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北航管科老师哪个好?考研选导师、课程体验怎么选?

在选择北航管科(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导师时,学生通常会从学术实力、研究方向、指导风格、业界资源、毕业去向等多个维度综合考量,由于“好老师”的定义因人而异(有的学生偏重科研产出,有的更关注实践指导,有的希望导师有充足资源支持),以下将从不同方向介绍北航管科领域的代表性教师,并分析其特点,供学生根据自身需求参考。

北航管科老师哪个好?考研选导师、课程体验怎么选?-图1

学术深耕型导师:适合有志于科研深造的学生

这类导师通常在学术领域有深厚积累,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等),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SCI/SSCI/EI一区顶刊或国内管理学顶级期刊如《管理世界》《科研管理》等),指导学生以学术产出为导向,适合计划读博或进入科研机构的学生。

江志彬教授

研究方向:供应链管理、大数据与运营决策、可持续运营
学术特点:江教授是北航管科领域的资深学者,长期聚焦供应链优化与数字化运营,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Omega》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多篇论文,研究成果多次获省部级科研奖励,其研究紧密结合企业实际问题(如电商供应链协同、绿色物流优化),理论扎实且具有应用价值。
指导风格:注重科研方法训练(如数学建模、仿真分析、实证研究),对学生论文要求严格,会逐字逐句修改,适合希望系统提升科研能力的学生。
资源支持:与国内外高校(如MIT、清华、上交)有合作交流机会,推荐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支持联合培养。

赵林度教授

研究方向:复杂系统管理、风险管理、应急管理
学术特点:赵教授的研究以“系统思维”为核心,聚焦复杂系统(如城市交通、公共卫生、能源系统)的风险识别与应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在《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管理科学学报》等国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多篇,成果曾应用于国家应急管理相关政策制定。
指导风格:擅长从宏观视角引导学生分析问题,鼓励跨学科交叉(如结合计算机、自动化等领域),适合逻辑思维强、对复杂系统感兴趣的学生。
资源支持:与政府部门、大型国企(如国家电网、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合作项目,学生可参与实际课题研究,积累实践经验。

产学研结合型导师:适合注重实践与应用的学生

这类导师通常有丰富的企业咨询或行业经验,研究方向贴近市场需求(如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管理、金融科技),参与企业横向课题,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合计划就业(尤其是互联网、金融、制造业企业)的学生。

王瑞丹教授

研究方向:数字化转型、智能制造、产业互联网
学术特点:王教授是北航“互联网+产业”方向的领军学者,曾主持多项与华为、京东、中国商飞等企业合作的横向课题,在数字化转型路径、智能制造生态系统等领域有深入研究,研究成果被多家企业采纳落地。
指导风格:强调“理论联系实际”,鼓励学生参与企业调研和项目开发,指导学生撰写案例分析、商业计划书,培养实践能力,课堂案例丰富,善于用企业真实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资源支持:拥有丰富的企业资源,推荐学生到合作企业实习或就业,部分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头部企业战略部、咨询部或创业团队。

李建斌教授

研究方向:金融科技、风险管理、数据驱动决策
学术特点:李教授拥有金融行业从业背景(曾任职于某国有银行总行风控部门),聚焦金融科技(如区块链风控、智能投顾、普惠金融)与数据驱动的风险管理,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在《Journal of Financial Services Research》等金融类期刊发表论文,研究成果曾应用于银行信贷风控系统优化。
指导风格:注重数据分析能力培养(Python、SQL、机器学习工具),指导学生用数据建模解决金融实际问题,适合对金融、数据感兴趣的学生。
资源支持:与金融机构(如券商、银行、金融科技公司)合作紧密,提供实习内推机会,部分学生参与实际金融产品设计项目。

青年潜力型导师:适合希望与导师共同成长的学生

这类导师多为副教授、讲师,学术活跃度高,研究方向前沿(如人机协作、数字孪生、ESG管理),指导风格更灵活,与学生年龄差距小,沟通更顺畅,适合希望获得更多个性化指导、参与前沿课题的学生。

张敏副教授

研究方向:人机协作、数字孪生、智能决策
学术特点:张副教授是北航“智能管理”方向的青年骨干,聚焦人工智能与管理的交叉领域(如人机协同决策、数字孪生系统优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在《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等顶级期刊发表论文,研究成果入选“中国智能制造2025”重点推广技术。
指导风格:鼓励学生提出创新想法,指导过程中给予学生较大自主权,擅长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探索,适合有科研热情、敢于尝试的学生。
资源支持:加入北航“智能科学与交叉创新研究院”,参与国家级实验室项目,支持学生申请专利或软著,推荐参加国内外青年学者论坛。

刘畅讲师

研究方向:ESG管理、可持续创新、公共政策
学术特点:刘讲师是“双碳”背景下的新兴研究方向代表,聚焦企业ESG战略、可持续创新与绿色政策,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在《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等可持续管理领域期刊发表论文,研究成果被纳入地方政府绿色发展规划。
指导风格:注重文献阅读与批判性思维培养,定期组织小组研讨,鼓励学生关注政策动态,适合对可持续发展、公共政策感兴趣的学生。
资源支持:与生态环境部、发改委等政府部门有合作,学生可参与政策调研报告撰写,积累政策研究经验,适合计划进入政府、NGO或ESG咨询机构的学生。

选择导师的关键考量维度

为更直观对比不同导师的特点,以下从核心维度进行总结:

导师姓名 职称 研究方向 学术产出(代表性成果) 指导风格 适合学生类型
江志彬 教授 供应链管理、大数据运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多篇SCI一顶刊论文 严格科研训练,注重细节 计划读博,科研导向
赵林度 教授 复杂系统管理、应急管理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内顶级期刊多篇论文 宏观视角,跨学科交叉 逻辑思维强,对复杂系统感兴趣
王瑞丹 教授 数字化转型、产业互联网 多项企业横向课题,成果落地华为、京东等企业 理论联系实际,案例教学 就业导向,实践能力强
李建斌 教授 金融科技、数据驱动决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银行风控系统应用 数据建模,金融实战 金融/数据方向,就业导向
张敏 副教授 人机协作、数字孪生 国家自科青年项目,IEEE顶刊论文 创新引导,自主性强 科研热情高,敢于尝试
刘畅 讲师 ESG管理、可持续创新 省部级项目,JCLP期刊论文,政策采纳 文献研讨,政策分析 可持续发展/公共政策方向

如何进一步了解导师?

  1. 查阅导师个人主页:北航经济管理学院官网“师资队伍”栏目可查看每位导师的研究方向、发表论文、在研项目等详细信息。
  2. 阅读近期论文:通过知网、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查找导师近3年的论文,了解其研究热点和学术风格。
  3. 联系学长学姐:通过学院论坛、导师课题组公众号或校友网络,了解导师的实际指导风格、学生评价及毕业去向。
  4. 参加学术活动:关注学院举办的“经管论坛”“学术讲座”,部分导师会公开报告,可现场提问交流。

相关问答FAQs

Q1:选择导师时,是优先选职称高的教授,还是研究方向更匹配的青年导师?
A:这取决于个人目标,若计划读博或进入高校,职称高的教授通常资源更多(如项目、人脉),科研指导更系统;若更看重研究方向匹配度或希望获得更多个性化指导,青年导师可能更合适(如时间更充裕、指导更细致),建议优先考虑研究方向与自身兴趣一致,再结合导师的职称和资源综合判断。

Q2:如何判断导师的指导风格是否适合自己?
A:可通过以下方式判断:(1)阅读导师指导的论文,观察其对学生研究方法、论文结构的要求;(2)联系该导师的在读学生,询问指导频率(如每周组会)、沟通方式(如当面指导或线上)、对学生自主性的要求等;(3)参加导师的公开课或学术报告,感受其教学风格和思维方式,选择与自己习惯匹配的导师(如喜欢严格指导或自主探索),才能更好地完成学业。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