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唯物辩证法思维导图如何系统梳理核心要点?

唯物辩证法 思维导图

中心主题: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思维导图如何系统梳理核心要点?-图1

总特征 (两个基本特征)

  • 普遍联系

    • 定义: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周围的其他事物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之中。
    • 特点
      • 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普遍性: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 多样性:联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直接与间接、内部与外部、本质与非本质等)。
      • 条件性:任何联系都依赖于特定的条件,条件可以改变。
    • 方法论要求
      • 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形而上学的孤立观点。
      • 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
      • 善于创造条件,建立有利联系。
  • 永恒发展

    • 定义: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
    • 实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 新事物: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
      • 旧事物:同历史发展方向背道而驰、正在日趋灭亡的东西。
    • 特点
      • 过程性: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动态过程。
    • 方法论要求
      • 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反对静止的观点。
      • 善于发现新事物,支持新事物
      • 要有创新精神,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基本规律 (三大规律)

  • 对立统一规律 (矛盾规律)

    • 地位: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 核心概念
      • 矛盾: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对立着的双方既统一又斗争的关系。
      • 同一性 (统一性)
        • �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
        •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 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 关系: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二者相结合,推动事物发展。
    • 方法论要求
      • 矛盾分析法:这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 一分为二:全面看问题,既要看到对立,也要看到统一。
      •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 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 主要矛盾:在复杂事物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 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每一个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
  • 量变质变规律

    • 地位: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 核心概念
      • 量变: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 质变: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种飞跃的、显著的变化。
      • 关系
        •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 质变又会引起新的量变,开始新的量变过程。
    • 方法论要求
      • 重视量的积累: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
      • 抓住时机,促成飞跃:当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推动事物向新的阶段飞跃。
      • 反对急于求成和优柔寡断
  • 否定之否定规律

    • 地位: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
    • 核心概念
      • 辩证的否定
        • 是发展的环节:否定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
        • 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在否定旧事物时,继承了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
        • “扬弃”:既克服又保留,既批判又继承。
      • 否定之否定:事物的发展经历两次否定(对肯定的否定,对否定的否定),三个阶段(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呈现出周期性。
    • 发展趋势
      • 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每一次否定都是“扬弃”,都把事物推向更高阶段。
      • 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事物的发展不是直线前进,而是波浪式前进。
    • 方法论要求
      • 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对事物的发展要有信心。
      • 准备走曲折的路:要认识到发展的复杂性,有克服困难的思想准备。
      • 反对循环论和直线论

核心范畴 (五对基本范畴)

这些范畴是人们对事物最普遍的辩证关系的反映,是帮助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思维工具。

  • 现象与本质

    • 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表面的、多变的、个别的。
    • 本质:事物的根本性质,是深层的、相对稳定的、共同的。
    • 关系:本质决定现象,现象表现本质。
    • 方法论:透过现象看本质。
  • 必然与偶然

    • 必然:事物发展中确定不移的趋势,是由根本矛盾决定的。
    • 偶然:事物发展中不确定的趋势,是由非根本矛盾或外部条件引起的。
    • 关系:必然性通过大量偶然性表现出来,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补充和表现形式。
    • 方法论:要重视必然性,也要善于利用偶然性。
  • 原因与结果

    • 原因: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
    • 结果:由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
    • 关系:因果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是普遍的、客观的。
    • 方法论: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因果联系,增强工作的预见性。
  • 内容与形式

    • 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是事物存在的基础。
    • 形式诸要素的结构和表现方式。
    • 关系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适合时促进,不适合时阻碍)。
    • 方法论:要注重内容,也要善于选择合适的形式。
  • 可能与现实

    • 现实:现在已经存在的客观事物。
    • 可能:包含在事物中、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
    • 关系:现实是实现了的可能,可能是可以转化为现实的现实。
    • 方法论:立足现实,努力将好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

对比维度 唯物辩证法 形而上学
联系观点 普遍联系 孤立、片面
发展观点 永恒发展,承认内部矛盾是动力 静止不变,或只承认外部力量推动
矛盾观点 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否认矛盾的存在
根本分歧 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唯物辩证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系,它要求我们用联系、发展、全面的眼光看问题,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它的核心,掌握这些原理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世界,更有效地改造世界。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