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创新思维与发散性思维,2025年如何突破瓶颈?

核心定义:它们是什么?

发散性思维 - 思维的“广度”

发散性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是指从一个中心点或问题出发,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思考,产生大量、多样化、甚至看似不相关的想法、假设或解决方案的思维方式。

创新思维与发散性思维,2025年如何突破瓶颈?-图1

  • 核心特征:

    • 流畅性: 在单位时间内产生想法的数量,想法越多,思维越流畅。
    • 变通性/灵活性: 想法跨越不同类别和领域,能够从一个思路切换到另一个完全不相关的思路,体现了思维的灵活性。
    • 独特性: 产生新颖、罕见、与众不同的想法,这是创新价值的重要来源。
    • 精致性: 对已有的想法进行补充、完善和细化,使其更加具体、可行。
  • 简单比喻: 想象在一个十字路口,发散性思维就是允许你向四面八方任意探索,寻找所有可能的路径,而不仅仅是地图上标明的那一条。

  • 例子: 问题: 回形针有多少种用途?

    • 常规回答: 夹纸、做书签、当牙签。
    • 发散性思维回答: 头发夹子、天线、鱼钩、开锁工具、导电体(金属)、微雕的原料、现代艺术的材料、绳索的临时固定点…… 甚至可以把它拉直变成一根针。

创新思维 - 思维的“价值创造”

创新思维是一种更高级、更综合的思维方式,它不仅包括产生新想法(发散),还包括对这些想法进行评估、筛选、优化,并最终将其转化为有价值、可行的解决方案或产品的全过程。

  • 核心特征:

    • 综合性: 它融合了发散性思维和收敛性思维
    • 目标导向: 创新的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创造价值、满足需求或改善现状,而不仅仅是“想出点子”。
    • 批判性与建设性: 能够对想法进行理性的分析和批判,同时又能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和重构。
    • 实践性: 关注想法的落地和实现,考虑可行性、成本、资源等现实因素。
  • 简单比喻: 创新思维不仅是在十字路口探索所有路径(发散),还要评估哪条路径最快、最安全、风景最好(收敛),然后选择一条并最终走完它,到达目的地。

  • 例子: 问题: 如何解决城市“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难题?

    • 发散阶段: 提出各种想法:共享单车、电动滑板车、小型无人驾驶汽车、社区巴士、地铁接驳车、甚至个人飞行器……
    • 收敛与评估阶段: 分析每种方案的优缺点,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维护成本高;无人驾驶技术不成熟、成本高;小型电动滑板车可能更灵活、更便宜。
    • 创新方案: 结合技术(App定位、智能锁)和商业模式(分时租赁、定点停放),推出“共享电动滑板车”服务,这个方案既新颖(创新),又经过了评估和优化,最终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业产品。

关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创新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不是孤立的,而是创新过程中两个紧密相连的阶段。

可以把创新过程比作一个“漏斗”或“双螺旋结构”:

  1. 上半部分:发散性思维(广度)

    • 目标: 尽可能多地收集“原材料”——即各种想法、可能性、假设。
    • 原则: 追求数量和多样性,暂时不做评判,在这个阶段,一个“疯狂”的想法可能比一个“平庸”的想法更有价值。
    • 工具: 头脑风暴、思维导图、SCAMPER法(替代、组合、调整、修改、其他用途、消除、重新排列)等。
  2. 下半部分:收敛性思维(深度)

    • 目标: 从大量的想法中筛选、提炼、整合,最终形成少数几个或一个最优的解决方案。
    • 原则: 运用逻辑、批判性思维和现实约束进行评估,问自己:哪个想法最可行?哪个能最好地解决问题?成本效益如何?
    • 工具: 决策矩阵、可行性分析、成本效益分析、原型测试等。

创新思维 = 发散性思维 + 收敛性思维

没有发散性思维的收敛,是“无源之水”,你只是在现有的几个选项里做选择,很难产生真正的突破。 没有收敛性思维的发散,是“空中楼阁”,你可能会产生无数个点子,但最终无法落地,变成“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如何培养这两种思维?

培养发散性思维:

  1. 打破思维定势:

    • 挑战假设: 对习以为常的规则和前提提出疑问。“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这样做?”
    • 反向思考: 从相反的角度思考问题,如何让一个产品更快地“失败”?
  2. 拥抱好奇心:

    • 像孩子一样对世界保持好奇,多问“为什么”和“…会怎样?”。
    • 广泛涉猎不同领域的知识,跨界学习是激发新联想的绝佳方式。
  3. 练习思维工具:

    • 思维导图: 以一个关键词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出相关的想法,鼓励联想。
    • 强制关联法: 随意选择两个不相关的事物(如“香蕉”和“火箭”),强行找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点或结合点。
  4. 创造“安全”的环境:

    在头脑风暴时,遵循“不评判、不否定、求数量、鼓励搭便车”的原则,让想法自由流淌。

培养创新思维(综合能力):

  1. 先发散,后收敛:

    在解决任何问题时,有意识地先进行“发散”阶段,设定一个时间,疯狂地列出所有可能性,然后再进入“收敛”阶段,进行冷静的分析和筛选。

  2. 培养同理心:

    创新的本质是满足人的需求,学会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他们的痛点和渴望,这是判断一个想法是否有价值的根本标准。

  3. 拥抱失败和快速迭代:

    不要害怕失败,把它看作是学习的机会,采用“快速原型,小步快跑”的策略,将想法做成简单的原型去测试,根据反馈快速修改和完善。

  4. 跨界学习与整合:

    主动了解其他行业的知识和方法,很多伟大的创新都是将一个领域的技术或模式应用到另一个领域的结果(如将GPS技术应用到手机上)。


特征 发散性思维 创新思维
核心 产生多样化、新颖的想法 创造有价值的解决方案
焦点 广度、数量、可能性 深度、可行性、价值
过程 开放、探索、不做评判 综合、评估、优化、实践
与收敛的关系 主要依赖发散 是发散与收敛的结合体
比喻 播种:撒下尽可能多的种子 收获与培育:选择最好的种子,精心培育,最终收获果实

发散性思维是创新的“起点”和“燃料”,而创新思维是驱动整个创新过程从“想法”到“现实”的“引擎”,一个成功的创新者,必须既能天马行空地想象,又能脚踏实地地行动。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