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是注册会计师职业后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持和提升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关于如何进行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的详细指南:
1、了解继续教育的要求
执业会员: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规定,执业注册会计师每两年为一个考核周期,在每个考核周期内接受的继续教育不得少于80个学时,且任何一年均不得少于30个学时。
非执业会员:非执业会员每一公历年度(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的继续教育累计不少于40学时。
2、选择学习形式
网络授课:这是最常见的学习方式之一,具有灵活性高、资源丰富等优点,许多地方注协和培训机构都提供在线课程,注册会计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进度进行学习,中注协的“继续教育在线”系统就提供了丰富的网络课程资源。
面授培训:包括行业党委、注协、事务所组织的面授培训班、专业论坛、研讨会等,这种方式可以让学员与授课教师和其他学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互动,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比如各地注协举办的面授继续教育培训班,会邀请业内专家进行授课。
其他形式:参加与执业相关的专业活动及成果也可以作为继续教育学时的认可形式,如担任中注协或地方注协举办或者委托培训机构举办的各类培训班授课人、专业论坛或研讨会的演讲人,按实际授课或演讲时间的三倍折算学时;参加行业标准、制度研究起草工作,每项可折算8个学时等。

3、关注学习内容
思想政治方面:严格落实思政课程比重不低于10%的要求,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作为首课,全面学习贯彻中注协七代会精神,还包括国内外最新政治、经济、金融形势等。
职业道德方面:课程设计包括维护社会公众利益、职业道德守则及相关规范、职业怀疑和职业判断、商业伦理、注册会计师应当遵守的相关法律法规等。
会计审计准则实施方面:重点突出新准则解读和已实施热点难点准则的深度讲解,如会计师事务所基础性标准体系建设解读,政府会计准则制度解释第6号、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7号解读等。
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方面:围绕提升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内部管理和一体化管理水平,包括会计师事务所质量管理准则解读、业务和管理的信息化与数字化建设、数据安全管理、质量控制和风险管理、执业质量提升、防范化解审计风险、内部文化建设、诚信建设等。
重点业务和领域方面:重点围绕年报审计的重点难点,包括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长期股权投资审计、固定资产审计、无形资产审计、资产减值审计、收入审计、金融工具审计、合并财务报表审计、融资审计、商誉审计,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碳达峰碳中和、绿色低碳、绿色转型、新型城镇化、乡村全面振兴、房地产、互联网、金融、外贸、科技、教育、医药、电信、生态、“三农”、“一带一路”建设等重点行业和领域。
其他重点内容:包括各项行业法律法规政策的宣讲、领导力提升、沟通能力、心理健康、网络安全、信息安全及其他重点任务等。
4、积累学时并完成考核
学时记录:注册会计师应真实、完整地保管与继续教育有关的记录和证明材料,并应按注册会计师协会的要求提交相关记录和证明材料。
考核确认:地方注协负责本地区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的组织管理工作,会对注册会计师的继续教育学时进行审核确认。
5、注意事项
及时关注通知:注册会计师应及时关注所在地区注协发布的继续教育通知,了解具体的培训安排、学习要求和时间规定等,以便按时完成继续教育。
合理规划时间:由于注册会计师的工作通常比较繁忙,需要合理规划时间,提前安排好继续教育的学习计划,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学时。
注册会计师应重视继续教育,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执业技能,以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要遵守相关规定,认真完成继续教育的各项要求,确保自己的执业资格不受影响。
标签: 注册会计师 学习方法 考试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