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2025高考政治思维导图怎么用提分最快?

高中政治思维导图 (总览)

核心主题: 思想政治 (贯穿四大必修模块,并指导选必模块)

2025高考政治思维导图怎么用提分最快?-图1

  • 四大必修模块 (基础与核心):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世界观、方法论,定调子)
    2. 《经济与社会》 (经济基础)
    3. 《政治与法治》 (上层建筑)
    4. 《哲学与文化》 (世界观与方法论)
  • 三大选择性必修模块 (拓展与应用):
    1. 《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政治拓展)
    2. 《法律与生活》 (法治应用)
    3. 《逻辑与思维》 (哲学应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必修1)

核心: 讲清楚“我们从哪里来,现在在哪里,要到哪里去”的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

  • 第一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 原始社会: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无阶级、无剥削。
    • 阶级社会: 奴隶社会 → 封建社会 → 资本主义社会 (私有制、阶级对立、剥削是其共同特征)。
    • 社会主义社会:
      • 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实现历史性飞跃。
      • 实践: 巴黎公社、十月革命 (苏联建立)。
      • 中国道路:
        • 探索: 新民主主义革命 → 社会主义改造 (确立基本制度)。
        • 开创与发展:
          • 邓小平理论: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 科学发展观: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第二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 新时代的内涵: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十四个坚持”):
      •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 ... (共14条,是行动纲领)
    • 实现中国梦:
      • 本质: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 路径: 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 “两步走”战略安排: 2025-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35-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经济与社会 (必修2)

核心: 阐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何运行,以及如何实现共同富裕和高质量发展。

  • 第一单元:经济与社会

    • 生产资料所有制:
      • 公有制为主体: 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和集体成分,地位:根本特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个体、私营、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 分配制度:
      • 按劳分配为主体: 公有制范围内。
      •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按要素分配 (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
      • 目标: 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特征: 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 市场体系: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
      • 政府的经济职能: 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
  • 第二单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 新发展理念: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指导原则)。
    •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 核心: 实现高质量发展。
      • 路径: 发展实体经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
    • 个人收入分配:
      • 原则: 效率与公平统一。
      • 措施: 完善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
    • 社会保障:
      • 作用: “社会减震器”。
      • 构成: 社会保险 (核心)、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
    •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党和政府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

政治与法治 (必修3)

核心: 讲清楚我国的国体、政体、政党制度、法治体系等基本政治制度。

  • 第一单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党的性质: 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 党的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执政理念: 以人民为中心。
    • 领导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 执政方式: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 第二单元:人民当家作主

    • 国体: 人民民主专政 (对极少数敌对分子专政,对人民实行民主)。
    • 政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根本政治制度)。
      • 组织原则: 民主集中制。
      • 职权: 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 基本政治制度: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根本保证是党的领导。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自治地方、自治机关、自治权。
      •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农村村民自治、城市居民自治。
  • 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

    • 核心: 依宪治国、依宪执政。
    • 宪法: 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 法律体系: 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十六字方针”):
      • 科学立法: 立法先行。
      • 严格执法: 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
      • 公正司法: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 全民守法: 法治建设的基础。

哲学与文化 (必修4)

核心: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

  • 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 唯物论:
      • 世界的物质性: 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 意识的能动作用: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 方法论: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 认识论:
      •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检验标准和最终目的。
      • 认识的过程: 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 真理: 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 辩证法 (总特征):
      • 联系的观点: 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 发展的观点: 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
      • 矛盾的观点 (根本观点):
        • 矛盾的对立统一: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是矛盾问题的精髓。
        •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 看问题、办事情要抓重点、抓关键。
        •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 看问题要全面,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 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史观):
      •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 价值观与人生价值:
      •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 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 根本途径: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 客观条件: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 主观条件: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品德修为、提高个人素质)。
  • 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相对于经济、政治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与发展: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 交流、借鉴与融合: 尊重文化多样性,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核心思想理念: 如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
      • 价值: 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
    •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 核心: 爱国主义。
      • 内涵: 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
    •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国家层面: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 社会层面: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 公民层面: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选择性必修模块 (简要框架)

  • 《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 主权国家: 构成要素、权利与义务。
    • 联合国: 宗旨、原则、作用。
    • 国际关系: 内容、形式、决定性因素 (国家利益)。
    • 时代主题: 和平与发展 (主要趋势),但面临挑战。
    • 中国外交: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法律与生活》

    • 民事权利与义务: 人格权、财产权、合同、侵权责任等。
    • 家庭与婚姻: 结婚、离婚、家庭关系中的权利义务。
    • 就业与创业: 劳动合同、劳动者权利、创业的法律风险。
    • 社会争议解决: 诉讼、调解、仲裁等途径。
  • 《逻辑与思维》

    • **思维的特征: 间接性、概括性。
    • 逻辑规律: 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
    • 辩证思维: 整体性、动态性。
    • 创新思维方法: 联想、发散、逆向思维等。

如何使用这份思维导图

  1. 打印出来: 将总览图打印,贴在书桌前,建立宏观框架。
  2. 分模块填充: 以每个必修模块为单位,逐步填充细节,可以画在笔记本上,或使用思维导图软件 (如XMind, MindMaster) 制作。
  3. 建立联系: 思考模块间的联系,经济基础 (必修2) 决定上层建筑 (必修3),而哲学 (必修4) 为所有模块提供方法论指导。
  4. 结合时事: 用学到的理论去分析新闻热点,例如用经济学的“新发展理念”分析国家政策,用政治学的“党的领导”分析社会事件,用哲学的“矛盾分析法”分析复杂问题。
  5. 考前复习: 用思维导图快速回顾整个知识体系,查漏补缺,强化记忆。

希望这份详尽的思维导图能帮助你更好地学习高中政治!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