 完全平方公式: a² ± 2ab + b² = (a±b)²
      • 十字相乘法: 用于分解形如 x² + (p+q)x + pq 的二次三项式。
  • 本章重点与难点

    • 重点: 幂的运算法则、整式乘法运算、乘法公式的应用、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
    • 难点: 乘法公式的灵活运用与变形、因式分解的综合性问题(多种方法结合)、理解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区别与联系。

第五章 分式

  • 1 分式的概念

    • 定义: 形如 A/B (B中含有字母,B≠0) 的式子叫做分式。
    • 有意义的条件: 分母 B ≠ 0。
    • 值为零的条件: 分子 A = 0 且分母 B ≠ 0。
  • 2 分式的基本性质

    • 性质: 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以(或除以)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 约分: 把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约去。
    • 通分: 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分别化成与原来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
  • 3 分式的运算

    • 分式的乘除法:
      • 乘法法则: (a/b) · (c/d) = (ac)/(bd)
      • 除法法则: (a/b) ÷ (c/d) = (a/b) · (d/c) = (ad)/(bc)
      • 注意: 结果要化为最简分式。
    • 分式的加减法:
      • 同分母分式: (a/c) ± (b/c) = (a±b)/c
      • 异分母分式: 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法则进行计算。
    • 分式的混合运算: 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
  • 4 分式方程

    • 定义: 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
    • 解法步骤:
      1. 在方程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约去分母,化为整式方程。
      2. 解这个整式方程。
      3. 验根: 把整式方程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看是否为0,若为0,则是增根,必须舍去。
    • 应用: 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如行程问题、工程问题等)。
  • 本章重点与难点

    • 重点: 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四则运算、解分式方程。
    • 难点: 分式四则混合运算的符号处理和化简、分式方程的验根、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

总结与建议

  1. 构建知识网络: 这份思维导图是你的骨架,你需要往里面填充具体的例题、易错点和解题技巧,让它变得有血有肉。
  2. 重视几何证明: 初二是几何证明的入门和关键期,务必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这是解决所有几何问题的基石。
  3. 公式是武器: 整式乘除和因式分解中的公式(平方差、完全平方)是高频考点,一定要做到倒背如流,并能灵活变形。
  4. 代数要细心: 分式的运算和方程求解,步骤多,容易出错,一定要细心,注意符号,并且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5. 多练习,多总结: 思维导图帮你理清了“是什么”,而大量的练习才能让你明白“怎么用”,做完题后,要总结题型和方法,举一反三。

希望这份详细的思维导图能对你的数学学习有所帮助!祝你学习进步!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