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唱歌好听是许多人追求的目标,但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练习,以下从多个角度介绍怎么样才能唱歌好听:
一、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
1、腹式呼吸
原理:腹式呼吸主要依靠膈肌的收缩和舒张来实现呼吸运动,吸气时,膈肌收缩,腹部向外隆起,使胸腔容积增大,空气被吸入肺部;呼气时,膈肌舒张,腹部回缩,胸腔容积减小,空气被排出体外,这种呼吸方式能让气息吸得深且均匀,为发声提供稳定而充足的气源,在演唱悠长舒缓的歌曲时,像《传奇》中一些较长的乐句,运用腹式呼吸可以使气息均匀地送出,让声音平稳而持久,不会出现气息不足导致的断句或声音虚弱的情况。
练习方法:平躺在床上,将双手放在腹部,放松身体,用鼻子慢慢吸气,此时感觉腹部像气球一样逐渐膨胀,双手被腹部顶起,然后用嘴巴慢慢呼气,感觉腹部慢慢收缩,双手逐渐回落,每天可进行10 - 15次这样的练习,逐渐增加练习次数和时长,以熟练掌握腹式呼吸的感觉。
2、胸腹联合式呼吸
原理:胸腹联合式呼吸结合了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的优点,吸气时,不仅膈肌下降,同时胸部也适度扩张,使胸腔容积大幅增加,能够吸入更多的空气,呼气时,膈肌和胸部肌肉协同作用,缓慢而均匀地将气息呼出,这种呼吸方式能根据歌曲的不同需求灵活调整气息的强弱和长短,比如在演唱激昂的高音部分时,如《青藏高原》的高音区,胸腹联合式呼吸可以提供强大的气息支持,让声音更加饱满有力。
练习方法:站立位,双脚与肩同宽,双手放在腹部,先进行腹式呼吸,感受腹部的起伏,然后逐渐加入胸部的动作,吸气时,感觉气息从腹部开始充满整个胸腔,胸部微微扩张;呼气时,先收缩腹部,再适当收拢胸部,可以通过练习吹蜡烛来体会这种呼吸方式,将蜡烛点燃,距离蜡烛一定距离,用这种呼吸方式轻轻吹蜡烛,使火苗晃动但不熄灭。
二、注重发声技巧
1、打开喉咙

原理:打开喉咙是指通过调整喉部周围的肌肉状态,使喉咙处于一种通畅、松弛的状态,这样可以减小气息通过喉咙时的阻力,让声音更加顺畅地发出,同时也能使音色更加明亮、圆润,就像打开一扇门,让声音能够自由地进出,如果喉咙没有打开,声音会显得憋闷、干涩。
练习方法:打哈欠是一种很好的体会打开喉咙的方式,在打哈欠的前期,喉咙会有一种自然的打开感,此时要记住这种感觉,还可以通过吞咽动作来帮助打开喉咙,在吞咽的过程中,喉咙会有一个短暂的打开和关闭动作,利用这个动作后的打开状态来进行发声练习,发出“啊”的长音,在发声过程中始终保持喉咙的打开状态。
2、控制共鸣
原理:人体共鸣腔主要有胸腔、鼻腔和头腔,不同的共鸣腔会产生不同的音色效果,胸腔共鸣能使声音更加低沉、浑厚,给人以沉稳、大气的感觉;鼻腔共鸣可以让声音更加明亮、靠前,具有穿透力;头腔共鸣则会使声音更加空灵、纯净,合理运用这些共鸣腔可以丰富声音的色彩和表现力,例如在演唱抒情男中音歌曲时,适当运用胸腔共鸣可以使声音更具感染力;而在演唱花腔女高音歌曲时,头腔共鸣能让高音区的音色更加清脆悦耳。
练习方法:对于胸腔共鸣,可以通过把手放在胸口,发出“嗯”的音来感受胸部的震动,逐渐延长发音时间,同时感受胸部的共振变化,鼻腔共鸣可以通过哼唱来练习,闭上嘴巴,用鼻子轻轻哼出一个音高适中的音,感受鼻腔的震动,头腔共鸣较难掌握,可以通过模仿鸟叫声来体会,当发出较高的音时,想象声音集中在眉心处,感受头腔的轻微震动。
3、运用气息控制音量和音准
原理:气息是控制音量和音准的关键因素之一,较强的气息支持可以使音量增大,而较弱的气息则会使音量减小,在控制音准时,稳定的气息能够保证声带的振动频率稳定,从而准确地发出所需音高的音,例如在演唱一段旋律起伏较大的歌曲时,如《夜莺》,在高音部分需要加强气息的支持以使音量足够突出,同时保持音准的稳定;在低音部分则要适当减弱气息,使声音柔和而不虚。
练习方法: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练习来提高对气息控制音量和音准的能力,比如在一个音高上,用不同强度的气息发出同一个音,感受音量的变化,从轻柔的弱音到响亮的强音逐渐过渡,注意气息的控制要均匀、稳定,对于音准的控制,可以通过练习音阶来提高,用稳定的腹式呼吸法,按照标准音阶依次发声,注意每个音的音准,长期坚持练习可以提高对气息控制音准的能力。
三、培养良好的音乐感知能力
1、节奏感
原理:节奏是音乐的灵魂之一,良好的节奏感能够让演唱者准确地把握歌曲的节拍、韵律和速度变化,不同的歌曲有不同的节奏特点,如流行歌曲可能节奏较为明快多变,而古典歌曲则可能节奏较为规整、稳重,准确把握节奏可以使演唱与歌曲的情感表达相契合,例如在演唱一首快节奏的流行歌曲时,如《倍儿爽》,准确的节奏感能让观众感受到歌曲的活力和欢快情绪;反之,如果节奏混乱,就会破坏歌曲的整体美感。
练习方法:可以通过节拍器来训练节奏感,选择一个合适的节拍速度,跟着节拍器的节奏进行拍手、跺脚等简单动作,逐渐熟悉不同节拍的特点,也可以听各种不同风格的歌曲,感受它们的节奏变化,然后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打节拍或随着节奏哼唱旋律,还可以进行一些节奏模仿练习,即播放一段节奏片段,然后尽快准确地模仿出来。
2、音准感知
原理:音准是唱歌的基本要求之一,准确的音准能够让演唱者与伴奏或其他乐器配合默契,同时也能使听众更好地欣赏歌曲的旋律美,人的耳朵对于音高有一定的感知能力,但这种能力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提高,例如在合唱中,如果个别成员音准不好,就会影响到整个合唱的效果。
练习方法:可以使用一些音准训练软件或乐器进行辅助练习,例如使用电子琴等键盘乐器,弹奏不同的音高并仔细聆听其声音特点,然后在没有乐器提示的情况下尝试唱出相同的音高,也可以通过听辨单音和音程来提高音准感知能力,播放一个单音或一组音程,然后判断其音高是否正确,长期坚持这样的训练可以提高对音准的敏感度。
四、情感表达与舞台表现力
1、理解歌曲内涵
原理:每首歌曲都有其特定的主题、情感背景和创作意图,深入理解歌曲的内涵能够帮助演唱者更好地诠释歌曲,将情感融入到演唱中,例如一首关于爱情的歌曲,演唱者需要理解歌曲中所表达的爱情的甜蜜、思念或痛苦等情感,才能在演唱中准确地传达给听众,如果只是机械地唱歌词和旋律,就无法打动听众的心。
方法:在演唱一首歌曲之前,可以先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词曲作者的意图以及歌曲所表达的情感主题,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阅读歌词创作背后的故事等方式来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2、投入情感演唱
原理:情感是音乐的生命力所在,当演唱者带着真挚的情感演唱时,能够引起听众的共鸣,不同的情感需要通过不同的发声技巧、表情和肢体语言来表达,例如在演唱一首悲伤的歌曲时,声音可能会变得低沉、缓慢,表情也会流露出忧伤的神情;而在演唱一首欢快的歌曲时,声音会更加明亮、活泼,肢体语言也会更加丰富、有活力。
方法:在演唱过程中,要根据歌曲的情感变化调整自己的演唱状态,可以通过回忆自己类似的经历或情感体验来激发内心的真实情感,要注意表情和肢体语言的自然运用,与歌声相互配合,增强情感的表达效果,例如在演唱《母亲》这首歌时,可以在脑海中浮现出母亲的慈爱面容和自己与母亲相处的温馨场景,让情感自然地流淌出来。
3、舞台表现力
原理:舞台表现力包括演唱者的站姿、手势、眼神等方面,良好的舞台表现力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增强演唱的感染力和观赏性,一个自信、大方的舞台形象会让演唱者更加出色地完成表演,例如在舞台上演唱时,与观众的眼神交流可以拉近与观众的距离,让观众感受到演唱者的真诚和热情;适当的手势可以辅助表达歌曲的情感和内容,使表演更加生动形象。
方法:平时可以对着镜子进行练习,观察自己的表情、手势和站姿是否自然、得体,在舞台上演唱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姿势,挺胸抬头,双脚站稳,手势的运用要简洁、大方,避免过于夸张或繁琐的动作,眼神要与观众有适当的交流,可以根据歌曲的情感变化调整眼神的方向和力度。
要想唱歌好听需要在呼吸
标签: 唱歌技巧 动听歌声 提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