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护理学专业主要位于扬州大学瘦西湖校区,该校区位于扬州市邗江区江阳中路136号,是护理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等医学类专业的主要培养基地,瘦西湖校区地处扬州市中心区域,交通便利,周边环境优美,紧邻著名的瘦西湖风景区,校园内建筑风格兼具现代与古典韵味,教学设施和生活配套完善,为护理学专业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从历史沿革来看,扬州大学的医学类专业起源于原扬州医学院,其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50年创办的苏北卫生学校,后历经江苏新医学院扬州分院、扬州医学院等发展阶段,1992年扬州大学合并组建后,医学类专业逐步整合至瘦西湖校区,经过数十年的建设与发展,该校区已成为扬州大学医学教育的重要基地,护理学专业作为医学类中的重点应用型专业,依托瘦西湖校区完善的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和附属医院资源,形成了“理论教学-临床实践-科研创新”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
在教学资源方面,瘦西湖校区为护理学专业配备了先进的教学设施,校区内建有模拟病房、重症监护室(ICU)、手术室、母婴护理室等标准化临床技能实训室,配备高级模拟人、护理操作训练模型、急救设备等教学仪器,能够满足学生从基础护理到专科护理的全流程训练需求,图书馆拥有医学类纸质藏书30余万册,电子期刊数据库20余个,涵盖护理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等多个领域,为师生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源,校区还设有护理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该中心是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学生可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复杂临床案例的模拟演练,提升临床思维能力。
师资力量是护理学专业在瘦西湖校区的重要优势,该专业现有专任教师58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23人,博士占比35%;拥有省级教学名师2人、校级教学名师3人,双师型教师比例达80%以上,教师团队中有多人在国家级护理学会专业委员会担任职务,如中华护理学会内科护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护理学会副理事长等,近年来,教师团队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5项,发表SCI论文50余篇,编写国家级规划教材12部,为护理学专业的教学和科研提供了坚实保障。
临床实践教学依托瘦西湖校区的区位优势,与多家三级甲等医院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主要实习医院包括苏北人民医院、扬州第一人民医院、扬州妇幼保健院等,均为扬州市重点医疗单位,拥有丰富的病例资源和先进的医疗设备,学生在校期间完成基础课程学习后,将在第五学年进入合作医院进行为期10个月的临床实习,涵盖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急危重症护理等核心科室,实习期间由医院资深护士和学校教师共同指导,确保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校区还与上海、南京等地的知名医院合作,为学生提供高端就业实习机会,拓展职业发展空间。
学生生活方面,瘦西湖校区为护理学专业学生提供了完善的生活配套,校区内有6栋学生公寓,均为4-6人间,配备空调、热水器、独立卫浴等设施,校园内设有多个食堂,提供扬淮菜、川菜、粤菜等多种风味,满足不同学生的饮食需求,运动场地包括标准田径场、篮球场、排球场、体育馆等,学生可参与各类体育活动和社团组织,护理学专业学生还可以加入“南丁格尔志愿服务队”,定期开展社区健康宣教、养老院护理服务等志愿活动,提升专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就业与发展是护理学专业学生关注的重点,瘦西湖校区的护理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就业主要面向江苏省内三级甲等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健康管理公司等,近年来,随着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护理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持续向好,部分学生选择继续深造,考取南京医科大学、苏州大学等高校的护理学硕士,或通过出国留学提升学历,学校还与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的知名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海外交流和学习机会。
以下为扬州大学护理学专业在瘦西湖校区的核心资源配置表:
| 配置类别 | 备注 | |
|---|---|---|
| 教学设施 | 模拟病房、ICU实训室、虚拟仿真教学中心 | 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 图书资源 | 医学类藏书30万册,电子期刊数据库20余个 | 包含护理学核心期刊 |
| 师资力量 | 专任教师58人,教授12人,双师型占比80% | 省级教学名师2人 |
| 实习医院 | 苏北人民医院、扬州一院等5家三甲医院 | 覆盖扬州市主要医疗机构 |
| 生活配套 | 6栋学生公寓,多个食堂,标准运动场馆 | 公寓配备独立卫浴 |
相关问答FAQs:
-
问:扬州大学护理学专业是否在其他校区有教学安排?
答:目前扬州大学护理学专业的主要教学、实训和住宿均安排在瘦西湖校区,未在其他校区设置相关教学点,部分选修课程或实践环节可能会根据合作医院需求在实习医院所在地进行,但主体培养仍在瘦西湖校区完成。 -
问:瘦西湖校区的护理学专业学生是否可以申请校内转专业?
答:根据扬州大学转专业政策,护理学专业学生在入学后第一学年结束时,可依据自身成绩和兴趣申请转至其他专业,但需满足转入专业的考核要求,如绩点排名、面试成绩等,建议有意向的学生提前了解目标专业的招生计划及考核标准,合理规划学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