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思维发展分几阶段?最新研究更新了哪些?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核心理论)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思维)发展是分阶段、有顺序进行的,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思维特征,这些阶段与年龄大致相关,但并非绝对,他将发展分为四个主要阶段:

思维发展分几阶段?最新研究更新了哪些?-图1

感知运动阶段 (Sensorimotor Stage, 0-2岁)

  • 核心任务: 通过感觉和动作来认识世界,建立“客体永久性”概念。
  • 思维特征:
    • 思维与行动不可分: 婴儿主要通过看、听、抓、尝等方式来学习和思考。
    • 缺乏符号功能: 无法在脑中形成关于事物的心理表征(如想象一个不在眼前的玩具)。
    • 客体永久性的形成: 大约在8-12个月时,婴儿开始明白即使物体从视线中消失,它依然客观存在,这是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前运算阶段 (Preoperational Stage, 2-7岁)

  • 核心任务: 运用语言和符号(如心理意象)来表征世界,但逻辑思维尚未形成。
  • 思维特征:
    • 自我中心主义: 难以从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认为所有人都和自己想的一样。
    • 泛灵论: 认为所有事物(如玩具、动物)都和自己一样有生命、有思想和情感。
    • 不可逆性: 思维只能朝一个方向进行,无法在头脑中逆转操作过程(如不知道A+B=C,就无法推导出C-B=A)。
    • 集中化: 只能关注问题的一个维度,而忽略其他重要维度,认为一长条橡皮泥捏成短条后,量变少了(因为它变短了),而忽略了它变粗了。

具体运算阶段 (Concrete Operational Stage, 7-11岁)

  • 核心任务: 获得逻辑思维能力,但这种思维需要依赖具体事物和实际经验。
  • 思维特征:
    • 守恒概念的形成: 理解物质的量(如液体、质量、数量)在形态改变后保持不变,这是逻辑思维成熟的标志。
    • 可逆性: 能够在头脑中进行逆向思考。
    • 去集中化: 能够同时考虑问题的多个维度。
    • 分类和序列化: 能够根据事物的共同特征进行分类,并按一定逻辑顺序排列(如从高到矮)。

形式运算阶段 (Formal Operational Stage, 11岁/12岁以后)

  • 核心任务: 发展出抽象、假设和演绎推理的能力,能够思考“可能性”而非仅限于“现实”。
  • 思维特征:
    • 抽象思维: 能够处理不存在的、假设性的概念(如正义、自由、数学中的X和Y)。
    • 假设演绎推理: 能够提出假设,并通过逻辑推理来验证其真伪。
    • 系统性思维: 能够系统性地、有条理地解决问题,考虑所有可能性。
    • 反思性思维: 能够思考自己的思维过程(元认知),进行自我监控和批判。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道德思维层面)

这个理论专门探讨个体在判断是非、善恶时的思维发展过程,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

前习俗水平

道德判断基于外在的奖惩。

  • 阶段1:服从与惩罚导向。 认为正确的行为就是那些不违反规则、不受惩罚的行为。
  • 阶段2:工具性相对主义导向。 行为是为了满足个人需求,认为“你对我好,我就对你好”。

习俗水平

道德判断基于社会规范和期望。

  • 阶段3:好孩子/好女孩导向。 旨在取悦他人,被认为是“好孩子”的行为就是对的。
  • 阶段4:维护社会秩序导向。 认为法律和规则必须遵守,因为它们对于维持社会稳定至关重要。

后习俗水平

道德判断基于抽象的伦理原则和内心良知。

  • 阶段5:社会契约与个人权利导向。 认为法律是可变的,是为了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而存在的,如果法律不公正,可以修改。
  • 阶段6:普遍伦理原则导向。 遵循自己选择的、普适的伦理原则(如正义、平等、生命权),这些原则高于任何法律。

斯滕伯格的思维智慧理论(实践智慧层面)

斯滕伯格认为,除了学术智力,思维的发展还体现在“智慧”上,这是一种处理人生重大问题的实践能力,通常在中年时期达到顶峰,它包含三个关键成分:

  1. 成分: 智慧的“原材料”,包括智力知识(知道事实)、智力技能(知道如何思考)和经验。
  2. 背景: 智慧的应用领域,真正的智慧能够适应不同的背景(个人、家庭、工作、社会等)。
  3. 取向: 智慧的目标,具有智慧的人追求“共同利益”“长期利益”,而非仅仅为了个人私利。

思维的发展,最终是从“聪明”(智力)走向“智慧”(实践智慧)的过程。


其他维度的思维发展补充

除了上述经典理论,思维发展还可以从其他维度进行划分:

从具体到抽象

这是贯穿皮亚杰理论的核心线索,儿童的思维从依赖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物,逐步发展到能够处理抽象概念、符号和理论。

从自我中心到多角度思考

幼儿很难理解他人的观点,而成熟的思维则能够进行换位思考,理解并整合不同的视角。

从发散思维到收敛思维

  • 发散思维: 产生多种可能性的思维(如“回形针有多少种用途?”),在创造性思维中尤为重要。
  • 收敛思维: 寻找唯一或最佳答案的思维(如解一道数学题),在逻辑推理中至关重要。
  • 发展过程: 早期儿童可能更倾向于发散思维,而教育系统则常常训练收敛思维,一个成熟的思维者需要能根据情境灵活切换这两种思维模式。

从直觉思维到逻辑思维

  • 直觉思维: 基于感觉、经验和快速判断的思维,不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
  • 逻辑思维: 遵循严格的逻辑规则和推理链条的思维。
  • 发展过程: 儿童更多依赖直觉,而成人则能在直觉和逻辑之间取得平衡,用逻辑来检验和修正直觉。

思维发展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动态过程,它不仅包括认知能力从具体到抽象的飞跃(皮亚杰理论),也涵盖道德判断从外部规则到内在原则的升华(科尔伯格理论),最终追求实践智慧的形成(斯滕伯格理论),它还体现在视角广度、思维灵活性和直觉与逻辑的平衡等多个方面。

理解这些发展阶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的思维模式,并为下一代的成长提供更适宜的引导和支持。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