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师范大学是一所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卓越教育实力的高等学府,以下是对贵州师范大学的具体介绍:
一、学校概况
创办背景:贵州师范大学的前身为国立贵阳师范学院,创建于1941年,原名为国立贵阳师范学院,这是当时全国八所国立师范学院之一,首任院长为留学归国的著名学者谢六逸教授。
发展历程:学校历经多次更名和合并,如1950年更名为“贵阳师范学院”,1956年教育部批准其改为贵阳师范专科学校,1958年贵阳师范专科学校与贵州省委党校合并成立新的贵阳师范专科学校,1959年贵州大学分出并入本校,1967年成立“贵阳师范学院革命委员会”,1979年恢复“贵阳师范学院”校名,1985年更名为“贵州师范大学”,1996年被贵州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属重点大学,2004年,原贵州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并入学校,2015年成为教育部与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建的高等学校。
校区规模:据2024年10月学校官网数据,学校有花溪、白云两个校区,占地面积约2690亩,设有26个学院、1所继续教育学院,开设本科专业81个,有全日制在校学生近3.4万人,教职工2623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816人,师资中有教授337人、副教授651人。
二、学科建设
学位授权点:学校拥有10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5个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学位授权点。
优势学科:有4个贵州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4个贵州省区域内一流建设学科、2个贵州省“世界一流建设学科II类学科(群)”、1个贵州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I类学科(群)”。
三、师资力量
数量丰富: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批高水平的专家学者和优秀教师,现有教职工2623人,其中专任教师1878人,教授337人、副教授651人。
人才众多:有相关国家级人才计划人选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3人,获国家级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国家级“教学名师”等国家级人才称号和荣誉称号90人次;获贵州省核心专家、省管专家等省级人才称号和荣誉称号230余人次。
四、教育教学

专业建设:学校学科专业门类齐全,涵盖哲学、文学、教育学、工学、理学等11个学科门类,有81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8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8个。
教学成果:近年来,学校获得2项教育部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出版教材4部,还建有国家级教师研修基地、国家级示范中心等国家级基地10个,省级培训基地2个。
五、科研情况
科研平台:学校拥有多个国家级和省级科研平台,如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等国家级科研平台9个;教育部科技创新人才团队1个,全国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等省级科研平台39个,省级科技创新人才团队14个。
科研成果:教师近五年来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项、国家级重大项目33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重点项目3项、一般项目30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省部级重点项目33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省部级一般项目13项;发表学术论文652篇,其中CSSCI论文55余篇、核心期刊论文114篇、SSCI论文2篇、SCI摘要1篇、新华文摘全文转载3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3篇;获部省级科研成果奖13项。
六、国际交流与合作
合作院校: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美国、加拿大、韩国、日本、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大学与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合作与交流关系。
合作项目:学校是承担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培养任务院校之一,与英国苏格兰学历管理委员会合办英国高等教育文凭项目(SQA-AD),与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合设本科国际通识教育课程(IGEC),与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NIIT)共建“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特色专业,与美国中央俄克拉荷马大学合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音乐学专业。
七、常见问题解答
问:贵州师范大学是几本?
答:贵州师范大学在大部分省份是一本招生,但在部分省份也有二本批次招生。
问:贵州师范大学的优势专业有哪些?
答:贵州师范大学的优势专业包括教育学、文学、理学等学科门类中的多个专业,如汉语言文学、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学校的师范类专业整体实力较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