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非常经典且实际的问题,很多考生在选择中国传媒大学的研究生时,都会优先考虑“哪个好考”,但需要明确一点:“好考”是相对的,它不等于“简单”或“没前途”。

“好考”通常意味着以下几个因素中的一个或多个:
- 招生人数多:名额多,竞争基数相对小。
- 报录比低:报考人数相对于招生人数较少。
- 更侧重基础:考察范围广,但深度要求相对较低,适合跨专业或基础扎实的同学。
- 对本科背景要求不苛刻:不歧视双非或跨专业考生。
综合以上几点,并结合中传的学科特点,我可以为你梳理出几个相对“好考”的方向,并分析其优缺点。
相对“好考”的学院和专业方向
以下方向普遍被认为是中传考研中性价比和上岸率较高的选择: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是中传的王牌学院,但并非所有专业都“卷”上天。
- 推荐专业:国际新闻学(学硕/专硕)
- 为什么相对好考?
- 招生人数较多:相比于新闻学、传播学等热门专业,国际新闻的招生名额通常更多。
- 语言门槛:虽然初试不考外语,但复试中对英语口语和听力有一定要求,这会自然筛选掉一部分英语能力不强的考生,从而降低了纯应试的竞争激烈程度。
- 知识面要求广涉及国际关系、中外新闻史、新闻理论等,需要考生有较广的知识面,而不是死记硬背,这反而给了跨专业(如国际关系、外语)的同学机会。
- 适合人群:英语能力尚可,对国际时事、跨文化传播感兴趣,知识面广的同学。
- 为什么相对好考?
电视学院
电视学院实力雄厚,但部分专业竞争激烈,有些则相对温和。
- 推荐专业:电视编导(MFA 艺术硕士)
- 为什么相对好考?
- 招生人数多:作为电视学院的拳头专业之一,每年的招生名额非常可观。
- 实践导向:非常看重考生的作品集和创作潜力,如果你的本科经历或实习经历中有相关的视频作品、策划案等,会是巨大的加分项,这可以弥补初试分数的不足。
- 有迹可循:业务课一(艺术基础)和业务课二(电视编导基础)的考察范围相对固定,只要肯下功夫背诵和理解,拿分比较稳定。
- 适合人群:有相关实践经验(如学生组织、实习、个人创作),动手能力强,对电视节目创作有热情的同学。
- 为什么相对好考?
艺术研究院
艺术研究院是中传的“学术型”学院,与电视学院、动画学院等“实践型”学院形成对比。
- 推荐专业: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硕)
- 为什么相对好考?
- 学术导向:更侧重于理论研究和学术写作,对作品创作能力要求不高,这对于不擅长动手实践但理论功底扎实的同学非常友好。
- 竞争格局不同:报考这里的同学,很多是真心想做学术研究,而不是为了进电视台或公司,因此竞争的“功利性”稍弱一些。
- 考察深度适中:虽然考广电艺术史、艺术理论等,但相比于纯理论学科,其应用性更强,复习起来不至于过于枯燥。
- 适合人群:理论功底扎实,喜欢阅读和写作,有志于从事学术研究或进入高校、研究机构的同学。
- 为什么相对好考?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是中传的“文科基础”学院,专业设置比较传统。
- 推荐专业: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硕)
- 为什么相对好考?
- 专业壁垒相对较低:对于中文系、外语系等文科背景的同学来说,入门门槛不算太高,主要考察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等基础知识。
- 招生稳定:每年都有一定的招生名额,不会出现大起大落。
- 就业方向多元:虽然是基础学科,但毕业生可以从事媒体编辑、文案、教师、公务员等多种工作,就业面广。
- 适合人群:中文、外语等文科背景,对语言文字本身有浓厚兴趣,学习习惯好、能沉下心背书的同学。
- 为什么相对好考?
如何判断一个专业是否“好考”?—— 自我评估指南
与其盲目追求“好考”,不如结合自身情况进行评估,你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来衡量:
看招生数据(硬指标)
- 招生人数:去中研院官网查找近3年的《硕士专业目录》和《拟录取名单》,优先选择招生人数超过10人的专业,上岸概率会大很多。
- 报录比:这是最核心的数据,如果官网不公布,可以通过各种考研论坛、QQ群、找直系学长学姐等方式打听。报录比低于10:1的专业竞争压力会小很多。
- 复试分数线:看近三年的复试线,如果分数线远低于国家线,或者常年稳定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如350分左右),通常意味着这个专业要么是冷门,要么是试卷难度大,需要谨慎分析。
(匹配度)
- 是否擅长背诵?:像新闻学、传播学、艺术学理论等专业,需要大量记忆,如果你记忆力好,不排斥背书,这就是你的优势。
- 是否擅长写作?:几乎所有文科专业都需要写论述题、分析题,如果你逻辑清晰,文笔流畅,就能在专业课上拿到高分。
- 是否擅长创作?:像MFA(艺术硕士)的很多专业,作品集是决定性的,如果你有拿得出手的作品,初试分数要求可以适当放宽。
- 是否擅长英语?:国际新闻、外国电影研究等方向,英语是硬通货。
看自身背景(核心竞争力)
- 本科专业:跨专业考生不要怕,但要找准交叉点,计算机考生可以考数字媒体技术,法学考生可以考传媒法规,英语考生可以考国际新闻。
- 实践经验:有在媒体、互联网大厂、广告公司实习经历的同学,在报考新闻、广告、MFA等专业时优势巨大。
- 个人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选择一个你真正感兴趣的方向,才能在枯燥的备考中坚持下去,并且未来读研也更有幸福感。
重要提醒
- “好考”≠“好就业”:以上推荐的专业相对容易上岸,但就业前景需要具体分析,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就业路径可能不如新闻传播学那么直接对口媒体,但它的普适性更强。
- 中传整体不差:即使是相对“好考”的专业,其平台资源、师资力量、校友网络在全国范围内也是顶尖的,能考上中传的任何一个专业,都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 信息战是关键:考研不仅是知识的比拼,更是信息的比拼,一定要多渠道、多方面地搜集信息,联系直系学长学姐,获取第一手资料。
总结建议:
- 如果你是跨专业考生,想找个稳妥的切入点:可以考虑新闻学院的国际新闻学或人文学院的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如果你有实践经验,动手能力强:电视学院的电视编导(MFA)是你的不二之选。
- 如果你理论功底扎实,想做学术:艺术研究院的广播电视艺术学值得重点考虑。
请务必结合自身情况,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祝你备考顺利,成功上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