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公共行政学教材哪个好?求推荐实用性强、案例丰富的入门书。

选择一本优质的公共行政学教材对于系统学习该学科至关重要,无论是本科生、研究生还是从业者,都需要兼顾理论深度、知识体系与实践案例的平衡,当前市面上公共行政学教材种类繁多,国内外版本各有侧重,以下从经典教材、国内主流教材、实践导向教材等维度进行分析,并附对比表格,帮助读者根据自身需求选择。

公共行政学教材哪个好?求推荐实用性强、案例丰富的入门书。-图1

国外经典教材:理论体系的奠基者

国外公共行政学教材历史悠久,理论体系成熟,尤其适合希望深入理解学科根基、追踪国际前沿的读者。

  1. 《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Public Administration: Understanding Management, Politics, and Laws in Public Sector)
    作者:戴维·H·罗森布鲁姆(David H. Rosenbloom)等
    这本书被誉为公共行政学领域的“圣经”,以“管理、政治、法律”三大途径为核心框架,全面梳理了学科发展历程,其优势在于:

    • 理论覆盖全面:从传统公共行政(威尔逊、古利克)到新公共管理(奥斯本、盖布勒),再到新公共治理(网络治理、协同治理),系统呈现不同流派的争论与融合;
    • 案例丰富:结合美国及其他国家的公共管理实践,如政府改革、政策执行、官僚伦理等,增强理论的可读性;
    • 视角多元:不仅关注政府内部管理,还涉及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非营利组织的互动,适合拓展宏观视野。
      适合人群:本科生入门、研究生深化学习,尤其适合需要构建完整理论框架的读者。
  2. 《公共部门管理》(Public Management and Administration)
    作者:克里斯托弗·胡德(Christopher Hood)等
    该书以“新公共管理”运动为背景,聚焦公共部门的管理创新与改革实践,其特色在于:

    • 批判性视角:对新公共管理“市场化、企业化”逻辑进行反思,探讨公共性与效率之间的张力;
    • 比较研究:对比分析英美、欧洲等不同国家公共管理模式的差异,提供国际化视野;
    • 议题前沿:涵盖数字政府、绩效管理、公共服务外包等当代热点问题。
      适合人群:研究生、公共部门从业者,尤其关注公共管理改革与创新的读者。
  3. 《公共行政学:概念与案例》(Public Administration: Concepts and Cases)
    作者:理查德·斯蒂尔曼(Richard J. Stillman)
    这本书以“概念+案例”为特色,每章先介绍核心理论(如官僚制、政策过程、领导力),再辅以经典案例(如“纽约警察局停摆事件”“奥巴马医改执行”),帮助读者将理论与现实问题结合,其优势在于:

    • 案例时效性强:案例选取贴近当代公共管理实践,如危机管理、跨部门协作等;
    • 思辨性突出:通过案例引导读者分析公共行政中的价值冲突(如公平与效率、责任与灵活)。
      适合人群:本科生、MPA(公共管理硕士)学生,适合案例教学与课堂讨论。

国内主流教材:本土化与实践导向

国内公共行政学教材在借鉴国外理论的基础上,更注重结合中国政治行政体制与改革实践,适合本土化学习需求。

  1. 《公共行政学》(第三版)
    作者:张成福、党秀云
    作为国内高校广泛使用的教材,这本书以“治理现代化”为主线,构建了“价值-结构-过程-变革”的四维框架,其特点包括:

    • 本土化特色鲜明:结合中国政府机构改革、放管服改革、数字政府建设等实践,分析中国公共行政的特殊性与规律性;
    • 体系完整:涵盖行政职能、行政组织、行政领导、公共政策、行政法治等核心内容,符合国内教学大纲要求;
    • 价值导向清晰: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公共行政理念,探讨公共责任、公共服务等伦理议题。
      适合人群:本科生入门,国内考研备考(如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2. 《行政管理学》(第六版)
    作者:夏书章
    夏书章先生被誉为“中国MPA之父”,这本教材是国内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历经多次修订,持续融入最新改革实践,其优势在于:

    • 历史脉络清晰:从中国古代行政思想到当代中国行政改革,梳理了中国公共行政的发展演变;
    • 基础概念扎实:对行政、行政权力、行政职能等基本概念的界定准确,适合打牢基础;
    • 语言通俗易懂:避免了过多理论晦涩表述,适合初学者自学。
      适合人群:零基础入门者、跨专业考生,以及对公共行政史感兴趣的读者。
  3. 《公共管理导论》(第三版)
    作者:欧文·休斯(Owen E. Hughes),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翻译版
    虽然作者是国外学者,但国内高校(尤其是MPA项目)广泛采用其中译本,这本书以“公共管理”替代“公共行政”,强调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其特色在于:

    • 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分析市场化、分权化、民营化等改革趋势,并结合中国“事业单位改革”“政府购买服务”等实践案例;
    • 批判性思维:探讨公共管理中的“政府失灵”“市场失灵”等问题,引导读者辩证看待公共部门角色。
      适合人群:MPA学生、公共部门从业者,需要将国际理论与本土实践结合的读者。

实践与进阶教材:面向应用与前沿

对于有一定理论基础、希望提升实践能力或追踪学科前沿的读者,可参考以下教材:

  1. 《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The Future of Governance: Governing in the 21st Century)
    作者:B·盖伊·彼得斯(B. Guy Peters)
    聚焦数字时代公共治理的创新模式,如网络治理、整体性政府、大数据决策等,适合了解公共行政的前沿议题。

  2. 《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三版)
    作者:威廉·N·邓恩(William N. Dunn)
    虽然以“公共政策”为主题,但其政策分析框架(如问题构建、方案评估、效果评估)是公共行政学的重要工具,适合深化政策执行与评估能力。

教材对比与选择建议

为更直观地比较不同教材的特点,以下从适用对象、理论深度、本土化程度、实践案例四个维度进行对比:

教材名称 适用人群 理论深度 本土化程度 实践案例
罗森布鲁姆《公共行政学》 本科生/研究生 深刻 中(以美国为主) 丰富
胡德《公共部门管理》 研究生/从业者 较深 中(比较视角) 较多
斯蒂尔曼《公共行政学:概念与案例》 本科生/MPA学生 中等 低(案例国际化) 丰富
张成福《公共行政学》 本科生/考研学生 中等
夏书章《行政管理学》 零基础/跨专业考生 基础 较少
休斯《公共管理导论》 MPA学生/从业者 中等 中高(结合中国) 较多

选择建议

  1. 本科生入门:优先选择夏书章《行政管理学》(打基础)+ 张成福《公共行政学》(构建本土化体系),辅以斯蒂尔曼的案例教材增强理解;
  2. 研究生深化:精读罗森布鲁姆《公共行政学》(理论框架)+ 胡德《公共部门管理》(批判视角),结合彼得斯的前沿著作追踪学科动态;
  3. MPA/从业者: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理论与实践结合)+ 邓恩《公共政策分析导论》(工具应用),同时关注国内政府工作报告、政策文件以补充实践案例。

FAQs

Q1:零基础自学公共行政学,应该先看国内教材还是国外教材?
A1:建议先从国内教材入手,如夏书章《行政管理学》或张成福《公共行政学》,国内教材语言通俗、体系符合国内认知习惯,且结合中国政治行政体制,能帮助快速建立基础框架,待掌握基本概念后,再阅读罗森布鲁姆《公共行政学》等国外经典,拓展国际视野与理论深度,避免直接接触国外教材时因文化背景差异产生理解障碍。

Q2:公共行政学教材那么多,如何判断一本教材是否“优质”?
A2:判断教材质量可从四个维度入手:一是理论体系完整性,是否涵盖学科核心议题(如行政组织、公共政策、行政伦理)且逻辑清晰;二是本土化适配度,是否结合本国政治行政实践(如中国读者需关注政府改革、公共服务等内容);三是案例时效性与典型性,案例是否贴近现实问题且能支撑理论观点;四是学术规范性,参考文献是否权威,观点是否客观中立(避免过度主观或意识形态化),可参考高校推荐书目、同行评价(如豆瓣、知乎书评)及自身学习阶段(入门/进阶)综合选择。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