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中常考的成语,不仅反映了汉语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力,也体现了中国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以下将详细解释一些常见的成语:
1、高山流水:这个成语出自《列子·汤问》,讲述的是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能听懂其意的故事,它比喻知己或知音,也可以形容音乐高妙。
2、指鹿为马:源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故意指着鹿说是马,这个成语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3、破釜沉舟:这个成语来自《史记·项羽本纪》,描述项羽在巨鹿之战前命令士兵打破饭锅、凿沉渡船以示决心,它比喻做事下定决心,不留退路。
4、请君入瓮:出自《资治通鉴·唐纪》,讲的是来俊臣用周兴的方法整治周兴的故事,这个成语表示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5、图穷匕见:来源于《战国策·燕策三》,荆轲刺秦王时,展开地图后匕首出现,该成语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
6、纸上谈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国名将赵括只会纸上谈论军事,实际作战却大败,它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7、东施效颦:源于《庄子·天运》,东施盲目模仿西施的美丽,结果适得其反,这个成语比喻盲目模仿他人,反而效果不好。
8、对牛弹琴:出自汉代牟融的《理惑论》,比喻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白费口舌。
9、江郎才尽:源自《南史·江淹传》,原指江淹晚年文思衰退,后比喻人的文采思情衰退。
这些成语不仅在日常交流中广泛使用,也是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的常见考点,掌握这些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对于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应对考试都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