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师研究生支教背后,为何投身偏远教育?

科菲 研究生资讯 27
东师研究生支教背后,为何投身偏远教育?-第1张图片-益智教育网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简称东师研支团)自1998年成立以来,始终秉持着“严格选拔、精心培育、双线联动、助力成长”的志愿者培育模式,致力于提升中西部地区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以下是关于东师研支团在教育领域的详细内容介绍:

一、支教历史与成就

1、历史沿革

- 东师研支团是全国首批参与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项目”的高校之一,自1998年以来,已成功组建了22届研究生支教团。

2、支教成果

- 累计选派321名志愿者赴青海、宁夏、河南、重庆、云南、吉林等中西部地区开展支教助学工作。

- 先后被团中央授予“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优秀组织奖”,并两次荣获团中央西部计划优秀项目办荣誉称号。

二、志愿者选拔与培养

1、选拔机制

- 东师研支团坚持“严格选拔”的原则,通过多轮面试和综合评估,确保选拔出具有高尚道德情操、扎实专业知识和较强教学技能的志愿者。

东师研究生支教背后,为何投身偏远教育?-第2张图片-益智教育网

2、培训体系

- 实施“精心培育”策略,为志愿者提供系统的岗前培训和定期的业务指导,以提升其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支教活动与实践

1、教学服务

- 志愿者们在受援地学校承担教学任务,开设多样化课程,如自然地理学、音乐理论、戏剧与影视学等,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 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采用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文化建设

- 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组织各类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文艺演出等,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 推动受援地学校与外界的交流与合作,拓宽师生的视野和思路。

3、扶贫济困

- 关注贫困学生群体,实施一对一帮扶计划,提供学习用品、生活物资等援助。

- 协助当地政府开展扶贫工作,推动教育公平和社会发展。

四、特色项目与创新

1、红色筑梦课堂

- 在巴南区鱼洞街道云篆山村等地开展“红色筑梦课堂”,通过讲述革命故事、传唱红色歌曲等形式,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网络云支教

- 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远程支教活动,打破地域限制,让更多学生受益于优质教育资源。

3、厚普公益学校

- 自2009年起,东师研支团成员创办并运营厚普公益学校,为农民工家庭子女提供课外辅导和兴趣班教学服务。

五、社会影响与反响

1、提升教育质量

- 东师研支团的到来显著提升了受援地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赢得了当地师生和家长的高度赞誉。

2、促进区域发展

- 通过支教活动,促进了受援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增强了当地群众对教育的认同感和满意度。

3、树立品牌形象

- 东师研支团以其专业的教学态度、无私的奉献精神和显著的支教成果,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和社会口碑。

六、未来展望与发展

1、持续深化支教工作

- 东师研支团将继续秉承初心使命,深化支教工作内涵与外延,不断提升支教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加强品牌建设与宣传

- 加大品牌建设力度,提升东师研支团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加强宣传推广工作,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支教队伍。

3、拓展合作领域与渠道

- 积极寻求与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合作机会,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和渠道,为受援地提供更多支持和帮助。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以其卓越的支教成果、严谨的选拔机制、丰富的教学活动以及深远的社会影响,成为了我国教育扶贫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东师研支团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为推动中西部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FAQs

1、东师研支团是如何选拔志愿者的?

- 东师研支团通过多轮面试和综合评估来选拔志愿者,确保他们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教学技能。

2、东师研支团在支教过程中都开展了哪些活动?

- 东师研支团在支教过程中不仅承担教学任务,还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扶贫济困等工作,并开展了一系列特色项目如红色筑梦课堂、网络云支教等。

3、东师研支团的支教成果有哪些?

- 东师研支团的支教成果显著,包括提升受援地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社会口碑等。

标签: 东师研究生 支教 偏远教育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