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知识点相互关联又各有特点,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可帮助构建清晰的知识网络,以下从金属、酸、碱、盐四个核心模块出发,结合其性质、用途、相互关系及实验现象,进行系统阐述。

金属的性质与应用
金属是具有特殊物理性质(如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和化学性质(如与氧气、酸、盐溶液反应)的一类物质,常见金属按活动性顺序可分为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活动性由强到弱。
- 物理性质:金属通常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有金属光泽,密度、硬度差异较大(如钠密度小于水,铁的密度为7.86g/cm³),均为电和热的良导体。
- 化学性质:
- 与氧气反应:活泼金属(如Na、Mg)在常温下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如4Na+O₂=2Na₂O),铁、铜在高温下反应(3Fe+2O₂$\xlongequal{高温}$Fe₃O₄,2Cu+O₂$\xlongequal{Δ}$2CuO)。
- 与酸反应:位于氢之前的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如Fe+2HCl=FeCl₂+H₂↑),铜、银等不反应。
- 与盐溶液反应:活动性强的金属置换活动性弱的金属(如Fe+CuSO₄=FeSO₄+Cu),但钾、钙、钠等活泼金属会先与水反应,不直接置换盐溶液中的金属。
- 金属冶炼:工业上采用高温还原法(如CO还原Fe₂O₃:3CO+Fe₂O₃$\xlongequal{高温}$2Fe+3CO₂)、电解法(如电解氧化铝制铝)等。
- 合金:由金属与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性能优于纯金属(如铁碳合金为钢,强度高、韧性好;铝合金质轻耐腐蚀)。
酸的定义、通性与分类
酸是指电离时阳离子全部为H⁺的化合物,根据酸根不同分为含氧酸(如H₂SO₄、HNO₃)和无氧酸(如HCl、H₂S),根据电离H⁺数目分为一元酸(HCl)、二元酸(H₂SO₄)、三元酸(H₃PO₄)。
- 酸的通性:
-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无色酚酞不变色。
- 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如Zn+H₂SO₄=ZnSO₄+H₂↑)。
- 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如CuO+2HCl=CuCl₂+H₂O)。
- 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如HCl+NaOH=NaCl+H₂O)。
- 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如CaCO₃+2HCl=CaCl₂+H₂O+CO₂↑,AgNO₃+HCl=AgCl↓+HNO₃)。
- 常见酸的性质与用途:
| 酸 | 物理性质 | 化学性质特点 | 主要用途 |
|------------|-----------------------------------|-----------------------------|-----------------------------------|
| 盐酸(HCl) | 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易挥发 | 具有酸的通性,能使指示剂变色 | 金属除锈、制药、制染料 |
| 硫酸(H₂SO₄)| 无色粘稠液体,不挥发,有吸水性 | 浓硫酸有脱水性、强腐蚀性 | 蓄电池、化肥、金属除锈 |
| 硝酸(HNO₃)| 无色液体,易挥发,有强腐蚀性 | 具有酸的通性,但与金属反应不生成H₂ | 炸药、化肥、染料 |
碱的定义、通性与分类
碱是指电离时阴离子全部为OH⁻的化合物,根据溶解性分为可溶性碱(如NaOH、KOH、Ca(OH)₂、Ba(OH)₂)和难溶性碱(如Cu(OH)₂、Fe(OH)₃)。
- 碱的通性:
-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无色酚酞变红。
- 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如2NaOH+CO₂=Na₂CO₃+H₂O,Ca(OH)₂+CO₂=CaCO₃↓+H₂O)。
- 与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如2NaOH+H₂SO₄=Na₂SO₄+2H₂O)。
- 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如CuSO₄+2NaOH=Cu(OH)₂↓+Na₂SO₄,Ca(OH)₂+Na₂CO₃=CaCO₃↓+2NaOH)。
- 常见碱的性质与用途:
| 碱 | 物理性质 | 化学性质特点 | 主要用途 |
|-------------------|-----------------------------------|-----------------------------|-----------------------------------|
| 氢氧化钠(NaOH) | 白色固体,易潮解,溶于放热 | 强腐蚀性,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 | 肥皂、造纸、纺织 |
| 氢氧化钙[Ca(OH)₂] | 白色粉末,微溶于水,水溶液石灰水 | 具有碱的通性,有腐蚀性 | 建筑材料、改良酸性土壤、处理污水 |
| 氢氧化铜[Cu(OH)₂] | 蓝色沉淀,不溶于水 | 受热分解生成CuO和H₂O | 作为杀菌剂、颜料 |
盐的定义、分类与化学性质
盐是由金属阳离子(或NH₄⁺)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按组成可分为正盐(如NaCl)、酸式盐(如NaHCO₃)、碱式盐(如Cu₂(OH)₂CO₃),按溶解性可分为可溶性盐(如KNO₃、NaCl)和难溶性盐(如CaCO₃、BaSO₄)。
- 盐的化学性质:
- 与金属反应:活动性强的金属置换活动性弱的金属(如Fe+CuSO₄=FeSO₄+Cu)。
- 与酸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如CaCO₃+2HCl=CaCl₂+H₂O+CO₂↑,BaCl₂+H₂SO₄=BaSO₄↓+2HCl)。
- 与碱反应:生成新盐和新碱(如2NaOH+CuSO₄=Cu(OH)₂↓+Na₂SO₄)。
- 与盐反应:两种盐溶液反应生成两种新盐(如AgNO₃+NaCl=AgCl↓+NaNO₃)。
- 常见盐的用途:氯化钠(食盐,调味品、生理盐水);碳酸钠(纯碱,用于玻璃、造纸);碳酸氢钠(小苏打,发酵剂、治疗胃酸过多);硫酸铜(农药、波尔多液)。
酸碱盐金属之间的反应关系
酸碱盐金属之间的反应遵循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沉淀、气体或水)和金属活动性顺序。
- 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CuO+H₂SO₄=CuSO₄+H₂O
- 碱与盐反应:3NaOH+FeCl₃=Fe(OH)₃↓+3NaCl
- 盐与盐反应:BaCl₂+Na₂SO₄=BaSO₄↓+2NaCl
- 中和反应:HCl+KOH=KCl+H₂O
溶液的酸碱性与pH
溶液的酸碱性用pH表示(范围0-14),pH<7显酸性,pH=7显中性,pH>7显碱性,pH试纸可粗略测定溶液酸碱性,酸碱指示剂(如石蕊、酚酞)可判断溶液酸碱性,酸性溶液(如柠檬汁、盐酸)、中性溶液(如食盐水、蒸馏水)、碱性溶液(如肥皂水、NaOH溶液)在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应用。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如何判断金属与酸、盐溶液能否发生反应?
解答:判断金属与酸反应,需看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是否位于氢之前,且酸为非氧化性酸(如稀盐酸、稀硫酸);判断金属与盐溶液反应,需满足“前置后”(活动性强的金属置换活动性弱的金属),且盐溶液必须可溶,铜不能与稀盐酸反应(铜在氢后),但铁可以与CuSO₄溶液反应(铁在铜前)。
问题2:浓硫酸和浓盐酸都具有挥发性,但敞口放置后溶液质量变化是否相同?为什么?
解答:不同,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敞口放置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溶液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溶液质量减小,溶质质量分数也减小,两者敞口放置后溶液质量变化相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