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教育发展迅速,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正朝着建设教育强市的目标稳步迈进。
一、教育规划与政策引领
1、制定长远规划:成都市教育局出台了《成都市“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建成理念先进、体系完备、品质卓越、生态和谐、保障有力的教育强市,包括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更优质均衡,如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8%,义务教育优质学校覆盖率达到70%,优质特色高中在校生覆盖率达75%以上;教育资源供给更加充足,全市将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400所,新增学位30万个等。
2、明确发展方向:《成都教育现代化2035》规划明确了成都教育的十大战略任务,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成都教育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等,为成都教育的长期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
二、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
1、推进学区改革:稳步推进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多校划片,强化均衡分班,规范义务教育学校招生行为,深入治理掐尖招生,实施义务教育优质资源倍增工程,加大新优质学校培育力度,推动“名校+弱校”“名校+新校”集团化办学等。
2、优化招生制度:合理提升普通高中入学比例,优化调整高中招生录取批次,有序规范实施公民同招,更好地发挥综合素质评价在高中招生录取中的作用,推动普通高中学校特色发展、错位发展、多元发展,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
3、加强五育并举:严格落实学校美育、体育、劳动教育课程开设刚性要求,推进美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落实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计分科目;面向全体学生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引导学生掌握至少2项运动技能;创设多维度劳动教育场景,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4、关注心理健康:深化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建设,构建家、校、医、社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完善三级心理维护立体网络,成立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委员会,建强县级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强化学校心理咨询室和辅导室配备,健全校园心理“预防、预警、危机干预”机制。
三、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协同发展
1、提升职教质量: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和高品质中等职业学校、高品质专业建设工程,推动中职学校多样化发展,就业与升学并重,探索发展以专项技能培养为主的特色综合高中,推动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高等职业学校与应用型大学课程互选、学分互认。

2、加强高校合作:推动属地与高校共建附属学校,全市14个区(市)县与30余所在蓉高校开展深度共建,打造“环高校基础教育发展生态圈”,以市级教师共享中心为载体,实施“名校(园)长+成员学校”“名师+成员+学科组”共同体建设,发挥名校长、名师辐射引领作用。
四、教师队伍建设
1、完善管理机制:深化“县管校聘”“两自一包”管理改革,实施中小学“编制+员额”制度,统筹在编教师和员额教师管理使用、待遇保障,加大公办幼儿园教师编制保障力度,优化教师公开招聘办法,吸引优秀人才来蓉从教。
2、加强培训培养:实施新时代蓉城教育名家培养工程,培育选拔特级教师、学科(技能)带头人等高层次教育人才,持续实施教师学历提升工程,对公办中小学(幼儿园)在职教师提升学历给予补贴。
五、教育信息化建设
1、构建智慧教育平台: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建设“数字学校”,系统推进“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2、助力教育管理与服务:健全教育领域“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管理机制和常态化推进机制,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育治理水平,实现教育管理和服务的数字化、智能化。
六、教育成果与社会认可
1、学生综合素质提升:通过一系列教育改革举措,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在各类竞赛、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如成华区的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初见成效,多人在数学、物理、化学等5大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
2、家长社会满意度提高:随着教育质量的提升和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家长和社会对教育的满意度不断提高,成华区通过多种创新举措,让教育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吸引了大量人口流入,成为成都市各区(市)县净流入人口最多的城区之一。
成都在教育领域展现出了蓬勃的发展态势,成都应继续深化教育改革,不断创新教育模式,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在全国教育版图中持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书写更为辉煌的教育篇章。
标签: 成都 发展 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