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AI生成思维链,人类思考还剩什么?

从成语/俗语的角度:思维“行”什么?

在中文里,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成语叫 “行成于思”

AI生成思维链,人类思考还剩什么?-图1

  • 含义:指做事情的成功,在于多思考、有周密的计划,这句话强调了思考是行动的前提和基础
  • 出处:出自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 引申义:它告诉我们,任何有价值的行动(行),都不是盲目冲动的,而是经过深思熟虑(思)的结果,从这个角度看,思维“行”的是“成功”“智慧”“周密的计划”

从个人成长的角度:我们应该“行”什么样的思维?

这可能更接近您想问的核心问题,在现代社会,仅仅“行成于思”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培养和践行更多元、更高级的思维模式,以下是一些非常重要且值得“行”的思维:

① 批判性思维

  • 是什么:不是“批评”,而是不盲从、不轻信,对信息、观点和论据进行审慎的分析、评估和质疑。
  • 为什么重要: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能帮助我们辨别真伪,避免被误导,做出更理性的决策。
  • 如何“行”: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证据是什么?”、“有没有其他可能性?”。

② 成长型思维

  • 是什么:由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提出,相信自己的能力、智慧和才华是可以通过努力、学习和坚持不懈来发展的。
  • 为什么重要:能让我们拥抱挑战、从失败中学习、坚持不懈,是个人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 如何“行”:把“我做不到”换成“我暂时还做不到,但我可以学”;把失败看作是学习的机会,而不是对自身能力的最终审判。

③ 系统性思维

  • 是什么:一种“ seeing the forest for the trees ”(见森林,也见树木)的思维方式,它强调事物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要看到整体和动态变化,而不是孤立地看待局部。
  • 为什么重要:能帮助我们解决复杂问题,理解复杂系统(如商业、社会、生态)的运作规律,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
  • 如何“行”:画思维导图、分析因果链、思考“…会怎样?”。

④ 设计思维

  • 是什么:一种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强调通过共情定义问题构思原型制作测试来创新。
  • 为什么重要:特别适用于产品开发、服务创新和流程优化,能创造出真正满足用户需求的解决方案。
  • 如何“行”:多与用户交流,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和痛点;动手制作简单的原型来快速验证想法。

⑤ 元认知

  • 是什么:即“对思考的思考”,指我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和监控,简单说,就是思考自己是如何思考的
  • 为什么重要:是最高级的思维能力之一,能让我们意识到自己的思维偏见、知识盲区,从而调整和优化自己的学习与决策过程。
  • 如何“行”:在学习或决策后,复盘:“我刚才的思考过程是怎样的?哪里做得好?哪里可以改进?”

从行动与思维关系的角度:思维如何“行”动?

思维本身是内在的、抽象的,它需要通过“行动”来体现其价值。“思维行什么”也可以理解为:我们的思维如何指导我们的行动?

  • 思维 → 行动 → 结果
    • 你拥有什么样的思维模式,就会决定你采取什么样的行动。
    • 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遇到难题会主动学习和求助(行动),最终很可能会解决问题(结果);而拥有固定型思维的人,可能会直接放弃(行动),最终一无所获(结果)。

“思维行什么?”这个问题,可以有丰富的答案:

  1. 从成语看:思维“行”的是成功(行成于思)。
  2. 从个人发展看:我们应该“行”批判性、成长型、系统性、设计性等高级思维。
  3. 从实践角度看:思维通过指导我们的行动来创造价值。

希望这个多角度的回答能给您带来启发!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其中一种或几种思维模式去深入学习和实践。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