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中医内科学趣味方歌

解表剂经典方歌

麻黄汤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无汗喘,宣肺平喘此方宜。”
| 药物组成 | 功效 | 主治病症 | 配伍特点 | |----------------|--------------------|------------------------------|--------------------------| | 麻黄(君)、桂枝 |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 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无汗而喘) | 麻桂相须为用,增强发散之力;杏仁降气助麻黄平喘 | | 炙甘草 | 调和诸药,缓峻护正 | | 制约麻桂辛温燥烈之性 |

中医内科学趣味方歌-图1

趣味联想:想象寒冬腊月裹着厚棉袄(表闭),突然被一阵热风吹开拉链(发汗),呼吸瞬间通畅(平喘),麻桂杏甘”四味药的顺序,可联想为“妈贵行干”(谐音梗)。

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 药物组成 | 功效 | 主治病症 | 特殊用法 | |------------------------|-----------------------|----------------------------|--------------------------| | 金银花、连翘 |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 温病初起(发热咽痛、微恶风寒) | 鲜苇根煎汤代水送服 | | 薄荷、牛蒡子、淡竹叶 | 透表散热,利咽消肿 | | 香气轻扬如春风拂面 | | 桔梗、甘草 | 宣肺化痰,调和口感 | | 甘草调和诸药兼矫味 |

记忆口诀扩展:“银翘荷牛桔草竹,芦根豆豉煮成粥”——将药物名串成日常食物场景,轻松记住十味药材。


清热剂代表方歌

白虎汤

“白虎膏知甘草粳,气分大热此方清;高热烦渴汗出脉洪大,四大症现效如神。”
| 君药 | 臣药 | 佐使药 | 核心病机 | 典型症状 | |--------------|------------|------------|----------------|--------------------------| | 石膏(一斤) | 知母(六两)| 粳米、甘草 | 阳明经热盛伤津 | 大汗、大渴、大热、脉洪大 |

临床加减案例:若见口渴甚者加天花粉;兼见出血倾向时配犀角地黄汤,此方犹如消防员用水枪直击火源(清胃热),但需注意中病即止,避免过用寒凉伤胃阳。

龙胆泻肝汤

“龙胆泻肝栀芩柴,生地车前泽泻偕;当归芍草苓术苦,肝胆湿热尽能排。”
| 分组记忆法 | 功能模块 | 对应脏腑经络 | |---------------------|------------------------|----------------------| | 龙胆草、黄芩、栀子 | 清泻肝胆实火 | 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 | | 泽泻、木通、车前子 | 利湿导热下行 | 下焦膀胱经 | | 生地、当归、白芍 | 养血柔肝防苦燥伤阴 | 肝体阴用阳的特性体现 | | 柴胡疏肝引经报使 | 引导药力直达病所 | |

趣味比喻:把肝胆比作堵塞的下水道,本方既是高压水枪冲洗污垢(清热利湿),又是疏通管道的工具(疏肝理气),还自带修复涂层(养血滋阴)。


补益剂精华撷取

四君子汤

“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益气健脾基础方,脾胃虚弱从此愈。”
| 角色定位 | 药材名称 | 作用方向 | 类比现代管理学概念 | |----------------|----------------|------------------|--------------------------| | 领导者(君) | 人参 | 大补元气 | CEO决策层 | | 执行团队 | 白术、茯苓 | 健脾燥湿止泻 | 中层干部落实政策 | | 协调者 | 炙甘草 | 调和药性+矫味 | HR部门平衡人际关系 |

进阶应用:加陈皮名“异功散”,治脾虚兼气滞腹胀;合黄芪则为“六君子汤”,增强补气升提之力,恰似企业从初创到扩张的不同发展阶段。

六味地黄丸

“地八山山四,丹泽茯苓三;肾阴不足证,滋阴补肾安。”
(注:“地八”指熟地黄八钱为君,“山山”即山药、山茱萸各四钱,“丹泽茯苓”各三钱)

三阴并补结构 具体药材 对应脏腑 现代研究支持疗效
滋补肾阴为主 熟地黄 含梓醇等成分促进造血功能
兼顾肝脾 山药(脾)、山茱萸(肝) 肝脾 多糖类物质调节免疫
利湿泄浊防滋腻 泽泻、牡丹皮、茯苓 三焦水道 利尿成分改善水肿

生活化记忆:将方中“三补三泻”比作家庭理财——收入(补)、支出(泻)动态平衡,避免资金淤积或流失。


理气活血特色方

血府逐瘀汤

“桃红四物合四逆,牛膝桔梗枳壳齐;柴胡引经入胸胁,逐瘀活血效第一。”
| 组成拆解 | 来源方剂 | 新增药物 | 靶向部位 | |-------------------|------------------|------------------|--------------------------| | 桃仁、红花 | 《医林改错》自拟经验方 | | 活血化瘀核心对药 | | 当归、川芎、赤芍、生地 | 四物汤改良版 | | 养血润燥防破血太过 | | 柴胡、枳壳 | 四逆散加减 | | 疏肝理气开郁结 | | 牛膝引血下行 | — | | 导瘀血从大便而出 | | 桔梗载药上行 | — | | 提携药力至胸膈之上 |

形象化理解:此方可视为古代版的“血管清道夫”,既能溶解血栓(活血),又能扩张管道(理气),还能双向调节血流方向(升降浮沉),适用于冠心病心绞痛、顽固性头痛等属瘀血阻络者。

逍遥散

“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肝郁血虚脾弱证,疏肝养血脾气和。”
| 情绪关联症候群治疗思路 | 对应药物组合 | 心理效应机制 | |------------------------|--------------------------|----------------------------| | 抑郁焦虑→疏肝解郁 | 柴胡、薄荷 | 芳香走窜醒脑安神 | | 月经不调→养血柔肝 | 当归、白芍 | 雌激素样作用调节内分泌 | | 食欲不振→健脾和中 | 白术、茯苓、甘草 | 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强胃肠动力 |

文化延伸:方名“逍遥”暗合道家思想,提示患者通过药物干预达到身心自在的状态,类似现代人所说的“躺平疗法”,实则是通过调和脏腑功能实现内在平衡。


固涩剂巧妙构思

金锁固精丸

“金锁固精芡莲须,龙骨牡蛎沙苑藜;莲子蒺藜共研末,遗精滑泄此方医。”
| 防御工事构建策略 | 选用药材 | 作用机理 | |------------------------|------------------------|------------------------------| | 外层屏障 | 龙骨、牡蛎(重镇潜降) | 收敛固摄如同城门落锁 | | 中层缓冲带 | 沙苑子、芡实(补肾固精)| 填补漏洞增强封藏能力 | | 内部修补系统 | 莲子心清心火 | 防止相火妄动扰动精室 |

隐喻解析:该方如同古代城池防御体系,既有城墙垛口(龙骨牡蛎),又有护城河(芡实沙苑),更有哨兵巡逻(莲子蒺藜),全方位守护精关不固的问题。

四神丸

“四神故纸枣香脂,肉蔻生姜同捣随;黎明腹泻因脾肾,温肾暖脾止泻迟。”
| 晨泻病理链条 | 针对性药物 | 炮制工艺特色 | |----------------------|-----------------------|-----------------------------| | 命门火衰→五更泻 | 故纸(补骨脂)、肉豆蔻 | 盐炒增强入肾经效果 | | 脾失健运→完谷不化 | 大枣、生姜 | 炙烤后温中散寒力量倍增 | | 肠道滑脱→久泻不止 | 吴茱萸 | 醋制引药入肝经抑木扶土 |

时空联想法:将服药时间定在鸡鸣时分(五更),此时阳气初升,借自然界生发之力助推药效直达病所,如同给肠胃做“晨操”。


相关问答FAQs

Q1:为什么有些方歌会出现不同版本?如何判断哪个更准确?
A:由于地域流派差异(如伤寒派与温病派)、师承口传误差及后世医家发挥等原因,同一方剂可能存在多种唱词形式,建议优先选择教材标准版,同时关注两点:①是否包含全部药物组成;②功效主治描述是否符合原方本义,伤寒论》原文方歌通常更严谨,而民间流传版本可能侧重趣味性导致细节省略。

Q2:背诵方歌时容易混淆怎么办?有没有高效的记忆方法?
A:可采用“三维记忆法”:①视觉编码——将药物按君臣佐使分类制作思维导图;②听觉强化——跟读录音利用碎片时间反复熏陶;③动觉辅助——用手指在空中书写药名加深肌肉记忆,将抽象药理转化为生活场景(如把小青龙汤想象成冬天喝姜汤驱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