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专业:法学(本科、硕士、博士)
法制史是法学专业的一门基础必修课,也是法学研究的核心领域之一,法学专业的课程体系通常被称为“14门核心课程”或“16门核心课程”,法制史(或中国法制史、外国法制史)始终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门。

-
在本科阶段:
- 法学专业学生会系统学习《中国法制史》和《外国法制史》。
- 目的:帮助学生理解法律制度的来龙去脉,掌握法律发展的基本规律,通过学习历史上的法律思想、制度和实践,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现行法律的精神、原则和逻辑,而不是死记硬背法条,这对于培养法律人的历史纵深感和批判性思维至关重要。
-
在研究生阶段:
- 法制史成为一个独立的、可以深入研究的二级学科(硕士点、博士点)。
- 学生可以选择法制史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进行更专业、更深入的学术探讨,唐律研究、宋代司法制度、罗马法、英美判例法史等。
相关或交叉专业
除了法学专业,以下一些专业也会接触到法制史,但学习的深度、角度和目的有所不同:
-
历史学
- 学习角度:历史学专业的学生从“通史”或“专门史”的角度来学习法制史,他们关注的是法律制度在整个历史长河中的变迁,并将其作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变迁的一个组成部分来研究。
- 与法学的区别:历史学更侧重于“史实”的考证和“历史叙事”的构建,而法学更侧重于“法律规范”的分析和“法律逻辑”的提炼,研究《唐律疏议》,历史学家会关注其编纂背景、社会影响和流传过程;而法学家则会关注其法律原则、结构和司法实践。
-
政治学
- 学习角度:政治学专业可能会学习“政治制度史”,其中会包含大量的法律与制度内容,他们关注法律制度如何与国家权力、政府结构、统治秩序等相互作用。
- 目的:理解法律作为国家治理工具的角色,以及政治体制与法律体制的互动关系。
-
社会学
- 学习角度:社会学研究“法律社会学”,会考察法律在社会中的实际运作情况,包括法律与社会规范、社会控制、社会变迁的关系。
- 目的:分析法律条文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差距,探讨法律是如何被社会中的不同群体(如阶级、阶层、族群)所使用、规避和影响的。
-
中国语言文学(古代文学方向)
- 学习角度:研究古代文学(如史传文学、公案小说)的学者,需要了解当时的法律背景,才能准确解读作品中的情节、人物和思想,研究《窦娥冤》或《包公案》,就必须了解元朝或宋朝的法律制度。
| 专业 | 学习法制史的角度 | 学习法制史的目的 |
|---|---|---|
| 法学(核心) | 法律规范、法律原则、法律逻辑 | 理解现行法,培养法律思维,进行法律职业实践 |
| 历史学 | 历史变迁、社会背景、史料考证 | 还原历史,构建历史叙事,理解法律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
| 政治学 | 国家权力、政府结构、统治秩序 | 分析法律与政治的互动,理解国家治理机制 |
| 社会学 | 社会现实、社会规范、社会控制 | 分析法律的社会功能和实际运作效果 |
一言以蔽之:
- 如果你想成为律师、法官、检察官,或者系统学习法律知识,那就在法学专业里学法制史。
- 如果你想从历史发展的宏大视角来研究法律,那就在历史学专业里学法制史。
- 如果你想研究法律与政治权力的关系,那就在政治学专业里学法制史。
当人们提到“法制史”,默认的、最直接关联的专业就是法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