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文学院研究生培养有哪些特色与学术追求?

科菲 研究生资讯 22
复旦大学文学院研究生培养以"厚基础、重创新、国际化"为核心理念,构建了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学院注重夯实学生的古典文献与理论功底,通过"经典精读""学术工作坊"等特色课程强化专业根基;同时推行"导师组制"和跨学科研究平台,鼓励学生在比较文学、数字人文等前沿领域开展创新研究,学术追求上强调"问题意识"与"学术对话能力",定期举办"望道学术讲座"等高层次学术活动,与哈佛、东京大学等顶尖院校建立联合培养机制,近三年有42%的研究生在SSCI、A&HCI期刊发表成果,这种"守正出新"的培养模式,既传承了章培恒、陈思和等学者的学术传统,又培育出兼具国际视野与中国话语建构能力的新时代人文学者。
复旦文学院研究生培养有哪些特色与学术追求?-第1张图片-益智教育网

复旦文学院作为国内顶尖人文学科重镇,其研究生教育始终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为根基,这里不仅传承着百年学术脉络,更以开放的视野培养兼具人文底蕴与创新思维的学术人才。

学科体系与研究方向

文学院拥有中国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古典文献学等优势学科,形成"文史哲互鉴,中西学贯通"的特色格局,研究生教育涵盖先秦两汉文学、唐宋诗词、明清小说、文艺理论、比较文学等二十余个研究方向,近年更增设"数字人文""跨文化传播"等前沿领域。

导师团队与学术训练

学院现有博士生导师48人,硕士生导师62人,包括多位长江学者、国家级教学名师,导师团队实行"师徒制"与"课题组"并行的培养模式:

  • 每周举办"望道读书会",师生共读原典
  • 定期开展"章培恒讲座"等学术活动
  • 要求研究生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 鼓励跨学科选修哲学、历史学课程

学术资源与科研支持

研究生可享三大独特资源:

  1. 复旦古籍所藏30万册珍本古籍
  2.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
  3. 与哈佛、牛津等校建立的联合培养机制

学院设立"研究生学术创新基金",年均支持50项自主课题,近年有研究生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

文化氛围与学术交流

邯郸校区第三教学楼常年举办"复旦人文讲堂""比较文学工作坊"等活动,每年秋季的"研究生学术文化节"包含古籍修复体验、戏剧工作坊等特色项目,与上海博物馆、作协上海分会共建的实践基地,为研究生提供文化传播实践平台。

在数字化时代,复旦文学院坚持"以学术为本,以文化为魂"的培养理念,这里走出的研究生既有扎实的文献功底,又具备国际化学术视野,在高校、出版、文化机构等领域持续展现人文价值,选择复旦文学院,即是选择与百年学术传统对话,在当代语境中开拓人文研究的新可能。

标签: 学术创新 文化传承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