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前期准备:
- 医生或护士需要先仔细洗手,确保手部卫生,防止交叉感染。
- 准备好听诊器等工具,并确保其性能良好,能够清晰地传导声音。
2、患者准备:
- 要求患者采取合适的体位,如仰卧位或侧卧位,以便充分暴露腹部。
- 让患者放松身体,避免紧张情绪影响肠道蠕动和声音传导。
3、确定听诊部位:
- 肠鸣音通常在腹部多个区域都可听到,但以右下腹最为常见且明显。

- 听诊时,可从右下腹开始,依次向其他腹部区域移动听诊头,全面了解肠道情况。
4、听诊操作:
- 将听诊器的胸件轻轻放在选定的听诊部位上,注意压力适中,避免过重压迫导致患者不适或影响声音传导。
- 集中注意力,仔细聆听肠鸣音的频率、音调、音量及规律性。
- 听诊时间应不少于1分钟,必要时可延长至3-5分钟,以确保获取准确的信息。
5、结果判断:
- 正常肠鸣音一般为每分钟4-5次,其频率、声响和音调变异较大。
- 若肠鸣音次数多且响亮、高亢,甚至呈叮裆声或金属音,称为肠鸣音亢进,可能提示机械性肠梗阻等病变。
- 如肠鸣音明显少于正常,或数分钟才听到1次,则称为肠鸣音减弱,可能与老年性便秘、腹膜炎、电解质紊乱(低血钾)及胃肠动力低下等因素有关。
- 若持续听诊3-5分钟未听到肠鸣音,用手指轻叩或搔弹腹部仍未听到,则称为肠鸣音消失,多见于急性腹膜炎或麻痹性肠梗阻。
6、记录与分析:
- 医生应准确记录肠鸣音的各项特征,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为诊断提供依据。
肠鸣音听诊是一种简单而重要的检查方法,通过规范的操作步骤和准确的判断标准,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肠道疾病及其变化趋势,从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