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厦大民族学专业具体属于哪个院系招生?

厦门大学民族学隶属于人文学院,该学院是厦门大学历史最悠久、学术积淀最深厚的人文社科类学院之一,人文学院下设多个系、研究所和研究中心,其中民族学的教学与研究主要由人类学与民族学系承担,该系是厦门大学人文学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内民族学、人类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

厦大民族学专业具体属于哪个院系招生?-图1

厦门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系的发展历程可追溯至20世纪20年代,1921年厦门大学建校初期,便设立了相关学科雏形,1926年,著名人类学家林惠祥先生到厦门大学任教,并开始致力于人类学、民族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奠定了厦门大学在该领域的学术基础,林惠祥先生是中国现代人类学、民族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厦门大学期间进行了大量田野调查,出版了《台湾番族之原始文化》等重要著作,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为厦门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厦门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系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色和优势。

厦门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系在学科设置上,以民族学为核心,兼顾人类学、考古学等相关学科,形成了完整的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本科阶段设有民族学专业,培养具备系统的民族学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民族学调查方法,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教育部门等从事管理、研究、教学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阶段则设有民族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博士点,涵盖民族学理论与方法、民族历史文化、民族关系、应用民族学等多个研究方向,培养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独立科研能力的专业人才,该系还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为国内外优秀博士提供进一步深造和科研的平台。

在师资力量方面,厦门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系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现有教师中,既有国内外知名的学术带头人,也有在相关领域崭露头角的中青年学者,教师队伍中多数具有博士学位,具有海外留学或访学经历的教师占比较高,具有较强的国际视野和学术影响力,教师们的研究方向涵盖民族学理论、民族文化、民族经济、民族关系、边疆民族问题、应用人类学等多个领域,承担了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以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出版了大量学术专著和教材,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一批高水平学术论文,为民族学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科学研究方面,厦门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系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田野调查与理论研究相结合,该系在东南地区民族研究、台湾少数民族研究、海外华人研究、文化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研究等领域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系里设有多个研究机构,如东南民族研究中心、台湾研究院(下设民族研究所)等,为教师和学生的科研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近年来,该系教师积极承担各类科研项目,研究成果多次获得教育部、福建省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在国内民族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该系还与国内外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合作关系,定期举办学术研讨会、讲座等活动,促进了学术思想的交流与碰撞。

在人才培养方面,厦门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设置上,既包括民族学、人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也包括民族学调查方法、田野调查实践等应用性课程,教学过程中,注重采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田野调查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研热情,系里还经常组织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开展田野调查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民族学调查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生主要分布在党政机关、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文化部门、旅游行业、外资企业等单位,凭借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厦门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系还十分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教师互访、学生交换、合作研究、举办国际学术会议等多种形式,促进了与国际同行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提升了学科的国际化水平,该系还积极招收海外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为国际民族学、人类学的发展培养了人才。

以下是厦门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系部分研究方向与代表性研究领域的简要概述: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领域 代表性成果或特色
民族学理论与方法 民族学理论流派、田野调查方法、民族学研究方法创新 结合东南地区民族实际,探索民族学理论的本土化应用,推动田野调查方法的创新与发展。
东南民族研究 东南地区少数民族历史文化、民族关系、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 重点关注畲族、高山族等少数民族,出版多部研究专著,为东南地区民族文化保护提供理论支持。
台湾少数民族研究 台湾少数民族历史文化、两岸民族关系、台湾原住民文化 依托台湾研究院,形成台湾少数民族研究特色,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
海外华人研究 海外华人社会文化、华人认同、华人经济网络 结合厦门侨乡特色,研究东南亚、北美等地区华人社会,形成独特的海外华人研究视角。
应用民族学 民族地区发展、民族文化资源开发、民族文化旅游、民族问题社会治理 注重将民族学理论应用于实践,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保护与传承提供咨询服务。

相关问答FAQs:

  1. 问:厦门大学民族学专业本科阶段的培养目标是什么?主要课程有哪些?
    答:厦门大学民族学专业本科阶段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系统的民族学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民族学调查方法,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教育部门等从事管理、研究、教学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课程包括:民族学概论、人类学概论、考古学通论、民族学调查方法、中国民族志、世界民族志、民族理论与政策、民族文化概论、民族关系史、东南民族研究、台湾少数民族研究、应用人类学等,还设有田野调查实习、社会调查实践等实践性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 问:厦门大学民族学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有哪些?就业前景如何?
    答:厦门大学民族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方向广泛,主要分布在党政机关(如民族事务委员会、文化部门、宣传部门等)、科研机构(如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等)、高等院校(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文化部门(如博物馆、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旅游行业(如旅游规划、文化景区管理等)、外资企业及国际组织(从事跨文化沟通、市场调研等工作)等,随着国家对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民族地区发展等问题的重视,民族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就业前景总体良好,特别是在文化强国建设、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背景下,民族学专业毕业生在民族文化保护、文化旅游开发、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