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气候分布 思维导图
中心主题:世界气候分布

一级分支一: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 纬度位置
- 核心概念: 太阳辐射是根本能量来源,纬度决定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
- 影响: 纬度是决定气候冷热的最基本因素,形成从赤道到两极的 热量带(热带、温带、寒带)。
- 大气环流
- 核心概念: 全球性的空气流动,促进了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汽交换。
- 关键系统:
- 三圈环流: 低纬度环流圈(哈德莱环流)、中纬度环流圈(费雷尔环流)、极地环流圈。
- 气压带和风带:
- 赤道低气压带 (多雨)
- 副热带高气压带 (干燥)
- 副极地低气压带 (多雨)
- 极地高气压带 (干燥)
- 信风带、西风带、极地东风带。
- 影响: 直接影响各地的干湿状况,形成“干湿相间”的分布格局。
- 海陆位置
- 核心概念: 海洋和陆地热力性质差异巨大。
- 影响:
- 海洋性气候: 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大,冬暖夏凉,年温差小,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 大陆性气候: 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冬冷夏热,年温差大,降水集中在夏季。
- 地形地势
- 核心概念: 地形的起伏和高程改变水热条件。
- 影响:
- 山脉阻挡: 迎风坡多地形雨,背风坡形成“雨影区”。
- 垂直分异: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垂直气候带。
- 洋流
- 核心概念: 海洋中的大规模定向暖流和寒流。
- 影响:
- 暖流: 增温增湿(如北大西洋暖流使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向北延伸)。
- 寒流: 降温减湿(如秘鲁寒流使南美西岸形成热带沙漠气候)。
- 其他因素
- 下垫面性质: 植被、冰雪覆盖、湖泊等。
- 人类活动: 城市热岛效应、温室气体排放等。
一级分支二: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
热带气候
- 共同特征: 全年高温,年温差小。
- 热带雨林气候 (Af)
- 分布: 赤道附近(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
- 特点: 全年高温多雨,无明显季节变化。
- 热带草原气候 (Aw)
- 分布: 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非洲、南美洲、澳大利亚)。
- 特点: 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
- 热带沙漠气候 (BWh/BWk)
- 分布: 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和西岸(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内陆)。
- 特点: 全年炎热干燥,降水稀少,日温差大。
- 热带季风气候 (Am)
- 分布: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 特点: 全年高温,分明显的旱、雨两季,雨季受西南季风影响。
-
亚热带气候
- 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 (Cfa/Cwa)
- 分布: 亚热带大陆东岸(中国秦岭-淮河以南、美国东南部、阿根廷东部)。
- 特点: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 地中海气候 (Csa/Csb)
- 分布: 亚热带大陆西岸(地中海沿岸、加利福尼亚沿岸、智利中部、澳大利亚南部)。
- 特点: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 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 (Cfa/Cwa)
-
温带气候
- 温带海洋性气候 (Cfb/Cfc)
- 分布: 中纬度大陆西岸(欧洲西部、北美西部、澳大利亚东南部、新西兰)。
- 特点: 全年温和湿润,气温年较差小,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 温带季风气候 (Dfa/Dwa)
- 分布: 温带大陆东岸(中国华北、东北、日本北部、朝鲜半岛)。
- 特点: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气温年较差大。
- 温带大陆性气候
- 温带大陆性气候 (Dfa/Dfb/Dwa/Dwb):
- 分布: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
- 特点: 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大,降水集中在夏季。
- 温带沙漠气候 (Bsk/Bwk):
- 分布: 温带内陆干旱地区(中亚、美国西部内陆)。
- 特点: 降水稀少,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极大。
-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Dfc/Dfd/Dwd):
- 分布: 北极圈附近的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
- 特点: 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凉爽,降水较少。
- 温带大陆性气候 (Dfa/Dfb/Dwa/Dwb):
- 温带海洋性气候 (Cfb/Cfc)
-
寒带气候
- 苔原气候 (ET)
- 分布: 北极圈附近(亚欧大陆、北美大陆的北缘)。
- 特点: 全年严寒,最热月均温在0-10℃之间,只有苔藓、地衣等低等植物。
- 冰原气候 (EF)
- 分布: 南极大陆、格陵兰岛。
- 特点: 全年酷寒,各月均温都在0℃以下,冰雪覆盖。
- 苔原气候 (ET)
-
高原山地气候
- 分布: 高大的高原和山地地区(青藏高原、安第斯山脉、阿尔卑斯山脉)。
- 特点: 海拔高,气温低,空气稀薄,风力大,气候垂直变化显著。
一级分支三:气候分布规律
- 纬度地带性
- 规律: 气候类型大致沿纬度方向延伸,更替。
- 表现: 从赤道到两极,依次出现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气候。
- 经度地带性
- 规律: 在中纬度地区,气候类型从沿海到内陆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 表现: 沿海为海洋性气候,向内陆过渡为大陆性气候,再到沙漠气候。
- 垂直地带性
- 规律: 在高山地区,气候类型随海拔升高而变化。
- 表现: 从山麓到山顶,水热条件垂直变化,形成类似从赤道到两极的气候更替序列。
- 非地带性
- 规律: 由于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打破了地带性分布规律。
- 典型例子:
- 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侧的热带雨林气候(受东南信风和暖流影响)。
- 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的温带沙漠气候(受安第斯山脉阻挡)。
- 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为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气温降低)。
