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副省级)试题,聚焦于“公共素养与大国意识”这一主题,深刻反映了社会热点问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于国家发展、民族精神以及公民素质等多维度问题的理解与分析能力,以下是对试题的详细解答及解析。
一、问题概括与建议(第一题)
问题概括:
1、阅读场所不足,影响国民阅读习惯和文明素质提升。
2、低头族现象普遍,读书人少,导致文化知识支撑不足。
3、文明缺失现象频发,损害国家形象。
4、道德礼俗缺失,社会责任感减弱。
具体建议:
1、增加阅读场所:倡导全民阅读,广建社区图书馆、城市书房等,提供便捷的阅读环境。

2、减少低头族现象:通过立法保障阅读时间,如设立“国家阅读日”,鼓励公众参与阅读活动;加强媒体宣传,引导公众重视阅读。
3、加强素质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开展多样化的文明实践活动,提升国民文明素质。
4、重构社会礼俗: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礼俗体系。
5、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开设专门的教育课程、举办公益活动等方式,培养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二、解释分析(第二题)
“中国的教育技术层面已经走得太快了,‘灵魂’跟不上了。”
这句话指出了中国当前教育存在的问题:过分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心灵、素质的培养,即教育过于功利化,追求分数和升学率,而忽略了对学生品德、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塑造,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长远进步。
三、导言撰写(第三题)
艺术家黎明作品展导言:
本次展览以“中国元素”和“中国符号”为创作宗旨,通过布面油画、现代装置、水墨实验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现了黎明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表达,其作品不仅体现了对历史的挖掘和与历史对话的要求,更凸显了中国的民族自尊与主体精神,我们希望通过此次展览,让观众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和力量,激发大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和热爱。
四、讲话稿撰写(第四题)
素质养成,从学会道谢和应对致谢开始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在这美好的时节,我们齐聚一堂,共同开启“文明素养教育主题宣传周”活动,本次活动的主题是“素质养成,从学会道谢和应对致谢开始”。
文明素养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它体现在我们的言行举止之中,学会道谢和应对致谢,不仅是基本的礼貌用语,更是我们内心感恩和平和的体现,当我们收到帮助时,真诚地道一声“谢谢”,不仅能让对方感受到温暖和尊重,也能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滋养,同样,当面对他人的感谢时,我们回应一个微笑或一句“不客气”,也是在传递正能量和友善。
我呼吁大家,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学会道谢和应对致谢,让文明用语成为我们交流的桥梁,让文明行为成为我们生活的常态,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我们的校园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我们的社会也会更加文明进步。
谢谢大家!
五、文章撰写(第五题)
标题:不学礼 无以立
《论语》有云:“不学礼,无以立。”这句话深刻阐述了“礼”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和谐中的重要性,礼,不仅是一种外在的行为规范,更是一种内在的精神追求,它关乎个人的品德修养、社会的文明程度乃至国家的国际形象。
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我们往往过于追求物质利益和效率提升,而忽视了对“礼”的学习与践行,正如材料所述,无论是个人、组织还是国家都需要有“礼”作为支撑才能立得稳、行得远,因此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学习礼仪的重要性并积极付诸实践。
“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认真学习礼仪知识践行礼仪规范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