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代号网络图(AOA)是一种用箭线表示活动、节点表示事件的项目进度管理工具,其绘制方法如下:首先列出所有活动及其逻辑关系,用带箭头的实线表示活动,虚箭线表示虚工作(不消耗资源的逻辑关系),每个活动由前后两个节点编号表示,如"i-j",节点按从左到右顺序编号,遵循"箭尾编号<箭头编号"原则,避免循环回路,关键步骤包括:确定起始和结束节点,按工艺和组织逻辑连接活动,检查逻辑完整性,必要时调整布局,图中需标注活动名称和持续时间,通过计算时间参数可识别关键路径,该方法的优势是逻辑关系清晰,但需注意交叉箭线过多会影响可读性,可通过增加虚工作或调整布局优化,掌握双代号网络图能有效提升项目计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可视化程度。

双代号网络图是项目管理中常用的工具,用于直观展示任务间的逻辑关系和进度安排,掌握其绘制方法,能有效提升项目规划能力,本文将详细介绍双代号网络图的绘制步骤、规则及常见问题,帮助读者快速上手。
双代号网络图的基本概念
双代号网络图由节点(圆圈)和箭线(带箭头的线段)组成,
- 节点:表示事件或任务的状态,通常用数字编号标识。
- 箭线:表示具体的工作或活动,箭尾代表开始,箭头代表结束。
- 虚箭线:表示逻辑关系,不占用时间和资源。
与单代号网络图不同,双代号网络图更强调事件之间的依赖关系,适合复杂项目的进度管理。
绘制双代号网络图的步骤
列出所有活动
首先明确项目中需要完成的所有任务,并标注每项活动的持续时间。
- A:需求分析(3天)
- B:设计原型(5天)
- C:开发功能(7天)
- D:测试(4天)
确定活动的逻辑关系
分析任务间的先后顺序,常见的依赖关系包括:
- 完成-开始(FS):前一项活动完成后,后一项才能开始。
- 开始-开始(SS):两项活动同时开始。
- 完成-完成(FF):两项活动同时完成。
- A完成后,B才能开始(A→B)。
- B完成后,C和D才能开始(B→C,B→D)。
绘制初始网络图
根据逻辑关系,用箭线连接节点:
- 从起点开始,绘制第一个节点(通常编号为1)。
- 根据活动顺序,依次添加箭线和节点。
- 活动A从节点1指向节点2。
- 活动B从节点2指向节点3。
- 活动C和D均从节点3出发,分别指向节点4和节点5。
检查并调整网络图
确保无逻辑错误,特别注意:
- 无循环:箭线不能形成闭合环路。
- 唯一性:每项活动只能用一条箭线表示。
- 虚箭线的使用:若多个活动共享部分依赖关系,需用虚箭线明确逻辑。
关键规则与注意事项
节点编号规则
- 起点编号为1,后续节点按顺序递增。
- 箭尾节点的编号必须小于箭头节点(即i < j)。
避免冗余箭线
若两项活动有相同的开始和结束节点,需引入虚活动(虚箭线)区分。
- 活动X和Y均从节点2指向节点3,需在节点3前增加一个虚节点4,并用虚箭线连接。
关键路径的识别

关键路径是网络图中最长的路径,决定了项目的最短工期,通过以下步骤识别:
- 计算每条路径的总持续时间。
- 选择耗时最长的路径作为关键路径。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逻辑关系混乱
若活动依赖关系不清晰,可能导致网络图错误,建议:
- 先用表格列出所有活动的紧前紧后关系。
- 逐步验证每项活动的输入输出是否合理。
节点编号冲突
当调整网络图结构时,可能出现编号不连续或重复,解决方法:
- 重新按顺序编号,确保i < j。
- 使用绘图软件自动生成编号。
虚箭线滥用
虚箭线过多会使图形复杂化,仅在以下情况使用:
- 区分平行活动的逻辑关系。
- 表示强制依赖(如外部审批)。
实际应用技巧
- 分层绘制:对大型项目,可先绘制高层网络图,再逐步细化子任务。
- 软件辅助:使用Microsoft Project、Visio等工具,可自动生成和调整网络图。
- 动态更新:项目进度变化时,及时修正网络图,确保其反映实际状况。
双代号网络图的绘制需要结合项目特点和逻辑思维,熟练后能大幅提升计划效率,通过反复练习和实际应用,可以快速掌握这一工具的核心要点。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